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后,蒙古损失近十万骑兵,而大乾一方亦伤亡数万人。
局势逐渐向大乾倾斜。
巴林劝道:\"大汗,我们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大乾的火炮太过致命,我们的勇士大多死于此!\"
蒙古大汗捂着肩上的伤痛,咬牙切齿:\"撤!\"
号角声起,蒙古军队开始撤退,大乾的骑兵追击近十里后才停止。
雁门关。
平西侯府。
正堂花厅。
“王爷,这一仗蒙古损兵折将,六十万大军只剩不到三成活口,我大乾边境二十年内都无需担忧了!此战全靠王爷谋划!”
平西侯大笑着说道,积压已久的愤懑终于得以释放。
柳芳附和道:“不错,蒙古现在已无力再犯边疆,陛下得知定会喜出望外。\"
平西侯提议:“如此喜事,今晚大家一定要痛饮一番!”
神京城中,两名红翎信使飞驰而过,高声喊道:“雁门关大捷!阳平王率军斩杀敌军无数,蒙古六十万大军仅剩不足三成逃脱!”
信使一路疾行,直奔皇城。
...
街头巷尾,百姓听闻消息纷纷议论。
“阳平王年仅九岁便征战沙场,至今未尝败绩,堪称战神下凡,小小蒙古怎敌得过他?”
路人甲说道。
路人乙反驳:“我只听说阳平王捐出四百万两家财赈济灾民,是一位大善人。\"
路人甲不服气:“实话告诉你,我表哥的朋友曾见过他一面,说他仪表堂堂,非同一般!”
路人乙笑了:“你就吹牛吧!表哥的朋友的朋友!”
路人丙补充道:“阳平王确实风姿卓绝,据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形容的就是他!”
“没错,我也听说……”
皇城内,大明宫养心殿中,弘武帝正在与众臣议事,忽见一个小太监匆匆进来跪禀:“陛下,雁门关八百里加急!”
弘武帝神情一变,急切吩咐:“速宣!”
随后两名信使进入养心殿,跪地奏报:“陛下,阳平王在雁门关击败蒙古大军,斩杀敌军十五万,蒙古大汗仅带不足二十万残部退回草原。\"说完,双手呈上贾环的战报。
戴权双手奉上奏折呈于弘武帝前,皇帝接过仔细查看,许久后仰头大笑:“好!果然不负朕望,边关二十年安定无忧!”
说完将奏折递给张廷玉。
张廷玉阅毕,随即将其递给林如海等人,随后笑道:“阳平王此战打得精彩,至少二十年内蒙古不会再来犯境,此功当居首位。\"
林如海看完未发一言,贾环既是自己女婿,哪有岳父替姑爷邀功的道理?若论封赏……
弘武帝笑着问群臣:“诸位爱卿,咱们商议一下如何赏赐贾环?”
贾环如今已位高权重,若再加封岂非成了亲王?这岂不等于让他成为藩王?众臣皆默然。
但贾环立下如此大功,若不赏则会寒了军心,无人愿为朝廷效力。
林如海见状出列说道:“陛下,贾环年少时受陛下厚恩,离京前曾对我说,若此次出征顺利,他只希望为长女求个郡主名号。
陛下已满足其愿,还额外给了个县主的荣誉,这已足够!”
张廷玉微笑道:“这是对阳平王首战歼敌六万之功的奖励,并非此次大捷的封赏。
既然阳平王如此疼爱长女,那就顺势而为,陛下不妨再多添些荣耀吧!”
弘武帝听后大笑:“爱卿所言甚是,既然贾环如此珍视长女,那就成全他们!戴权,传旨,贾环长女贾芷册封为安平公主!”
殿中群臣齐声道:“陛下圣明!”
弘武帝摆手道:“朕明白贾环此举是为了避免让朕为难,能有这样忠心的臣子,朕深感欣慰。
好了,现在讨论这场战役中有功之人,该怎样封赏?”
