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祠为百年前赵官家真宗皇帝敕令建造,供奉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这尊玉女石像乃西汉时出现,供奉在泰山封禅大殿中,五代时大殿坍塌,石像掉入池中。
真宗皇帝登泰山封禅时,在池边洗手,发现了玉女雕塑,就下令打捞出来,认为其乃是泰山神天齐圣帝之女,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这尊碧霞元君石像绝对蕴含了炼虚合道的信息。
是神明赋予了石像威能?还是炼虚合道的大能雕刻了石像留下了意志?或还是人间的香火汇聚了石像意志?
理解不透可以以后再争取理解,恭敬则必须立刻献上。俺规规矩矩的给碧霞元君拜了四拜。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李太白绝对有过俺这样的天授经历,只不过他心思太多了些,心猿意马拴的不牢吧。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他的剑术不是万人敌,但百十人估计是完全可以的。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可惜了,因为不纯粹,胆气就弱了。
俺不能学他乱了心思弱了胆气,泰山这方天地神明给了俺再进一步的机缘,俺就一心一意攀登这武道高峰。
维护国泰民安用不上俺,但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除暴安良,拔刀相助必须做一做了,否则岂不是妄废了这方天地给俺的两记刀法。
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顾自身了。
俺把身上所有的蒜条金和银子都掏出来当做香火钱敬献给祠上,向执事索要一身道袍,竟然就真给俺了。
度牒俺有,飞天蜈蚣王道人身上有好几张,俺也随身带着。
这天下真真假假的,由谁来断定?
俺以前还参不透啥是真假,拿头陀慧空的度牒用在自己身上认为是假的;以为老大鲁智深在五台山文殊院从长老智真处获得的度牒才是真的。。。
愚哉!蠢哉!
官府发的度牒就是真的吗?它发给谁了?只不过是一张给官府赚钱的纸张!谁给钱就能买到。鲁智深那张度牒不就是那赵员外买的吗?
寺庙宫观里的和尚道士就是真和尚道士?佛陀和道祖同意了吗?
只不过是一群把持了佛陀道祖所创基业的人,这些人中真和尚道士多?还是假的多?怕只有佛陀和道祖才能知道。
俺就杀了个飞天蜈蚣王道人;鲁智深说他和史进杀了两个和尚道士,叫什么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
这三个是真和尚道士还是假和尚道士?俩道士绰号还都带着飞天,俺怀疑这两个可能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六扇门或大理寺。
佛陀自己曾讲过:“舍利弗,恶魔于今犹尚隐身,佐助调达,破我法僧。如来大智现在世故,弊魔不能成其大恶。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入于僧中,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见,为说邪法。”
所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有泰山为证,俺也做个道人,问道之人,寻道之人,有道之人!
既然闯荡江湖都得有个绰号,以后,俺就叫道人武松。
度牒对俺无所谓,谁要查验度牒,俺就给他一张看看,都是官府发的,真的。
他如果敢说度牒是假的!那这人也是假的。
首先他假装有检查度牒的权限,所以他是假的;其次他就算他有检查的权限,但他把真的度牒说成是假的度牒,那他就是假意检查,所以他还是假的。
那这么假的人活着实在是为了找茬或敛财,与世无益。有必要活着吗?
没必要。
再说了,俺,二龙山落草为寇的山匪,三当家。与大宋官府都势不两立了,它的东西还分真的假的?
呸,俺认为真的才是真的!
。。。
下了泰山,俺身无分文,自然要搞一些金银花用。
市井里探访一下,类似西门大官人那种为非作歹的家伙有的是,去他们家,随便拿。
当年老二青面兽在东京城能被一分钱难倒,学人秦叔宝卖马,他卖刀。结果赚了一颗金印在脸上。在二龙山上,每每谈起,他自己骂自己傻鸟。
俺以前也一样,更是傻鸟!彪呼呼的弄了两颗金印糊脸上。。。试问,还有谁脸上的金印比俺多?
