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暗黄的契约书,此刻在陆砚手中重逾千斤。
纸面上,【陆砚】两个暗红血字如同两枚烧红的铁钉,死死钉进他的眼底。而下方那行更加新鲜、更加粘稠的【子时前】,则像一把悬在头顶、正在滴血的冰冷铡刀。
子时前!
今晚子时之前!
赵德贵的名字出现后,他就在子时死了。现在,轮到自己的名字,同样限定了“子时前”!
一股冰冷的绝望如同毒藤,瞬间缠紧了陆砚的心脏,几乎要将他勒断。他猛地将契约书甩开,仿佛那纸页本身带着滚烫的烙铁。纸张飘落在冰冷的地砖上,那两行血字在昏暗光线下依旧刺眼。
不能等死!
爷爷!爷爷一定知道!爷爷临终前死死抓着他的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无法言说的恐惧和警告,反复强调着“活人不能碰阴契”的铁律。爷爷肯定经历过什么!他留下的东西里,一定有线索!一定有!
这个念头如同溺水者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瞬间点燃了陆砚濒临崩溃的意志。他猛地从地上弹起来,踉跄着冲向店铺后面那间更加狭窄、更加阴暗的卧室。
卧室里只有一张硬板床,一个老旧掉漆的衣柜,还有墙角一张同样布满岁月痕迹的沉重书桌。书桌是爷爷陆九斤留下的,红木材质,笨重厚实,桌面被磨得油光发亮,边角处却布满了各种刻刀留下的细小划痕,记录着祖孙两代刻碑匠的岁月。
陆砚扑到书桌前。桌面上堆着一些杂乱的刻刀图纸、账本和几块还没打磨的石料样本。他双手抓住桌沿,用尽全身力气,伴随着一阵刺耳的摩擦声,将这张沉重的书桌硬生生向外拖开了半米!
书桌后面,紧贴着墙壁的地方,露出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嵌入墙体的暗格。暗格没有门,只是用一块颜色与墙壁几乎融为一体的木板封着,边缘的缝隙被灰尘填满,若非极其熟悉,根本无从发现。
陆砚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几乎要撞破肋骨。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指,抠进木板边缘的缝隙,指甲缝里立刻塞满了陈年的积灰。他咬紧牙关,猛地一用力!
“咔哒”一声轻响,封着的木板被撬开了。
一股混合着浓重霉味、陈年纸张和木头腐朽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呛得陆砚忍不住咳嗽了两声。暗格不大,里面没有想象中的金银财宝,只有几样东西。
一本用蓝布包裹、边缘磨损严重的线装册子。
一个巴掌大小、沉甸甸的乌木盒子。
还有几枚用红绳串着、早已失去光泽的铜钱,随意地散落在暗格底部。
陆砚的目光瞬间被那本蓝布册子和乌木盒子吸引。他先小心翼翼地捧出了那本册子。入手沉重,蓝布封面已经褪色发白,上面没有任何字迹。他屏住呼吸,指尖因为用力而发白,缓缓掀开了第一页。
泛黄粗糙的纸页上,是爷爷陆九斤那熟悉的、带着金石般刚硬笔锋的字迹。内容并非日记,更像是一种……笔记?或者说是……某种只言片语的记录?
“……庚子年,七月初七,子时三刻,西街李寡妇叩门,持一断裂玉镯,求刻空名碑。镯色暗沉,隐有血沁,触之冰寒刺骨,伴有妇人低泣之幻听。拒之。三日后,李寡妇悬梁于家中,死状狰狞,双目暴突,舌长寸余。其名无端显于祖传《阴契录》残页之上,血字淋漓……”
陆砚的手指猛地一颤,纸页发出轻微的“哗啦”声。阴契录?残页?血字显名?这描述……和他手里的那张空白契约书何其相似!
他飞快地翻动纸页,指尖因为急切而有些发凉。
“……辛丑年,腊月廿三,城南米铺孙掌柜夤夜来访,袖藏一乌木牌位,上无名,仅刻一狰狞鬼首。言乃祖传之物,求补刻其父名讳。牌位入手,阴风骤起,满室烛火尽绿!牌中似有无数怨魂嘶嚎,欲噬人魂!以祖传‘镇魂石’压之,方得脱。严词拒刻。七日后,孙掌柜暴毙于米仓,浑身无伤,唯眉心一点乌黑,状若针孔。其名亦显于残页,下有‘冬至夜’三字血书……”
又一个!同样是要求刻无名之物!同样是拒绝后名字出现在所谓的《阴契录》残页上,然后……在限定时间内暴毙!
