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香院内。
薛姨妈、黄氏及宝琴都在场,薛姨妈有些焦虑,给宝钗送信许久,却未收到回信,担心可能发生了变故。
黄氏在一旁安慰沉默的薛宝琴,薛蟠和薛蝌均未开口,屋内气氛压抑至极。
这时,“太太,莺儿来了。\"薛姨妈听闻立刻道:“快请进来!”
莺儿是宝钗的贴身丫鬟,未来会成为贾环的侍妾,因此薛姨妈对她格外重视。
莺儿进来尚未开口,薛姨妈便急切地问:“莺儿,环哥儿答应了吗?”
莺儿向薛姨妈行礼后说道:“恭喜太太,也
袭人在旁抱着芮姐儿沉默不语,她心中只愿宝二爷不娶亲,免得有人与她争宠。
紫菱洲。
迎春、探春、惜春及邢岫烟都向宝琴道贺。
迎春说道:“没料到兜兜转转竟成了环儿的侧妃,可见你命中注定是我们家的人。\"
探春打趣道:“宝琴妹妹,这下你可如愿以偿了!平日看你望着环儿的眼神就不寻常。\"宝琴害羞得脸通红,道:“三姐姐……”
三日后,宝琴坐着小轿入了宁国府,未设大宴,仅家人聚了一桌,贾母和薛姨妈都在场。
席间,贾母问:“听说皇后懿旨提到,你还有个侧妃的名额?”
贾环看到林黛玉锐利的目光,忙对贾母说:“老祖宗,别娶了,那只是个摆设。
有林姐姐和宝姐姐这样的好姑娘,我就满足了。
若再纳侧妃,就显得贪心了。\"
贾母却说:“环哥儿,你们东府人少,得多娶些妻子开枝散叶,才能家业兴旺。
相信玉儿也不是不能容人的人。\"
黛玉知道贾环为了家族在外承受很大压力,从不向她们诉苦,也不去不良之地,对她更是百依百顺,因此不愿在这事上为难他,笑道:“外祖母放心,玉儿在这方面还是明白的。\"
贾母听后大笑:“我知道我的玉儿懂道理!”
王熙凤深知林黛玉是贾环的心头肉,便开口道:“三弟,再纳侧妃就够了,你屋里现在也不少了。\"姐妹们都偷笑。
洞房花烛夜。
偏院中,薛宝琴身着杏红嫁衣,端坐榻上,身旁一个小丫头侍立。
贾环挥手让丫头退下,掀开宝琴的盖头,露出一张宜嗔宜喜的脸庞,与黛玉相比毫不逊色,让贾环一时愣住。
宝琴靠在贾环怀里,轻声唤道:“三哥哥……”
。
由于宝琴年仅十五,贾环虽未完全履行夫妻之实,但必要的礼节已做到。
次日清晨,贾环为宝琴掖好被角后离开。
装睡的宝琴醒来,想起昨夜之事,羞得又钻回被窝。
正房内,宝琴端茶向黛玉行礼:“王妃请用茶。\"
黛玉接过饮了一口,笑道:“宝琴,既是一家人,不必拘礼。
这些繁文缛节今后就免了吧,只新人初次入门时如此而已,也是你那位好姐姐的意思。\"
宝琴福身应下,又与众姐妹重新见礼后坐下。
时光飞逝,转眼入了深秋。
今年风调雨顺,粮食喜获丰收,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皇城。
御书房中,弘武帝近日心情颇佳,因今年丰收,来年再推广红薯种植,即便遇到灾荒,大乾亦无忧矣。
张廷玉贺道:“恭喜陛下,今年丰年,再坚持一年,大乾便可彻底摆脱缺粮之忧。\"
弘武帝感慨:“是啊,百姓终于能松口气了。\"
陈廷敬补充道:“江南新政全面施行,百姓受惠,对陛下更是赞誉有加。\"
弘武帝点头道:“新法虽推行顺利,但我们仍需警惕。
江南世家表面上服从,暗中定不会善罢甘休,必会寻找机会攻击新法。\"
张廷玉说道:“陛下,目前形势对我们有利,您又有军权在握,他们掀不起大风浪。
但陛下的安全仍需谨慎对待。\"他心中明白,江南世家若想破坏新法,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更换皇帝。
既然他们能对皇子下此毒手,刺杀皇帝亦非难事。
张廷玉不相信这些行动背后没有世家的参与。
弘武帝听后说道:“爱卿尽管放心,他们伤不了朕!”
张廷玉继续提醒道:“陛下切勿大意,前车之鉴犹在眼前,最好先清理身边的人,以防万一。\"
弘武帝皱眉道:“这岂不是要枉死许多人?朕不愿如此行事。\"站在一旁的戴权听得额头冒汗,若按张廷玉所言行事,他多年来精心培养的人手恐怕会损失惨重。
陈廷敬开口道:“陛下应以大局为重,无需过度恐慌,只需将身边的人调开,换上可靠之人即可。\"
弘武帝沉吟片刻,想起当年的中毒事件仍心有余悸,便说道:“那就依诸位所言,将身边的人全部替换。
不过试毒之人不必更换,否则我饮下的怕是 ** 了。\"
宁王府内。
宁王拍桌大怒:“这张廷玉实在多事,这样一来,我们在皇宫中的眼线恐怕要废了,真是可惜!”
太 ** 言笑道:“王爷无需忧心,他们低估了当年的太子殿下。
请放心,即便重新安排,我们的人也能混入其中。
新进的太监都会经过净事房的考察,而净事房里有太子的人,只是不会派到关键岗位罢了,但这已足够。\"
宁王疑惑问道:“你说的话当真?”
