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贾环在众人的送别下离开宁国府,前往京畿大营校场集结部队,随后朝着雁门关进发。
雁门关上,烈日高悬,热得人呼吸都困难。
平西侯站在城墙上,目睹蒙古军的猛烈攻势以及不断发射的火炮,眉头紧皱。
如今蒙古军的攻击愈发猛烈,城内的士兵伤亡严重,这样下去迟早会被攻破,他不知道朝廷的援军究竟在哪里。
副将说道:“侯爷,这样下去我们撑不了多久。\"
平西侯叹息道:“还能怎么办?我们只能固守待援,难道还要出去拼命吗?我真不知道李泰在做什么!”
与此同时,在距离雁门关五十里外的大乾军营中,中军大帐里,柳芳焦急地问:“大帅,难道我们真的眼睁睁看着雁门关被攻陷吗?一旦雁门关失守,我们怎么向陛下交代?”
李泰脸色阴沉地说:“我岂能不知后果?但我们只剩下二十万兵马,其中步兵十万,叫我怎么去救援?蒙古军人数占绝对优势,难道我要带二十万兄弟去送死吗?”
帐内众将听后都神情沉重。
他们曾多次试图牵制蒙古军的力量,为雁门关的守军减压,但每次靠近时都被蒙古铁骑打得溃败,损失惨重。
因此,李泰选择按兵不动,等待朝廷的增援。
柳芳道:“大帅,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如果雁门关被攻破,就算援军来了也没用了。\"
李泰沉声回答:“柳将军不必着急,雁门关城墙坚固,守军也有二十多万,蒙古军想攻破并不容易。
等朝廷援军一到,我们就能解雁门关之围。\"李泰没有明说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蒙古军的实力也会削弱,这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好事。
众将明白李泰的话很有道理。
以目前的实力,硬拼蒙古军只会全军覆没,因此也只能耐心等待朝廷的援军到来。
数日后,贾环率军抵达大乾军营。
辕门前,李泰带领众将迎接,恭敬地说道:“恭迎阳平郡王!”
贾环摆手示意免礼。
进入中军大帐后,贾环占据主位坐下。
待众人落座,他询问道:“目前雁门关的情况如何?”
李泰答道:“王爷,雁门关形势严峻,蒙古大军攻势愈发猛烈,若持续下去恐难以支撑。
他们不知从哪弄来了十几门火炮,对守城士兵威胁极大。
加上您带来的十二万骑兵,我们的总兵力仅二十万,即便加上雁门关原有的骑兵,也只有三十万,而对方尚有五十万兵力,差距明显。\"
听罢,贾环说道:“难道实力悬殊就要坐视雁门关陷落吗?那岂不是成了大乾的罪人?”
李泰严肃回应:“王爷,硬拼只会自取 ** 。\"贾环坚定地说:“即使战死,我也相信大乾将士不会后悔。\"柳芳起身附和:“王爷所言极是,我们绝不能退缩。\"众将随之响应:“誓死一战!”
贾环笑着摆手:“我只是强调策略,不必正面冲突。
我带来了五门火炮和一千阳平卫,足以给骄傲的敌人一个深刻教训!”
次日清晨,贾环养精蓄锐,指挥二十万骑兵与十万步兵向雁门关进发。
到达五里处时,他布置好火炮,并留下充足的炮弹及一万名步兵保护,随后继续前行。
果然,在距离雁门关三里时,近二十万蒙古军倾巢而出,直冲贾环而来。
贾环神色从容,下令布阵迎敌。
诸将拱手应命:“遵命!”
当蒙古军距大乾军五百米时,贾环的亲兵挥动红旗,顿时炮声震天。
李泰和邓达见状,忍不住冷笑。
火炮他们并非初次见识,仅凭五门火炮就想对抗二十万蒙古大军,简直异想天开。
二人等着看贾环出丑,毕竟他们的部队还在后方,冲锋陷阵的不会是自己。
轰隆轰隆的炮声响起,炮弹落入蒙古大军之中,开花弹的威力立显,每一发都带走了十多人甚至几十人的生命。
数十发炮弹落下后,蒙古军队竟已有近千人伤亡,短短两三分钟内,蒙古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阵型开始混乱。
前方的首领怒吼道:“兄弟们,冲上去杀光这些南蛮!靠近了这些火炮就失去作用了。\"
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是,这种火炮的射速远超他们的想象,每间隔几秒就有五发炮弹落下,每次都能造成近百人的伤亡。
大乾一方的将领也看得目瞪口呆,李泰和邓达更是惊叹不已:“这是什么火炮,竟然如此厉害,我大乾何时有这样的武器?”
且不说大乾将领的震惊,战场上已是血肉横飞,蒙古大军在推进到三百米时,已损失近五千人。
看到如此惨烈的场面,蒙古将领双眼通红,高呼:“儿郎们,冲啊!为死去的兄弟 ** !”