陆砚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他感觉自己不是在翻看爷爷的笔记,而是在翻阅一本来自地狱的死亡名录!他继续往下翻,纸张哗哗作响。
“……癸卯年,惊蛰,有游方道士登门,携一锦囊,内藏一纸婚书。男女名讳皆空,纸色如血,透骨阴寒。道士言此为‘阴婚契’,需以活人碑镇之。此乃大忌!活人碑立,生魂即锁,与死何异?怒斥之,将其逐出。当夜,道士于城隍庙后破屋中焚为焦炭,唯余一截焦黑腿骨,骨上缠有半张未燃尽之血纸婚书,上书其道号‘玄青子’……”
活人碑?!
陆砚的目光死死钉在“活人碑”三个字上!如同黑暗中骤然亮起的鬼火!爷爷提到这是“大忌”!立活人碑,生魂即锁,与死无异!那个道士想用活人碑镇所谓的“阴婚契”?结果自己却死于非命,名字恐怕也上了那所谓的残页!
笔记翻到了最后几页。字迹变得异常潦草、颤抖,仿佛书写者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恐惧。
“……戊申年,冬月十五……大雾……它……它又来了……不是人……穿着……寿衣……手里……拿着……玉……血玉……它在找……找能刻碑的人……它在找‘契主’……它在散‘契’……”
“活人碰阴契……必遭反噬……名现……即入死局……”
“唯……唯‘活人碑’……可……可争一线……然……凶险……九死一生……”
“若……若遇‘契’……速……速寻陈婆……槐荫巷……尽头……青石阶……第七户……院中有老槐树者……言……言九斤……托……托……”
后面的字迹已经完全模糊不清,被大片深褐色的、早已干涸的污渍覆盖,像是……血迹?又像是墨水泼洒?最后几个字更是难以辨认,只有“托……”后面似乎是个“孤”字,又像是“梦”字,无法确定。
笔记到此戛然而止。
陆砚捧着这本沉重的蓝布册子,如同捧着一块千年寒冰,刺骨的寒意顺着指尖蔓延全身。他大口喘着气,胸口剧烈起伏,后背的衣衫已经被冷汗彻底浸透。
线索!爷爷果然留下了线索!
那穿寿衣的老太太,笔记里也提到了!“不是人”、“穿着寿衣”、“拿着血玉”、“在散契”!爷爷称之为“契主”?它在寻找能刻碑的人?而自己,昨晚就成了那个被“散契”的目标!
而破解之法……爷爷在极度恐惧和混乱中留下的只言片语,指向了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禁忌——活人碑!唯有立活人碑,才能争一线生机!但这同样是九死一生的凶险之路!
还有……陈婆!槐荫巷尽头!青石阶第七户!院中有老槐树!
爷爷最后模糊的字迹,是让他去找这个陈婆!并提到“九斤托……”!托付?托孤?托梦?不管是什么,这个陈婆,很可能是爷爷认识的、并且可能知道如何应对这“阴契”的人!这是目前唯一的、具体的、可以抓住的希望!
陆砚猛地合上蓝布册子,心脏因为强烈的求生欲和巨大的恐惧而疯狂跳动。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回暗格,目光又落在那乌木盒子上。他伸手拿起盒子,入手冰凉沉重。盒子没有锁,只在正面雕刻着一个极其复杂、线条扭曲的符纹,透着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他深吸一口气,手指用力,掀开了盒盖。
盒子里铺着深红色的绒布,上面静静地躺着一块石头。
只有婴儿拳头大小,形状很不规则,通体呈现出一种极其纯净、温润的乳白色。在昏暗的光线下,这白石内部似乎有极其细微、如同星尘般的光点在缓缓流转,散发着一种宁静、祥和、与周围阴冷气息格格不入的暖意。
镇魂石!
爷爷笔记里提到过!在米铺孙掌柜那件事里,爷爷就是用这“镇魂石”压住了那诡异的乌木牌位,才得以脱身!