宁国府。
园中,一个小丫鬟正与小吉祥嬉戏,边跑边喊:“吉祥姐姐抓不到我!”
小吉祥和另一个小丫鬟笑闹着,但花园里的花草却遭了殃,被踩得一片狼藉。
远远望去,探春和惜春已至,小吉祥忙对珺姐儿道:“珺姐儿,三姑姑和四姑姑来了,若看见咱们糟蹋花朵,定会责备咱们,咱们赶紧走吧!”
小丫头一听,连忙点头如捣蒜,拉着小吉祥就想逃。
“站住!”
探春的声音传来。
小吉祥忙堆起笑脸道:“三姑娘来啦!”
同时试图将身后的珺姐儿藏得更深些。
探春见状忍俊不禁,转身对藏在吉祥身后的丫头说道:“珺姐儿,还不快出来?难不成要我亲自请你?”
珺姐儿这才从吉祥身后走出来,低头向探春认错:“三姑姑,是我错了,我不该糟蹋您喜欢的花。\"
一旁的小吉祥忙替她开脱:“三姑娘,这事儿不怪珺姐儿,是我想带她在这儿玩捉迷藏,您要是要怪就怪我吧。\"
一向爱顶嘴的惜春这次也没反驳,反而帮腔:“三姐姐,珺姐儿年纪还小,您别责怪她了。\"
探春被她们逗乐了,一把拉过丫头,擦去她额头上的汗水,笑问:“累不累啊?”
小丫头高兴地说:“三姑姑,珺姐儿不累!”
探春用手指轻点她的额头,嗔道:“看看你,折腾得满头大汗,裙子都弄脏了,回去你娘肯定又要唠叨你了。\"
惜春毫不介意地提议:“珺姐儿,既然已经脏了,不如我们接着玩吧。\"
小丫头听后拍手赞成:“好呀!”
探春在一旁看得哭笑不得,只能站在旁边看着四个丫头继续闹腾。
然而好景不长,莺儿的身影出现在园中,见到浑身脏兮兮的小丫头,不由皱眉道:“我的小祖宗,你怎么弄得这么狼狈?回去姑娘们看见了,肯定又要数落你了。\"
小丫头嘟囔着嘴说:“妈妈就知道说我,莺儿姐姐,您不说的话,妈妈根本就不知道,一会儿我们去外祖母那儿换身衣服就好啦!”
莺儿闻言笑着点点头:“你这小机灵鬼!”
探春笑得直不起腰,说道:“你这个小丫头,还一套套的,小心让三姑姑去告你的状!”
小丫头跑到探春身边撒娇道:“三姑姑最好了!”
梨香院内。
薛姨妈瞧见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小丫头,哭笑不得地说:“这是去哪儿疯玩了?弄得这么狼狈!”
莺儿笑着解释道:“太太,珺姐儿到园子里玩捉迷藏,把三姑娘喜欢的花都踩坏了!她怕回家被妈妈责骂,所以跑到您这儿来换衣服。\"
薛姨妈笑着吩咐道:“同喜、同贵,快去烧热水,给珺姐儿洗澡,再把那件我给她做的新衣裳拿来,一会儿给她换上。\"同喜同贵答应一声,下去准备。
等珺姐儿收拾停当,薛姨妈抱起她笑道:“我们家珺姐儿可真香啊!”
这时小吉祥匆匆跑进来,脸上满是喜色:“姨太太,大喜事!前头的小丫头传来消息,说三爷打败了**,皇上很高兴,封我们的珺姐儿为安平公主了!”
薛姨妈听后惊喜万分,激动地问:“这是真的?”
