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依旧不接话,村长又坐了回去,开始讲述村里发生的事情
大概是两年前,一个村民上山去干活,遇到了一座小庙,那座小庙没人供奉,于是他好心的就给那庙点了烟了
没想到,从那之后,怪事开始频发
他家的猫原本性格很温顺,从那之后却总是对他呲牙,他猜测是不是有脏东西跟着他回来了,赶紧就去大庙里拜了神仙
没过两天,它家的猫突然又变了性了,开始十分黏腻,他以为是拜了神仙起了作用了,也没有多心
从那之后,围在他家的猫越来越多,由开始的几只,变成了几十只,他们也不知道这些猫是从哪来的,猜测是山上的野猫
不论那村民去哪里,这群猫都跟着他,他也不胜其扰
有天晚上半夜的时候,他们都听见了猫的嚎叫声,凄厉无比,以为是那村民终于受不了这群猫了,趁晚上在杀猫
那嚎叫声太过凄惨,大家谁都没有出门去看
第二天,果然没有遇到那群猫了,但那村民也没看见
村里人都要干农活,以为一大早就去干农活了,就也没太当回事
到了晚上,他邻居也没见他回来,就觉得有些奇怪,心说难道是出远门打工去了?
到了第四天,那天下大雨,狂风大作,雷电交加
虽然是白天,但天黑的跟晚上似的,狂风把那村民的门给吹开了
他邻居就跑去帮他关门,还抱怨了几句说出远门怎么门也不锁
在靠近他家门的时候,这人就闻到了一股怪味,也不知道是什么,反正不太好闻,以为是他家的死猫,就没太当回事
刚想帮那村民关门的时候,一个闪电划破了天空,刹那间照亮了屋内的一切
瞬间他邻居就被吓的摔倒在了地上,发出了一声声的惨叫声
下大雨大家都没有去干活,听见惨叫声立马就过去了
村长自己也跑了过去,过去一看,他自己也差点吓的尿裤子
大厅的地面上,趴着一具白骨,上面的肉已经被啃食干净了,还有一点保留,就跟猪肉剔骨了一般,白骨上带了点肉碎
那白骨一只手骨朝门的方向伸着,腿骨呈爬行的姿势,应该是死前想往门外爬
地上的血液已经干涸,不过能看的出来并不多,似乎被舔舐干净了,所以血腥味并不重
他们那天晚上听到的猫的惨叫声,其实是人的惨叫声
所有的村民都慌了,还是他自己先稳了下来,说先把尸骨埋了再说,总不能让他这么在这
他们村里有木匠,当天就赶了副棺材出来,怕他死的不正常,死后作祟,所以又请了道士来做法
之后就埋到了马路对面那座山里去了
过了没几天,村里又陆续开始出现猫了,有些人害怕,直接就搬走了
剩下的要么是胆大的,要么就是无处可去的
他觉得这些猫太过邪性,联合村民一起把那些猫给弄死了,怕死后变成猫妖,就给挂在了村外的悬铃木上,也有点震慑的意思
挂了猫以后,确实没猫来了,但其他怪事接踵而来了
先是有村民干活的时候突然晕了过去,再醒来的时候,人就有点疯疯癫癫了
之后又是之前埋的白骨从棺材里爬了出来,出现在了村里的祠堂的屋顶之上,还是之前那个姿势,就那么趴着
自那白骨出现以后,村里就出现了中邪的人了,他们总是傍晚的时候往山上跑,到天亮了又自己回来,中邪人的并不知道自己中邪了
也不知道去了哪,不过他们都说做了个梦,梦里去了一座庙,在那祭拜
村长他们觉得是之前死去的那个村民在作祟,也可能是之前那个村民拜了不该拜的东西,那东西又来霍霍其他人了
于是他们又请了老道士,老道士看过之后,给了他们几道符纸,让他们贴在那荒庙门前
他们也照做了,确实安稳了一个月多,但风吹雨打的,那符纸就破了,又开始了之前的状态
想再去请那道士的时候,发现已经归天成仙了,估计是年纪到了
之后又请过几个小道士,但都没什么效果
说到这,村长就叹了口气,又冒了方言
“唉,尻鸡死,真拐”
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真遭罪,太倒霉了,是一种负面情绪的表达,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接着他又问,能不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我转着季宸送我的镯子,看着村长,脑子里开始思考他刚刚说的这些话
村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被我们打的这人一点惊讶的表情都没有表现出来,也就是他知道这些
可前面在问他话的时候,他却表现的有些疑惑
这件事发生至今已经两年过去了,这两年他难道完全都没回过家?
如果他没回过家,为什么对村长说的话不觉惊讶
如果他回了,为什么又说不知道村里有怪事,这岂不是相互矛盾?
所以可以断定被我们打的这人,在说谎
之前他的脑门上还有几缕头发,现在已经剔成光头了,心说就叫他光头男得了
村长说的是不是实话,还不好判断,我大概是不相信人习惯了,所以并没有直接应他的话,季宸他们更是如此
曲冉热心肠的想开口
“没……”
季宸看了他一眼,他硬生生的转了话风
“没吃饭呢还……”
村长一听,立马说
“这就去准备,村里祠堂有住宿和吃饭的地方,如果不介意,可以在这住一晚,明天再帮忙看看”
有饭吃,有地方住,我肯定不会拒绝,就嗯了一声
“嗯”
村长点头弯腰的做了个请的动作,我起身拍了拍裤子,装模作样的跟着江渊往前走
听村长介绍,那个祠堂靠近后山,清朝的时候建的,之后一直没动过,最多翻修翻修
走到村底果然发现了他说的那个祠堂
这个祠堂是晚清北方民居式建筑,青砖灰瓦,我们是从侧面过来的,看侧面的院墙,这个祠堂应该是普通二进式,规模不大
走到正门,有一门头,上面有块匾额,写着息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