太监笑着回答:“自然不假。
当年太子为人深得人心,宫中许多老人仍对他忠心耿耿。
之所以未告知王爷,也是为了您的安危考虑。\"
宁王听后十分感激,对太监行了一礼,说道:“你不仅是我的救命恩人,更为我的大事出谋划策,理应受我一礼!”
太监慌忙避开宁王,叹息道:\"王爷万不可如此。
记得当年我独自入宫,在御书房只是一名洒扫太监,因不慎打碎了一件珍贵的花瓶,惹得主人震怒,当场就要杖毙于我。
幸得太子仁慈,为我求情,才改为八十廷杖,逐出御书房,病倒在居所。
幸而太子不嫌我低贱,还请御医为我疗伤,我才得以苟延残喘。
太子对我的恩德,重如泰山!
后来太子遇害,我虽身份卑微,却也是知恩图报之人。
得知太子与太子妃相继离世,我悲痛欲绝。
我悄悄前往东宫探望幼年的王爷,看到王爷在寒风中呼喊太子和太子妃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绞。
我本想拼上性命救出王爷,远走他乡,但深知自身能力有限,若计划失败,便是害了太子留下的唯一血脉。
我只能强忍内心煎熬,偷偷送些吃食给王爷,以免王爷冻馁而亡。
若真有人要害王爷性命,即便赴死,我也定要救出王爷!\"
宁王听罢泪湿衣襟,回忆起幼时在冷宫的艰难岁月,不禁哽咽:\"忠仆,你辛苦了。
父王若在天有灵,必定感激你的恩情。\"
太 ** 言道:\"王爷言重了。
若非太爷,我早已不在人世。
能为太子效劳,是我三生有幸。\"
\"后来我一直在宫中寻找关心太子的人,为日后王爷的计划做准备。
没想到王爷又被接至身边抚养,并封为宁郡王。
王爷将我调至身边服侍时,我高兴得几夜未能合眼。\"
宁王拭去泪水说:\"好了,忠仆,我们离目标已经很近了。
待大事成功,我定会将所有与此事有关的人都清理干净,告慰父王和母妃的在天之灵!\"
太监道:\"王爷,眼下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潜伏,万不可轻举妄动。
那些内阁大臣个个心思缜密,必定有人察觉端倪,只是苦于没有证据罢了。\"
宁王仰望天际,低声说道:“也好,本王再等等吧。
父王母妃,你们在那边可还好?想不想玄儿……”
宁国府花园内,庄子送来的几篓螃蟹成了众人的话题,黛玉遂邀众姐妹设宴赏玩。
秋日虽深,气温仍宜人,湖畔垂柳依依,碧波荡漾,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
草地铺上了厚实的织物,小吉祥和小幺儿赤足嬉戏其间,而巧姐儿则守护着珺姐儿,满脸笑意地看着他们玩耍。
远处,黛玉几位女子与贾母、薛姨妈谈笑风生,时不时地对这边的情景指指点点,逗得贾母开怀不已。
由于芮姐儿年幼,被袭人抱在一旁,未能加入其他姐妹中,她睁着漆黑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四周。
……
小惜春再也按捺不住,丢下手中的果实,朝小吉祥她们奔去,引得贾母等人忍俊不禁。
正玩得尽兴的小吉祥见到小惜春,不悦地撇嘴:“四姑娘不去纳福,来这里做什么!”
小惜春闻言瞪眼回应:“我来看小侄女,关你何事!”
说完快步走向巧姐儿和珺姐儿。
巧姐儿见状,规规矩矩地行礼:“巧姐儿给四姑姑请安。\"
小惜春点点头:“嗯,巧姐儿真懂事。\"接着转向低头专注吃果子的珺姐儿:“珺姐儿,还认得我吗?”
三岁的珺姐儿自然记得小惜春,抱着果子咧嘴一笑:“姑姑!”
但嘴角还有些许果渣未清理。
小惜春急忙拿出手帕替她擦拭,笑道:“看看你这副模样!”
珺姐儿仰起小脸任由她擦拭,随后又低头继续享用她的果子,看得小惜春哭笑不得,心想这擦也是白擦。
旁边的小吉祥笑得躺在地上直打滚儿,还让小幺儿帮忙揉肚子。
小惜春见状大声喝止,随即扑上去试图压制小吉祥,却被灵活的小吉祥躲开,两人在地上扭打起来。
巧姐儿见状急忙跑向贾母,对抱着茂哥儿的王熙凤说道:“妈妈,吉祥姐姐和四姑姑打起来了。\"
迎春走近两个丫头,将她们分开问道:“又为了什么争执?”
小惜春拉着迎春的手撒娇:“二姐姐,我不走,我要和珺姐儿玩。\"
一旁的小丫头也跟着附和:“姑姑,让我们一起玩吧。\"
小吉祥抱起那个小丫头说:“吉祥姐姐陪着你们玩。\"
小惜春激动地朝珺姐儿跑去:“咱们再来一次!”
迎春赶紧拦住她:“要是想在这儿玩,就别再吵闹。\"
小吉祥急忙解释:“二姑娘,这事不怪我,都是四姑娘惹的事。\"
小惜春瞪着眼睛反驳:“小吉祥,你……”
迎春严肃地说:“不管谁挑起的事,只要继续闹下去,我就把珺姐儿带走。\"
两人对视一眼,最终同意停止争吵。
迎春满意地点点头,回到贾母身旁。
小吉祥提议:“四姑娘,我们看看珺姐儿更喜欢跟谁,谁也不能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