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郡主的外祖母,如今竟成了公主的外祖母。
小吉祥肯定地说:“当然是真的,我怎敢拿这种大事开玩笑?那边府里还有陛下赏赐的小太监、宫女和嬷嬷呢。\"薛姨妈听罢,连忙带着珺姐儿往宁国府走去。
到了后宅正屋,薛姨妈看到两个小太监、八个宫女和两个教养嬷嬷站在堂中。
宝钗一眼就看出小丫头刚刚洗完澡换了干净衣服,知道她又在搞什么花样,便对薛姨妈嗔怪道:“妈妈,您就由着她吧,迟早会被你们宠坏的!”
薛姨妈笑着回应:“宝丫头,何必这般严厉?你爹以前不也是这样纵着你吗?珺姐儿还小,贪玩也是正常的,长大些自然就好了。\"
黛玉向珺姐儿招手道:“来,珺姐儿过来……”
珺姐儿赶忙跑到黛玉面前甜甜地喊道:“大妈妈!”
黛玉牵着珺姐儿走到众人中间,对那些宫人说道:“来,见过你们的新主子!”
宫人们立刻跪下行礼道:“奴婢等叩见公主殿下!”
小丫头睁着好奇的眼睛看向下方的宫人,问黛玉:“大妈妈,那些人是谁?”
黛玉笑着回答:“以后他们就是珺姐儿的人了,负责伺候她。\"
珺姐儿听了点点头,一本正经地说道:“你们都起来吧,我们家不用事事都下跪,只要听话就行。\"
宫人们齐声道:“奴婢明白。\"
黛玉接着说:“你们要听珺姐儿的话,只要不违背主子的意思就好。
要是心存异念,我阳平王府可不是善堂。\"话音刚落,她的脸冷得像霜雪。
两个小太监和宫人嬷嬷听了心里一震,连忙磕头:“王妃娘娘的话,我们一定铭记在心,绝不敢违逆主子。\"
黛玉点头道:“平儿帮他们安排住处,至于是否留下,还得等环儿回来定夺。\"
荣国府中,荣庆堂内,贾母正陪着宝玉逗弄芮姐儿,此刻的芮姐儿很是惹人喜爱,贾母和宝玉都被逗得笑声不断。
旁边侍立的袭人心情愉悦,只要芮姐儿能被贾母和宝玉喜欢,日后就不会有差池。
这时,鸳鸯急匆匆地跑进来说:“老太太,有大事!”
贾母笑着问:“什么大事让你这般着急?”
鸳鸯笑道:“老太太,三爷战胜了蒙古*,老爷很高兴,还特别封我们的珺姐儿为安平公主!这下大乾仅有的两位公主都是您的玄孙女了。\"
贾母闻言高兴得合不拢嘴:“快赏赐,全府三个月的月钱都要赏。
这样的喜事怎能不庆祝?叫凤丫头设宴,把玉儿她们也请来,咱们好好热闹一番!”
鸳鸯笑着应声而去。
一旁的袭人却有些失落,自家女儿至今仍是白身,而东府的孩子大多都有爵位。
不久后,王熙凤来到荣庆堂向贾母道喜,又承诺一定办得妥帖。
夜幕降临,荣庆堂灯火辉煌,黛玉带着一群女眷前来拜见贾母。
小丫头今日穿着公主般的华丽正装,因尚未留发,只扎了一条冲天小辫,模样甚是娇俏可爱。
她身后跟着两名小太监、两位教养嬷嬷以及一群宫女,众人簇拥间尽显皇家威仪。
贾母见到小丫头,欢喜不已,招手示意她过来:\"来,珺姐儿,到曾祖母这儿来!\"
小丫头蹦跳着来到贾母身旁,抬头喊道:\"曾祖母!\"
\"哎!\"贾母笑呵呵地将小丫头抱入怀中,不住地摩挲她的脸颊。
站在身后的太监看到刑夫人坐在贾母下方,便皱眉说道:\"这位夫人,请起立,在公主面前,您还是退后坐吧。\"
刑夫人听后脸色难看,却不敢反驳,只能起身退至后面。
按规矩,刑夫人不应坐在黛玉等人之上,更何况面对尊贵如公主的小丫头。
不过平日里黛玉等人对此并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