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见索额图如此反对,也不再多言,但他内心并未打算就此罢休。
“皇阿玛,儿臣也想出宫建府,可以吗?”胤礽试探性地轻声问道。
康熙本想严厉斥责,但看到胤礽那小心翼翼的模样,怒气又咽了回去,“保成,你不想在宫里陪着皇阿玛了吗?你身为太子,怎能轻易出宫呢!”
“皇阿玛,儿臣心中自然时刻挂念着您。只是毓庆宫空间确有局限,儿臣担心日后子嗣渐多,恐会显得拥挤。”胤礽灵机一动,以毓庆宫空间不足为由,试图搪塞过去。
康熙回想起毓庆宫最初的规划,确实略显狭小,他未曾料到太子子嗣多了,会导致住所不够宽敞。
于是,他略显尴尬地说道:“既然如此,朕便下令扩建毓庆宫,即刻让内务府着手绘制新图纸,你休要再提离宫建府之事。”
胤礽只能点头应允,此事暂且作罢。
康熙三十七年四月,大阿哥、三阿哥分别册封为郡王,并依序迁出宫外;随后,四阿哥至八阿哥亦均被册封为贝勒,依次搬离皇宫。
这件事一出,毓庆宫扩建的事淡出了公众的视野,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朝堂之上,众臣私下里纷纷盘算,权衡利弊,筹划着投靠哪位势力更为稳妥。
这时候,沁窈已经确定自己有孕一个多月,月份还小,尚无法把脉出胎儿的数量。
胤礽忽而忆及三胞胎之事,料想此时应已显怀,遂即刻命人从太医院唤来三位太医。他吩咐太子妃,将毓庆宫中的所有女人集结一处,安排太医逐一为她们诊脉。
“妾等参见太子妃。”
太子妃稳坐主位之上,缓缓开口:“诸位妹妹坐吧!太子殿下有令,所以本宫不得不把你们叫过来。”
众人闻言,纷纷行礼后各自落座。小李佳氏首先打破沉默:“既然太子殿下有事,妾自是乐意配合的。”
其余人也纷纷附和:“是呀是呀。”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胤礽带着三位侍从稳步迈入殿内,目光扫过殿内众人,见该到的都已到齐,便道:“都坐吧,让太医给你们挨个把脉。”
沁窈神色自若,对何时透露怀孕的消息并不在意,但她注意到有两位格格神色突然变得紧张,心中暗自揣测,难道她们也怀上了?
太医先为王佳氏把脉,片刻后,恭敬地禀报道:“启禀太子、太子妃,这位格格有孕已三月有余,脉象康健,无需服用保胎药。”
王佳氏故作惊喜:“真的吗?太好了,爷,妾终于有孩子了。”
胤礽看着她夸张的表情,心中涌起一股烦躁,但念及自己子嗣不多,也懒得计较,随口道:“赏。”
接着,太医又为另一位格格把脉,随后惊喜地宣布:“恭喜太子、太子妃,这位格格也有孕了,正好三个月。”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惊,没想到竟她俩这么能藏。
太子妃闻言,更是气得脸色铁青,这些女人如此作为,让她在皇阿玛面前如何自处?
又是三个月,胤礽略微皱眉,“赏”,看向太医,“接着把脉。”
轮到沁窈的时候,太医仔细把脉了许久,太子妃忍不住开口问道:“太医,刘佳氏有何不妥吗?”
沁窈听样一脸担忧地望着太医。
胤礽见状,吩咐道:“其他两位太医也为刘佳氏诊脉看看。”
“是”
不久,其中一位太医面露喜色,道
:“恭喜太子爷,刘佳格格也有孕近两个月了,而且脉象显示,似乎不止一个。”
胤礽闻言,神色瞬间紧张又带着几分激动,“果真?”
太医回道:“回殿下,刘佳格格的月份还小,奴才等还不能完全确诊。”
胤礽深吸一口气,道:“不要紧,你们每隔五日分别给三个孕妇把脉,务必确保她们平安生产。”
“是,奴才遵命”
胤礽随后看向太子妃……
太子妃自然明白太子眼神的含义,主动开口道:“殿下放心,只要她们不作妖,臣妾定会护着她们的。”
太子欣慰地握住太子妃的手,“接下来辛苦太子妃看好毓庆宫了,有需要帮助的,随时找孤。”
太子妃难得与太子温情片刻,“殿下放心,臣妾不会与您客气的。”
随即,太子妃转身对着一众女眷说道:“你们三个等生产以后,做完月子再来请安吧,务必安分守己,保护好腹中子嗣。有什么需要的,安排人随时找本宫。”
胤礽接过话头,严厉地补充道:“太子妃仁慈,不代表你们可以恃宠而骄。若是有谁不老实,害了腹中子嗣,孤绝不轻饶。”
“妾等谨遵太子、太子妃令。”
胤礽:“行了,都回吧。”
“妾等告退。”
胤礽匆匆返回书房,急切地摆手示意伺候的太监退下,随即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聊天群的界面。
(爱新觉罗胤礽:群主,三胞胎的生母是不是刘佳氏?只有她的月份对的上。)
(始皇帝嬴政:我儿扶苏在母体显怀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家承乾吗?)
(汉武帝刘彻:按顺序我家据儿怎么也在吧!)
(明太祖朱元璋:不能是四胞胎吗?为什么按顺序来?)
(明成祖朱棣:@爱新觉罗胤礽 我大哥的生母是什么身份?)
(念灵:生母是刘佳氏,请保护好母体,让三胞胎平安诞生。)
(爱新觉罗胤礽:什么?还有危险吗?谁会伤害他们?群主,你不保护他们吗?)
(汉高祖刘邦:自然是你那些庶母了。)
(念灵:保护孩子是最父母的事,本群主无权干涉。)
(明太祖朱元璋:什么?他身边那些群狼似虎的兄弟,他都应付不来,还要额外提防庶母呢?我的标儿要是不能平安降生,可咋整啊?)
(念灵:若是四位太子有一位不能平安降生,健康长大,都视为任务失败。请各位引起重视。)
(汉武帝刘彻:群主,你把朕也投生过去吧,朕亲自去保护。)
(唐太宗李世民:+1)
(明太祖朱元璋:+1)
(始皇帝嬴政:我们对此极为重视,但面临人员无法到场的困境,保护工作该如何展开?群主,您得想个对策,哪怕只有一人能回去也好。胤礽性情仁慈且优柔寡断,周围更是强敌环伺,根本不能寄希望于他。群主,您也盼着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