陆砚小心翼翼地将这块温润的白石握在掌心。一股奇异的、温和的暖流瞬间从掌心涌入,沿着手臂向上蔓延,如同清冽的泉水,瞬间冲淡了脑海中那些亡魂哀嚎留下的冰冷余悸,连带着因恐惧而紧绷的神经都舒缓了一丝。
这东西……能对抗那血玉的邪气!能安抚心神!
陆砚立刻将这块“镇魂石”紧紧攥在手里,感受着那股温润的暖意,仿佛在无边黑暗的深海中抓住了一块浮木。他迅速将乌木盒子盖好放回暗格,又把书桌费力地推回原位,挡住那个秘密。
做完这一切,他看了一眼地上那张依旧散发着不祥气息的契约书和旁边幽幽暗暗的血玉。时间紧迫!子时前!他必须在子时前找到那个陈婆!刻碑的工具……必须带上!万一……万一真需要用到那“活人碑”……
他冲到工作间角落,那里立着一个半人高的帆布工具包。他一把扯开包口,将里面常用的刻针、凿子、大小不一的锤头、磨石等工具一股脑倒在地上,发出哐当一阵乱响。只挑了几把最锋利、最趁手的刻针和一把小号精钢锤塞进包里。然后,他又飞快地抱起了昨晚用来压住血玉的那块半人高的青石碑粗胚。
石碑沉重异常,冰冷的石面硌着他的手臂。这块粗胚石质细密坚硬,是上好的墓碑料子,已经初具碑形,只是表面粗糙,尚未打磨刻字。如果……如果真的需要立“活人碑”……这就是现成的材料!
他将沉重的石碑粗胚艰难地塞进那个帆布工具包里,包带被绷得紧紧的。又飞快地将地上那张冰冷的契约书捡起,连同那块散发着阴寒气息的血玉,用一块厚实的粗麻布紧紧裹了几层,也塞进了工具包的夹层。手指隔着麻布触碰到血玉的瞬间,那股冰针扎刺般的寒意再次传来,但掌心的“镇魂石”立刻散发出一股温和的暖流,将那寒意抵消了大半。
最后,他紧紧攥着那块温润的“镇魂石”,深吸一口气,背上那个沉重无比的帆布工具包。工具包的带子深深勒进他单薄的肩膀,但他此刻已感觉不到疼痛,只有一股近乎疯狂的求生意志在支撑着他。
他拉开店门,外面阴沉的天光涌了进来。雨后的空气冰冷潮湿,带着泥土的腥气。隔壁博古轩门口依旧拉着警戒线,几个警察还在忙碌。王胖子和其他几个街坊聚在不远处,对着博古轩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陆砚低着头,用衣领尽可能地遮住半张脸,背着沉重的工具包,脚步匆匆地沿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向着长街的另一头,向着槐荫巷的方向,疾步走去。他不敢看隔壁,不敢看那片暗褐色的血迹,更不敢看那些街坊邻居投来的、带着各种猜测和怜悯的目光。
槐荫巷,是槐荫老城最深处、也最破败的一条巷子。据说早年巷口有棵巨大的老槐树,后来枯死了,但名字留了下来。巷子狭窄曲折,两侧是低矮破旧、挤挤挨挨的老房子,墙壁斑驳,爬满了湿漉漉的青苔。路面坑洼不平,积着浑浊的泥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垃圾腐败的酸臭和某种不知名草药混合在一起的、令人不适的气味。
巷子里光线昏暗,即使是白天,也显得阴沉沉的。偶尔有穿着邋遢的老人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眼神浑浊麻木地看着陆砚这个明显是外来的、背着巨大包裹的年轻人走过。那种目光,带着一种被漫长岁月磨平了棱角的漠然和死寂。
陆砚按照爷爷笔记里的描述,一直走到巷子最深处。果然,前方出现了几级歪歪斜斜、长满青苔的青石台阶。台阶尽头,是几户更加破败的老宅。
一、二、三……陆砚默默数着台阶旁低矮的门户。青石阶第七户……
找到了。
那户人家的院墙是用不规则的石块和碎砖胡乱垒砌的,墙头长满了枯黄的杂草。一扇歪斜、油漆剥落殆尽、露出里面灰白木质的院门虚掩着,门板下沿已经朽烂,露出一个不小的破洞。而最显眼的,是院墙上方,探出几根虬结扭曲、光秃秃的枝桠——正是院中那棵老槐树的枯枝。
就是这里!
