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贾张氏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眼皮肿得像核桃,被秦淮茹半推半就、连哄带劝地送到街道扫盲班。
一进门,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聚焦在她身上,大部分是些比秦淮茹还年轻几岁的小媳妇,还有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半大孩子,就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杵在那儿,活像一只误入鸡窝的老鹌鹑,要多扎眼有多扎眼。
“这位是贾张氏同志,家住咱们南锣鼓巷四合院,从今天起,和大家一起学习文化,扫除文盲。”街道的王干事简单介绍一下,指向角落一个空位。
贾张氏磨磨蹭蹭地坐下,只觉得浑身针扎似的难受。
教课的是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女老师,姓李。
李老师约莫二十出头,说话温声细语,她在黑板上用白粉笔写下三个大大的拼音字母:a、o、e。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声母韵母,这是我们认字的基础,大家跟我读,啊——”李老师拖长音,做个示范。
大部分学员都跟着念,声音虽然参差不齐,但也算积极。
贾张氏张嘴,那声音卡在喉咙里,怎么也发不出来。
她觉得这玩意儿比庙里和尚念经还难懂。
“哦——”李老师继续领读。
“鹅——”
贾张氏皱着眉头,忍不住小声嘀咕:“这啊啊哦哦的,跟叫魂儿似的,有啥用?啥时候能认字写检查啊?真是耽误工夫!”
李老师耳朵尖,听见她那的抱怨,走到贾张氏面前,依旧和颜悦色地说:“贾同志,学习要循序渐进,一口吃不成胖子。这拼音是基础,学会拼音,才能认识更多的字,才能自己读书看报。就像盖房子,地基打不好,房子是会塌的。”
贾张氏梗着脖子犟道:“我家的房子就没打啥地基,不也住几十年没塌?”
旁边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媳妇“扑哧”一声笑出来,赶紧又用手捂住嘴,脸憋得通红。
李老师耐着性子解释道:“贾同志,学习文化和盖房子不完全一样。您想啊,学会字,您就能自己看报纸,了解国家大事,还能给您孙子棒梗写信,鼓励他好好改造,多好啊。”
提到棒梗,贾张氏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才算有点微弱的光。
可这“a、o、e”在她眼里,简直比那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还难认。
李老师让她跟着念,她不是把“a”念成“鸭”,就是把“o”念成“窝”,要么就是把“e”念成“饿”,惹得其他学员窃笑不已。
好不容易念对读音,让她照着黑板上那三个符号写,她拿起那半截铅笔,手抖得跟秋风中的落叶似的,那细细的笔杆子在她手里,比烧火棍还沉。
“贾同志,手腕放松,笔不是这么握的,要像这样,轻轻地……”李老师耐着性子,手把手地教她。
贾张氏憋着一股劲,在发黄的练习纸上使劲戳、划拉,好嘛,写出来的不是歪七扭八像虫子爬,就是直接把薄薄的纸给戳破了几个洞。
一个“a”字,被她写得像个刚发了芽的土豆;
一个“o”字,画得像个被人踩一脚、瘪气的皮球;
至于那个“e”,在她笔下,活脱脱就是一条正在痛苦挣扎的蚯蚓。
她越写越烦躁,嘴里嘟囔着:“这啥玩意儿啊,比纳鞋底子还难!早知道这么费劲,我说啥也不来遭这份罪!这不是折磨人嘛!”
李老师又让她读课本上的图画,指着一只引吭高歌的白鹅问:“贾同志,您看,这是什么?”
贾张氏眯着老花眼,凑近仔仔细细看半天,笃定地说:“这不是鸭子吗?你看那扁嘴,肯定是鸭子!我们家以前养的鸭子,就长这样!”
“贾同志,您再仔细看看,这是鹅,你看它脖子长长的,体型也比鸭子大。”李老师循循善诱。
“我们家以前养的鸭子,脖子也挺长!吃得多,长得肥!”贾张氏坚持己见,还颇为自得。
整个扫盲班,时不时就因为贾张氏闹出点笑话,气氛倒是比平时活跃不少。
只是贾张氏自己,觉得比在四合院跟三大妈吵上三百回合还累。
这脑子,像是被人硬生生塞一团浆糊,搅得她晕头转向,看啥都是重影。
中午回家,秦淮茹小心翼翼地问她学得怎么样。
贾张氏有气无力,连吵架的力气都没:“别提了!就那三个弯弯绕绕的鬼画符,比认我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还难!我看我这辈子是跟文化俩字犯冲!这活阎王,真是会折腾人!”
秦淮茹见她这副模样,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安慰道:“妈,万事开头难。多学几天,慢慢就好了。您想想,学会了字,以后棒梗写信回来,您自己就能看了,多好。”
“好啥啊好!”贾张氏一想起那三千字的检查还遥遥无期,更是愁上加愁,一张老脸都快拧成苦瓜,“淮茹,你说,我这检查里,是不是也得写点今天学习的体会?显得我态度端正,积极接受改造?”
秦淮茹眼睛一亮,觉得这倒是个表现“进步”的好机会:“妈,这主意好啊!您就把今天学的a、o、e写进去,再写写您学习的决心和对组织的感谢,肯定能让王主任看到您的转变!”
贾张氏一听,觉得有道理,仿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赶紧让秦淮茹拿笔。
她歪着脑袋,使劲回忆着那三个让她头疼的符号,想了半天:“有了!你就这么写:我今天在街道扫盲班,在李老师的亲切教导下,认真学习‘爱(a)我(o)鹅(e)’!
我深刻体会到,国家和组织对我们这些文盲的关爱,就像老母鸡爱护小鸡仔一样温暖!
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把这三千字的检查写得漂漂亮亮,让王主任满意,让张副局长放心,也让我孙子棒梗知道,他奶奶也在努力变好!”
秦淮茹拿着笔,听着这“爱我鹅”的奇葩解读和那“宏伟”的决心,愣是半天没落下去。
这……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这决心,也太有贾张氏的个人特色。
她深深地叹了口气,觉得这三千字的检查,道阻且长啊。
。。。。。。。。。。。。。
轧钢厂,杨厂长办公室里,烟雾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