蒙古士兵也变得疯狂,不顾一切地冲过火炮的封锁线,在付出数千人伤亡后,终于接近到了两百米范围内。
大乾士兵的面容清晰可见,这让蒙古士兵激动得双眼赤红,奋力向大乾军队发起冲击,却不知更大的危机正在等待他们。
贾环见蒙古军队逼近两百米,便对周扬点头示意,周扬随即命令亲兵挥动红色小旗。
这时,火炮的射击范围迅速调整,向后延伸近百米,将万余名蒙古士兵引入包围圈。
蒙古大军后续兵力庞大且密集,火炮落在其中威力更为显着!
冲在最前的蒙古士兵正兴奋地朝大乾士兵扑去,忽然枪声响起,阳平卫配备了近千支 ** ,威力不容小觑。
冲在最前方的将领突然感到胸口剧痛,眼前一黑,从马上摔下,再也没有醒来。
身后的蒙古军已有数百人倒下,但这仅仅是开始。
随着枪声不断响起,更多的蒙古士兵倒在血泊中。
这支近万人的队伍,在极短的时间内仅剩两千余人四散奔逃。
贾环对柳芳说道:“柳世叔,速带人将这些残敌剿灭,切勿恋战!”
柳芳听后心中暗喜,这是贾环有意让他立功,随即领命:“末将领命!”
说完便点齐五千骑兵追赶溃逃的蒙古兵。
此时,后续的蒙古军队再次压上,数量竟达三万。
然而迎接他们的唯有连绵不绝的枪响,短短两百米的距离化作血腥的绞肉场。
阳平卫的将士无需分段射击,直接千人齐发,每次都能击毙数百敌军。
当敌人还剩万余时,进入百米范围,尚未庆祝的蒙古军就被密集的箭雨击退,紧接着又是一轮枪响,这三万大军就此覆灭。
大乾的将领们从未打得这般顺利,同时也对贾环麾下的阳平卫心生畏惧。
蒙古军已损失近五六万人,而火炮仍在持续 ** 敌军。
随着时间推移,蒙古军最终支撑不住,在损失近十万兵力后,仓皇向后撤退。
贾环见状,急忙下令:“全军出击,但不得恋战。
遇到蒙古援军,立刻撤回,若有违令者,本王定斩不饶!”
随着大乾军队全线出击,蒙古军彻底溃败,各路将领尽力扩大战果,因为他们知道蒙古军还有三十万主力。
此时每消灭一名蒙古兵,都将为未来的战斗减轻一分压力,因此个个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
最终,在距离蒙古大营一里处遭遇前来接应的骑兵,才鸣金收兵。
中军大帐内,贾环笑着说道:“诸位将军辛苦了,本王会如实上报各位的功绩给陛下。\"
众将拜谢:“末将等多谢王爷!”
柳芳放声大笑:“王爷英明,此战之后,敌我双方实力差距已缩小,全赖王爷指挥有方!”
贾环摆手轻笑:\"不过凭借火器犀利罢了,算不上什么,远不及各位将军战场厮杀的英勇。\"
众将领齐声谦让:\"王爷过谦了,若非王爷,局势恐怕更不堪设想。\"
李泰与邓达听后,脸色阴郁,内心对贾环的阳平卫充满忌惮。
若贾环能集结五千阳平卫,神京城中哪个军队敢轻易挑衅?看来回京后得提醒陛下留意此事。
蒙古大帐内。
将领进言:\"大汗,此战过后,我方损失十五万兵马,已与大乾军势均力敌。
况且大乾 ** 炮极为精良,远胜我军,还请大汗早作部署。\"
蒙古大汗眉头深锁,未曾料想二十万大军出击,仅剩五万归来。
疑惑于大乾火炮为何如此厉害,遂下令:\"收缩防线,准备与大乾决战。\"
雁门关。
平西侯正沉思,忽闻亲兵来报:\"侯爷,城外的蒙古军在我朝骑兵追击下,直至大营门前才撤退,损失惨重。\"平西侯闻言立即起身,向城墙行去。
至城墙上,副将急步前来:\"侯爷,蒙古军似有撤退之意。\"说罢,指向蒙古大营的方向。
平西侯顺着望去,果见人影攒动,似有集结之势。
平西侯击掌赞道:\"妙极!看来我军已给蒙古军造成不小伤亡,故而他们聚兵一处。\"
副将问:\"侯爷,待蒙古军散去,是否派人与朝廷军队联络?\"
平西侯笑着回应:\"不必,届时朝廷自会派人来与我们联系。
李泰果然名不虚传,能在劣势中重创敌军。\"
神京城,皇城。
御书房中,弘武帝专注批阅奏折,侍从戴权恭敬侍立,生怕发出丝毫声响干扰皇帝。
这时一小太监在外探视,对戴权示意点头。
戴权询问清楚后,喜形于色返回书房,弘武帝未抬头便问:\"何事?\"
戴权兴奋地说道:“恭喜陛下,捷报从雁门关传来!”
随后将贾环的奏折呈给弘武帝。
弘武帝接过奏折仔细阅读后,脸上露出喜色,拍案赞叹:“太好了!贾环果然不负众望,一举消灭蒙古军队近二十万,如此一来,雁门关的危机得以化解,双方力量趋于平衡,朕终于可以安心休息了。\"
戴权听后恭贺道:“此皆因陛下洪福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