陆砚的心跳得更快了。他走到那扇破败的院门前,定了定神,抬手准备敲门。
吱呀——
他的手还没碰到门板,那扇虚掩的、朽烂的院门,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阴风吹动,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缓缓地、自行向里打开了一条缝隙。
一股更加浓烈、更加复杂的味道从门缝里扑面而来。浓重的、仿佛沉积了百年的香火烟气,混合着极其刺鼻的草药味,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类似于动物巢穴的腥臊气息。这味道呛得陆砚喉咙发痒,忍不住想咳嗽。
门缝里一片昏暗,什么也看不清,只有那浓烈的气味如同实质般涌出。
陆砚握着“镇魂石”的手紧了紧,那温润的暖意给了他一丝支撑。他咬了咬牙,伸手推开那扇沉重的、仿佛随时会散架的门板。
吱嘎——
门轴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彻底洞开。
院子很小,地面是踩实的泥地,坑洼不平,积着浑浊的泥水。院墙角落堆满了各种杂物:破瓦罐、烂木桶、晒干的不知名草药捆……一片狼藉。而院子的正中央,果然矗立着一棵巨大的、已经完全枯死的老槐树!
那老槐树树干粗壮得惊人,需要两三人合抱,树皮黝黑皲裂,如同干涸龟裂的大地,布满了深深的沟壑。整棵树没有一片叶子,所有的枝桠都扭曲着向上伸展,如同无数只干枯僵硬、绝望伸向天空的鬼爪!在阴沉的天光下,这棵枯死的巨树散发着一种令人心悸的死寂和压抑感,仿佛一个被钉死在大地上的巨大亡魂。
树下,背对着院门的方向,放着一张破旧的藤椅。
藤椅上,似乎坐着一个人影。
那人影裹在一件极其宽大、颜色灰败、几乎看不出原本颜色的旧棉袍里,身形佝偻瘦小,头上似乎包着一块同样脏污的布巾。她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面对着那棵枯死的、如同巨大墓碑般的槐树,仿佛与那死寂的树融为一体。
整个小院静得可怕。只有门轴摇晃的余音在空气中微弱地回荡。
“请问……”陆砚清了清干涩发紧的嗓子,声音在这死寂的小院里显得格外突兀,“是陈婆吗?”
藤椅上的佝偻身影,纹丝不动。仿佛一尊泥塑木雕。
陆砚的心悬了起来,向前小心翼翼地挪了一步,加重了声音:“陈婆婆?我是陆九斤的孙子,陆砚!我爷爷陆九斤让我来找您!”
当“陆九斤”三个字出口的瞬间——
藤椅上的身影,极其极其缓慢地……动了一下。
那是一种关节僵硬、仿佛生了锈的转动。
一颗头颅,一点一点地,从宽大的旧棉袍领口里转了过来。
一张脸,暴露在昏暗的光线下。
陆砚的呼吸,瞬间停滞。
那张脸……与其说是人脸,不如说更像是一张被揉皱后又勉强展开的、风干的树皮!皮肤是那种毫无光泽的、死气沉沉的灰褐色,布满了刀刻般的深壑皱纹。整张脸干瘪得几乎只剩下一层皮包着骨头,颧骨高高凸起,眼窝深陷得如同两个黑洞。
而最让陆砚头皮炸开、浑身血液几乎冻结的是那双眼睛!
那双眼睛没有眼白!
或者说,整个眼眶里,只有一片浓稠得化不开的、如同最污浊泥潭般的漆黑!那漆黑之中,没有任何光亮,没有任何情绪,只有一片纯粹的、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的虚无和死寂!
这双纯黑的眼睛,此刻正“看”着陆砚。
一股难以形容的、冰冷刺骨的、仿佛来自九幽黄泉的寒意,如同潮水般从那佝偻的身影上弥漫开来,瞬间笼罩了整个小院。连陆砚掌中那块温润的“镇魂石”,似乎都微微颤抖了一下,散发出的暖意被这股寒意疯狂地压制、驱散!
枯死的槐树虬枝在无声的阴风中微微晃动,如同鬼影幢幢。
那“陈婆”干瘪如同树皮般的嘴唇,极其缓慢地嚅动了一下,一个沙哑、干涩、仿佛砂纸摩擦枯骨的声音,毫无征兆地直接在陆砚的脑海里响起,冰冷得不带一丝活人的气息:
“九斤……他……终于……也死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