三个月时间,道人武松的名号就在鲁南和江淮一代有了传播,有叫邪道人的,有叫恶道人的,还有叫俺贼道人的,当然都是背地后叫俺,没人敢当面骂俺。
这一日已是阳春三月,百花盛开。俺出现在扬州天长县。
俺现在做道人打扮:脸上黑黄人皮面具,头绾两枚鬅松双丫髻,戴了一个斗笠,身穿一领青黑色粗布短褐袍,袍子下摆在膝盖位置,腰系一条灰黑短须绦,青黑色灯笼裤,裤脚儿扎紧,脚穿一双多耳麻鞋。背上一个包袱,还背了一把三尺牛皮裹木套无镡铁剑,腰上又缠了一个人头大的软皮包,手里拄着一根哨棒。
正月十五那天,俺在徐州的一个茶馆喝茶,听说书的唱讲故事,讲的全是孝道,一听就是儒门传播出来的。
人皆有父母,所以自古人王就以孝道治世;儒门独霸朝堂后,更是把孝道推到了极致。
俺停留了三天,听完了,是二十四个故事。
在俺看来,有些很寻常,有些很神异,有些挺扯蛋。
俺十分认同孝道,乌鸦尚能返哺,何况是人。
江湖好汉只要还有爹娘,哪怕在外杀人放火,再凶再恶,回家也要对他爹娘好,否则,就称不上好汉。
但是,这孝道不能被推到极致,那什么郭巨埋儿,这种烂人烂事也特么被传颂,儒门很有些杂碎该死。
这里面“扼虎救父”和“弃官寻母”这两孝却让俺十分的佩服。
晋朝这位十四岁的杨香,不知道是男是女,却是位真勇者。为救父,敢掐老虎脖子,还能把老虎掐的喘不动气,跑了。
与杨香相比,俺这后辈颇为惭愧了。
而“弃官寻母”这一孝,让俺十分佩服。这人是本朝仁宗那时生人,神宗时为官。
仁宗皇帝好啊,所以手下的官儿好的也多,那包拯都在泰山天齐圣王手下成神了。
神宗皇帝也不错,比现在这位赵官家强百倍。
这朱孝子是妾生子,其父是仁宗年间工部侍郎,母刘氏是其父妾。孝子七岁时,刘氏被其父遗弃,母子从此分离五十年。
神宗时,朱孝子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四处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异父同母的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朱孝子是在羽翼丰满后能毅然辞官寻母。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晚了,估计也是靠死了他爹和他爹的大老婆才敢付诸行动的。
这妾室地位实在是难堪,妾生子活的也不痛快。
苏大学士有一歌姬被送出苏门,生的孩子却当了太监,就是当今赵官家身边的隐相大太监梁师成。他虽姓梁,却一直认苏大学士为父。
王道人册子上列了当今四大宦官:杨戬杨道安,童贯童道夫、梁师成梁守道、李彦李允道,皆以道为字,乃宫中绝学秘传之辈子,是当家赵官家之绝对守卫。
“这几个太监都特么的以道为字!俺也是以道为号,呃,武道松。。。”
不去想那些阉党,想想朱寿昌这个孝子吧,大宋朝就两人上榜这二十四孝故事。另一个是着名的黄庭坚,这位自号山谷道人,仙嘛,估计也是一个高手。
俺听完故事,访问过说书先生,说朱孝子是个人物,能治盗,不畏权,能断案,爱助人。
徐州与扬州离的不远,俺又有的是时间,就去天长看看!
“朱孝子啊,等俺去你墓上敬你一杯!”
朱孝子墓,和他的祠堂都位于天长秦栏河北岸,俺在春花烂漫的季节里很快就访到了具体位置。
墓修葺的很好,应该是常有人维护。碑上刻着“孝子司农少卿朝议大夫中散大夫朱寿昌之墓”。
俺收拾停当,叉手施了一礼,将带来的老酒敬了三杯浇在墓前,酒坛子和酒碗都放在碑前。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嗟君七岁知念母,念君长大心愈苦。羡君怜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全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作绣。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
俺在孝子碑前吟诵了白乐天描写母子别离的诗,又昂首挺胸吟诵了苏大学士为孝子写的诗。。。这诗在祠堂的墙壁上写着呢。
伏惟尚飨。
俺似乎染上了吟诵的瘾头,这玩意儿,人多时可以显圣,人少时可以解闷。
难怪一些道人在行路时或在人前开口时会常常唱个道情颂个出场诗啥的;
难怪那些文化人都喜欢摇头晃脑的吟上一首好诗;
难怪劫道的开劫前也喜欢先来上几句“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把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俺神识一出,脑子里的存货就往外冒。。。这是要修出识海的前兆吧。
很好!俺是道人,要尊道守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听听,道祖一开篇也是吟唱着说的五千言!
还是唱的比说的好听。
这一日,高邮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