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院子里的丫鬟们对小吉祥和小幺儿很熟悉,尤其是小幺儿,从一个打帘子的小丫头迅速成为三爷身边的得力助手,让其他丫鬟十分羡慕,纷纷围上来问她在宁国府的经历。
贾环走进荣庆堂,先向贾母等人行礼,随后说道:“老祖宗,听说大姐姐要回来省亲,姑父还送来了五万两银子作为贺礼。
我这个做弟弟的也想尽一份心,只是不敢超过姑父,所以就准备拿出四万两,也算是为大姐姐尽点心意。\"
贾母笑着说:“好啊,我就替你大姐姐感谢你了!”
贾环摆手道:“这是应该的,大姐姐是为了家里才去那么偏远的地方,我们做晚辈的略表心意也是理所当然,何必言谢。\"
贾母知道贾环家中富有,但她也知道按照常理,姐姐省亲应该由父母负责,而不是让庶出的弟弟出钱,因此她实在说不出口。
王夫人则完全不关心这些规矩,她只关心眼前的省亲大事,认为这是家族的大事。
“环哥儿,现在娘娘省亲是我们家的大事,娘娘开心了对我们也有好处。
可是家里目前很困难,好不容易凑了五十万两,你觉得是不是该你再多出一点?谁不知道宁国府一向富裕!”
贾母等人目光齐刷刷地看向贾环,想知道他会如何回答。
贾环笑着回应:“二婶娘的意思是让我补足剩余的钱吗?”
见王夫人点头,贾环冷笑一声:\"我贾环走到今日全凭自身本事,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没谁帮我,至于娘娘的恩赐,哼!二婶娘明说吧,我根本不放在眼里。\"
贾王夫人还想再说,贾环忽然一笑:\"让我出资修别院也行,不过这园子以后归谁?\"
王夫人脱口而出:\"当然是荣国府的。\"
贾环轻蔑地笑了笑:\"二婶娘,您哪儿来的脸这样说?\"
王夫人听后勃然大怒,转向贾母:\"老太太,您看看,这是晚辈对长辈应有的态度吗?还有没有尊卑之分!\"
贾环冷声喝道:\"王氏!趁我落难时跑到我府上耀武扬威,我还没找你算账呢,别以为别人不清楚你的心思!\"
贾母见事情闹得不可开交,沉声说道:\"环哥儿,终究是长辈,不可无礼。\"
\"老太太说得对,我只是心中不平罢了。\"贾环回应。
贾母问道:\"环哥儿,你方才说要出资修园子,是真的吗?若是真的话,待娘娘省亲结束后,这园子就是你们宁国府的了!\"
贾环严肃道:\"老祖宗,我说的自然是真的。
本就打算重修荟芳园,若改为大姐姐的省亲别院,只需扩大一些范围即可。\"
贾母闻言十分欢喜:\"唉,环哥儿啊,我也不瞒你,西府现在也很艰难,若再修园子恐怕会元气大伤。
要是你能担起这事,那可真是解决了我的一大难题啊。\"
堂上的众人皆露出笑容,贾赦因不必从公款中支出而开心;贾政因为儿子能干感到欣慰;贾母则因贾环的全局观念而高兴。
唯有王夫人内心不悦,却又不愿自掏腰包修省亲别院,只能勉强接受。
确定修园子后,贾环带着小吉祥两个丫头回宁国府,晴雯等人听说要修园子都非常兴奋。
为了让大观园更完美,贾环特意请了山野子来设计。
接着,贾家的亲友纷纷送来贺礼,虽然不多,但都被贾母转交给贾环,这让王夫人心疼不已。
时间流逝,随着修建别院的人家增多,神京城内木材和奇石的价格不断上涨。
贾芸从江南购得的材料,由于林如海在当地有良好的人脉关系,价格并不算高。
这些材料除了供自家使用外,其余的都以高价出售,使贾环获利颇丰。
五月初五,这座院子已初具规模,仅剩精修与布置工作。
这几日,小吉祥和小幺儿玩得不亦乐乎,整天泡在园子里,即使没人催促也不愿回家。
即便是晴雯和平儿等人,也会时常进入园中查看,都被园内的美景深深吸引。
今日天气宜人,贾环陪同贾母等人来到园中游览,贾赦、贾政、贾琏以及宝玉、三春、宝钗等人都随行。
贾政身为家中最有学问的人,见到未命名的屋舍楼阁,便问:“环哥儿,为何这些楼阁亭台都没有名字?”
贾环笑着答道:“这不是等着父亲您来取名吗?说到学问,在我们家里当数父亲您最精通。\"
贾政得意地摸着胡须,谦虚地说:“还是让母亲来取名吧。\"
贾母摇摇头说:“不行,我觉得还是让宝玉他们试试吧。\"
贾政板着脸对宝玉说道:“孽障,既然老太太让你来取名,你就得小心点,要是取的名字不通顺,小心你的皮肉受苦。\"宝玉战战兢兢地走出来答应。
众人在园中漫步,园中的建筑渐渐有了名字,像怡红快绿、潇湘馆等。
贾母等人玩得十分尽兴,园子建造得极为精美,连一向挑剔的贾政也连连称赞。
小惜春抱着贾环的胳膊撒娇道:“三哥,我想住在这里,这里太漂亮了!”
