热土新生
石块击中王大麻子的手腕,枪支落地的瞬间,秀娥一个箭步冲上前,抄起掉在地上的木棍狠狠砸向他的后背。王大麻子惨叫着扑倒在地,还没等他挣扎,几个民兵已经冲上来将他死死按住。
“狗汉奸,今天就是你的报应!”一位满脸怒气的老汉举起拳头就要打,却被秀娥拦住。
“别冲动!”秀娥喘着粗气说道,“把他交给解放军,让他接受审判。”
解决掉王大麻子后,秀娥带着民兵继续配合解放军作战。在前后夹击下,国民党残部很快溃不成军,四处逃窜。战斗结束时,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秀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镇上,却发现街道上一片忙碌景象。战士们在清理废墟,百姓们自发地烧水煮饭,准备犒劳凯旋的英雄们。秀娥走进自家院子,看到母亲正在灶台前忙碌,锅里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娘,您怎么...”秀娥话还没说完,母亲就笑着打断了她。
“傻丫头,知道你打完仗肯定饿坏了。快过来,尝尝娘新学的土豆烧鸡。”母亲掀开锅盖,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锅里的鸡肉炖得软烂,土豆吸饱了汤汁,泛着诱人的金黄色。
秀娥看着母亲,突然鼻子一酸。这段时间,她忙着传递情报、参与战斗,却忽略了家中年迈的母亲。母亲看出了她的心思,拉着她的手坐下:“闺女,别想那么多。你做的都是大事,娘为你骄傲。”
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王连长带着几个战士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些物资。
“大娘,秀娥同志,这次多亏了你们,战斗才能这么顺利!”王连长说着,将物资放在桌上,“这些是分给你们的,有粮食、布料,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母亲连忙招呼大家坐下吃饭,盛情难却,王连长和战士们也不客气,围坐在饭桌前。大家一边吃着美味的土豆烧鸡,一边谈论着战斗的经过,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院子。
饭后,王连长找到秀娥,表情严肃又带着一丝期待:“秀娥同志,经过组织讨论,想邀请你加入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继续战斗,你愿意吗?”
秀娥愣住了,这个突如其来的邀请让她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她看向正在收拾碗筷的母亲,母亲仿佛察觉到了她的犹豫,微笑着说:“闺女,去吧。娘知道你心里一直装着大家,这里有乡亲们照顾,你就放心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秀娥眼眶湿润了,她握紧拳头,坚定地对王连长说:“我愿意!”
就这样,秀娥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临走那天,全镇的百姓都来为她送行。大家送来了自家舍不得吃的食物,纳的千层底布鞋,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物件。卖烤红薯的大娘塞给她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哽咽着说:“孩子,在外面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秀娥踏上了新的征程。在部队里,她凭借着在梧桐镇积累的经验,很快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情报员。每一次执行任务,她都会想起家乡的灶台,想起母亲煮的土豆,想起乡亲们温暖的笑容。这些回忆成为了她前进的动力,支撑着她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奋勇拼搏。
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的捷报不断传来。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当这个消息传到梧桐镇时,全镇沸腾了。人们在街道上载歌载舞,敲锣打鼓,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而此时的秀娥,正跟随部队行进在解放西南的路上。她站在队伍中,望着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充满了自豪。她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无数像她一样的人共同努力,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战争结束后,秀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梧桐镇。此时的小镇已经焕然一新,曾经的断壁残垣变成了崭新的房屋,街道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母亲依然守在那座老房子里,灶台还在原来的位置,只是多了些岁月的痕迹。
秀娥又一次蹲在灶台前,生火、切土豆。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映照着她幸福的脸庞。她知道,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去珍惜。而那小小的灶台,不仅见证了战火纷飞的岁月,更承载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后来,秀娥在镇上办起了夜校,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每当讲到那段难忘的岁月,她都会说:“孩子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梧桐镇的故事,就像那永远烧不完的灶火,温暖而明亮,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