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吕雉所述之事逐一得到验证,令赢政对她的离奇经历渐生信任,唯独遗憾的是,就是可惜没有长生之法。
“吕长史,朕有一件事交给你。”
吕雉进入殿内就看见扶苏,没想到始皇陛下把他叫回来了。
“不知道陛下有何事需要臣。”
赢政指着扶苏道:“他以后就跟着你,有任何事都可以安排他去做。”
扶苏被叫回来还有些懵,这会听到父亲让他以后跟着一位女子。
父亲这是放弃他了吗?好像父亲早就放弃他了,想到这里,扶苏神情有些郁郁。
吕雉看着扶苏那抑郁样就来气,让她想起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刘盈。
在父亲面前都是一样的软弱,对着敌人呢,也是百般维护。
“陛下,扶苏公子好像很不乐意,估计是看不上臣,觉得臣没什么能力,您还是收回成命吧。”
赢政也看出扶苏情绪不对,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是很生气。
“扶苏,吕长史很优秀,你跟着她好好学习,她让你做甚,你就做,不要多言,这是朕的旨意。”
“扶苏听命。”
吕雉见扶苏应下,也不好再推脱。“陛下放心,臣定会好好教导公子。”
赢政点点头,“如此便好,朕希望你能让扶苏有所长进。”
待离开殿内后,吕雉上下打量着扶苏,冷哼一声:“公子既不乐意,那便拿出点本事来让陛下改变主意,而不是在此摆脸色。”
扶苏垂眸,低声道:“是,吕长史,扶苏会尽力做好。”
接下来的日子,吕雉开始给扶苏安排各种事务,从亲手实验农具到外出探查消息,扶苏虽偶尔面露难色,但都咬牙坚持完成。
扶苏的所作所为吕雉看在眼里,对他的态度也逐渐缓和。
“公子并非无能力之人,只是之前少了历练,往后继续好好学吧。”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恭敬道:“多谢吕长史指点,扶苏定不负所望,以往是扶苏小瞧了长史,扶苏向你致歉。”
“公子的歉意,我收下了。走吧,陛下传唤我们。”
说完吕雉就前往面见嬴政,扶苏紧随其后。
赢政目光深沉地望向略显成熟的扶苏,微微颔首,动作几乎难以察觉。
“吕长史,对于那些六国贵族,以及张良和项家人的问题,你有何见解?”
吕雉面色凝重,回答道:“陛下,臣以为,若不能收服其心,便需斩草除根,或是另寻他法,使之物尽其用。”
扶苏插话道:“吕长史,斩草除根是否过于狠辣,恐会激起民变。”
赢政与吕雉均未理会扶苏,仿佛没听到他说话。
赢政继续道:“你详细说说,如何做到物尽其用?”
吕雉答道:“陛下,可命巴鲁(杜撰)携张良、刘邦及项家人前往边境,抵御匈奴侵扰,同时让巴鲁借机利用羊毛与匈奴展开贸易。至于那些六国贵族,则令其参与长城修建,此举既可消耗其力,又能造福黔首,利国利民。”
嬴政摸着下巴,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此计可行,既能解决六国遗留势力的隐患,又能为我大秦所用。吕长史,此事便交由你去安排。”
吕雉恭敬领命:“陛下放心,臣定当妥善处理。”
扶苏在一旁,心中虽仍觉得此举有些狠辣,但也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重视,只能默默将想法压下。
接下来的日子,吕雉雷厉风行地执行着计划。
她先找到巴鲁,将嬴政的旨意传达给他。
随后,她又着手安排六国贵族前往长城。
而张良、刘邦和项家人也被送到了边境。
随着时间推移,秦国上下局势逐渐有了起色,各种良策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嬴政对吕雉的办事能力愈发赞赏,扶苏也在一旁学习到了许多处理政务的手段,他开始明白父亲让他跟随吕雉学习的用心。
某日,赢政突然问起吕雉的婚事。
“吕长史,你年岁不小了,可曾考虑过自己的婚事?”
吕雉抬头望向赢政,“陛下是想为臣赐婚吗?”
赢政摇了摇头,道:“没有,朕只是不愿因政事耽误了你的终身大事。若你有心仪之人,朕可为你赐婚。”
吕雉闻言,轻轻垂眸,“多谢陛下好意,但臣此生并无成亲之念。陛下也知晓臣的经历,难道陛下能全然放心吗?”
赢政闻言微怔,虽他自身不惧,但念及子孙……罢了,他日后自会安排下一任帝王照料吕雉。
“既然你心意已决,朕便不强求了。”
就这样,吕雉一生为秦朝做出诸多贡献,而最终继承赢政皇位的并非扶苏,而是其子嗣。
那时,秦始皇驾崩之时已年近九旬,吕雉无需依赖下任帝王庇护。始皇溘然长逝之际,吕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服毒自尽,紧随其而去。
她已为秦国倾尽所能,后续的兴衰只能交由他们自身。对她而言,再活下去已了无意义,不如追随始皇而去。
前世,额娘曾言,始皇之陵难以被盗,她已凭功绩换得随葬始皇的资格。
要是沁窈在这里,定会告知她,始皇陵墓的确盗窃难度极高。
可始皇刚去你就自尽跟随,恐怕后世你名扬四海,并非因你的赫赫功绩,而是一段让人浮想联翩的感情。
比如:始皇陛下与他的吕相的二三事……
到了后世,关于始皇与吕雉的故事怕是被传得神乎其神。
有人会说他们之间有着超越君臣的深情……有人则认为吕雉不过是始皇成就霸业的一枚重要棋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事迹会被不断衍生传载……
这也算另类的名扬千古吧,也不知道吕雉会不会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