贾环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好,等大姐姐省亲结束后,就让你们搬进来,好不好?”
小惜春开心得跳了起来,亲了贾环一下说:“三哥你真好。\"迎春等人也满怀期待地望着园子,憧憬着未来的日子。
贾政却皱眉摇头道:“这是为娘娘准备的省亲别院,游玩尚可,但怎么能住人呢,这不太合适。\"贾环听后哈哈一笑:“父亲,我建园子不就是为了让人居住吗?其他的事情,我会向陛下说明。\"
宝玉听闻姐妹们要搬进来,目光频频看向贾母,虽未言语,但心意尽显。
贾母疼爱孙子,便问贾环:“环哥儿,宝玉能否也住进来?”
贾环笑道:“老祖宗,姐妹们搬来,连我都得回避呢。
宝玉年纪也不小了,恐怕不便。
毕竟宝姐姐也在,确实不太合适。\"
宝钗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却故作谦逊地说:“环兄弟,我就不添麻烦了。\"
贾环摆手道:“宝姐姐无需推辞,若这般,岂不是不拿咱们当亲人?云妹妹和林妹妹都在园子里,府里的亲戚都能住。\"
探春闻言欢喜:“那再好不过,日后我们便可天天联诗作对了。\"迎春几人以及丫鬟们也都憧憬未来住在园中的生活。
宝玉无精打采地垂着头,贾环调侃道:“宝玉,你可以白天进来玩耍,并非一定要住。
不过有些事还是要注意避嫌,你已经不小了。\"
宝玉顿时精神抖擞:“我可以白天进来玩吗?”
“自然可以,谁还能拦着你不成?只是晚上别留在园里,这于姐妹们的名声不好。\"
宝玉大喜,忙道:“三弟放心,晚上我一定回家,绝不会赖在园子里。\"姐妹们忍俊不禁,贾环也摇头失笑。
贾母见此情景甚是欣慰,笑道:“这才像话。\"
饭间,贾母忽然想起一事,问贾环:“那尤氏婆媳怎不见踪影?”
贾环答道:“大嫂子与侄媳妇平日自立门户,不掺和这边的事。
若老祖宗想见,我去叫她们过来。\"
贾母摆手叹息:“不用了,只要她们安分守己就好。
说来她们也是可怜人,能照顾些便照顾些罢。\"
贾环应声答道:“老祖宗的话,孙儿记住了,本就没打算对她们怎么样,贾珍父子与她们并无瓜葛。\"
姐妹们都笑着看贾环,不管怎样,他对尤氏婆媳的友善总值得赞赏。
次日,贾政上书请求圣旨,准许元春回府省亲,弘武帝爽快地答应了。
相比原着中的时间,这次提前了好几个月,贾环记得原着里元春省亲是在冬天。
五月初十,贤德妃省亲的日子到了,其他妃嫔家中园林还未完工,这让贾家倍感荣耀。
清晨,贾母等人在正院等待,贾环却悠闲地躺在宁国府后堂的摇椅上,香菱在一旁给他剥水果,不断往他嘴里送,好不惬意。
平儿和彩霞着急道:“三爷,时候不早了,该过去了,若娘娘突然驾到,您也会难堪的。\"
贾环张嘴,香菱调皮地把樱桃塞进他嘴里,随即又拿开,贾环笑着捏住她的脸蛋,问:“还淘气吗?”
晴雯见贾环只顾和香菱嬉闹,不理她们,气愤地说:“三爷!”
贾环咽下樱桃,才转向晴雯说:“别急,娘娘下午才到,你以为出宫那么容易?三爷先歇会儿,到吃饭时再叫醒我。\"说完闭眼不再理会。
晴雯夺过香菱手中的水果,转身走进屋内。
香菱见晴雯走后,又从桌下拿出一盘樱桃,继续喂贾环吃,看得平儿和彩霞又气又笑。
荣国府正院,虽天气不算炎热,但时间一长,贾母早已疲惫不堪,由鸳鸯搀扶去休息。
王夫人没有这般待遇,只能继续站着,被太阳晒得头晕目眩。
临近用餐时,一个小太监骑马赶来报信,说贤德妃要到下午才能到达,王夫人这才得以稍作休息。
等吃过午饭,黛玉才带着紫鹃姗姗来迟。
王夫人冷嘲道:“林丫头真是悠闲,如此大事,她竟来得这般晚。\"
黛玉未理睬王夫人,向贾母行礼后便去寻三春她们了。
如今的她因父亲和弟弟贾环的支持,生活惬意,不再如往昔般轻易落泪。
贾母怒视王夫人道:“你少插嘴!玉儿肯来全凭我这张老脸,我还活着呢,轮不到你来说教!”
一旁的邢夫人暗自欢喜,见王夫人受挫便觉舒畅。
门外有了动静,贾环才缓缓到场。
他身为锦衣亲军指挥使,到得恰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