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在他们的少年时代是心中的圣殿,却没料到如今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令人难以接受。
陈廷敬更为愤慨:“孔家罪无可恕!”
贾环冷眼说道:“常贵,派遣锦衣亲军查封孔家,全部家产充公。
另外,由南孔家主接替衍圣公的职位!”
常贵恭敬地答道:“臣领旨!”
这一天,孔言正与一位艳丽女子嬉戏,管家急匆匆闯入:“国公爷,出大事了!我们府邸已被锦衣亲军包围。\"
孔言大吃一惊,赶紧推开身边的女子询问:“你确定吗?”
管家面色惨白道:“千真万确,现在任何人进出都已不可能。\"
孔言愤怒地质问:“贾环难道真敢不顾一切地对付我的家族?他就不担心天下哗然,国家动荡吗?”
就在此时,一名锦衣千户带领一群校尉来到大厅,面对脸色铁青的孔言高声宣布:“孔言,皇上有旨,速速跪下接旨!”
孔言勉强跪下说道:“臣,孔言接旨。\"
锦衣千户展开圣旨宣读:“经调查,孔家强占农田,欺压乡邻,残害百姓,致近百人死亡,现命孔家入昭狱接受审查,所有财产充公。\"
听到此处,孔言脸色煞白:“陛下此举不妥,我孔家乃圣人后裔,如此作为会引发朝野不满,动摇国本!”
内心也在埋怨自己何必招惹贾环,不过是交税而已,并不影响他的生活。
锦衣千户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你根本无法代表孔家,你们这一支坏事做尽,怎配提及先贤的名字。\"
孔言循声望去,瞳孔微缩惊呼:“南孔家主!”
他也终于明白贾环的意图——你不听话,我就换掉你!
锦衣千户躬身道:“国公爷,府内财物需逐一清点,可能耗时较长,请您谅解,末将定会尽力加快进度,以免耽误您的入住事宜。\"
南孔家主客气地说道:“将军只管行事,孔某并不着急。\"看着倒在地上毫无生气的孔言,心中暗叹,真是愚笨至极。
北孔主脉的人长期养尊处优,早已腐朽不堪。
不过这样反而更好,不然自己如何能成为众人敬仰的衍圣公。
锦衣千户一声令下,大门应声而开,无数身穿玄色飞鱼服、头戴无翅三山帽的锦衣亲军涌入,迅速向孔家各院进发,整个衍圣公府瞬间响起了阵阵惊呼声。
数不清的金砖银锭被搬出,堆满庭院,就连南孔家主也不禁震惊得目瞪口呆。
这还仅仅是各房的财物,大库尚未开启,就已经累积到百万两以上,由此可见孔家的富裕程度以及多年来搜刮的成果。
记得几年前,孔家曾遭遇过一次劫难,即便如此,最终清算下来仍有千万两银子的巨额财富,这两年孔家在敛财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锦衣千户命令将这些银子连同孔言一家押送至神京。
山东的世家见孔家已被抄家,哪里还敢违抗新政?难道没看到江南那些家族如今都已屈服了吗?
有了山东孔家作为前车之鉴,大乾各地的世家纷纷收敛,乖乖配合地方官员推行新政,一时间新政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进。
百姓们感受到实际的好处,对朝廷充满感激,对当今皇帝贾环更是
陈廷敬严肃地说:“即便他是孔圣的后代,也不能肆意妄为、蔑视法律。
先圣若得知有这样的子孙,定会深感羞辱!”
大臣们纷纷议论,有人主张立即处死,有人则提议网开一面,各自坚持己见。
贾环皱眉说道:“朕已决定,孔言罪孽深重,当斩立决,其家属送至教坊司,直系男丁流放千里!”
大殿顿时鸦雀无声。
贾环环视四周,说道:“朕的天下不容许这种人存在。
既然他仗着孔家身份挑衅朕的权威,那便让他明白,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主宰!”
张廷玉立刻跪拜道:“陛下英明!”
众臣随声附和,无人敢违抗贾环。
贾环的武力早已显现,仅靠一万御林军便让傲慢的蒙古势力俯首称臣,此事众人皆知,如此强大的力量又有谁能抵抗?
次日,孔言在菜市口被公开处决时,众多百姓投掷臭鸡蛋和烂菜叶,孔言狼狈不堪,四处躲避。
一名路人说:“此人自称圣人后代,却行径卑劣,害死了多少无辜者,真可谓衣冠禽兽。\"
另一名路人附和:“正是如此,表面光鲜,内心却黑暗无比。
像这样的人竟与圣人有血缘关系,实在令圣人蒙羞。
若圣人在世,恐怕都会站出来痛斥这个畜生!”
还有一名路人补充:“你们有所不知,孔家自大乾建国以来便如此行事。
历代皇帝为了江山稳定,对他们多有宽容。
唯有当今陛下,洞察秋毫,清除了这颗毒瘤。\"
一名路人接着道:“你们可知,孔家自衍圣公府建立后,正堂常年灯火通明,还有童子昼夜诵读《道德经》,以显示家族的神圣地位。\"
另一人惊叹:“天啊,那得耗费多少蜡烛和银钱?”
路人答道:“这根本不是我们能想象的,生活奢靡至极,甚至比皇帝还享受。
这些钱财从何而来?还不是剥削贫苦百姓所得。
听说山东半数粮商都归孔家所有。\"
山东孔家为当地巨富,每逢丰年收粮储积,却以陈粮售于民众,遇灾年则囤积居奇、高价出售,甚至以此兼并土地。
久而久之,孔家与山东其他世家几乎掌控全省田产,普通百姓生存空间日益狭小。
行人口中议论纷纷,有人愤慨:\"幸得当今圣上果断出手,一举抄没孔家,真乃大快人心!这也算是孔家抗拒新政的下场。\"
另一位行人赞叹:\"圣上何等英明,御林军战力天下无敌。
就连强悍的蒙古人都败于圣下之手,更何况区区北辽?陛下现有五万精锐,谁敢不服,定叫其灰飞烟灭!\"
孔言听闻此言,深感懊悔,意识到自己触怒圣上的严重性,自觉罪无可恕,默默低下头颅。
随着三声炮响,这位孔氏家族的当家人身首异处。
八月时节,太液池畔,黛玉独坐凉亭,身旁有宝钗、宝琴陪伴,身后湘云、邢岫烟等人围坐。
四周宫女如彩霞、彩云、晴雯、平儿等侍立,尽显皇家气派。
珺姐儿正领着弟妹嬉戏,清脆笑声回荡四周。
鸳鸯羞涩说道:\"皇后娘娘,臣妾恐已怀孕。\"
黛玉听后喜悦道:\"这是喜事,你们几位还有谁有身孕?\"
彩霞亦低头轻语:\"臣妾也是如此。\"
香菱思索片刻:\"皇后娘娘,臣妾似乎也有此征兆。\"
黛玉开怀笑道:\"陛下得知必定欣慰!\"
湘云也腼腆道:\"臣妾似乎也怀有身孕。\"
宝钗接口:\"既然如此,正是为陛下添丁的好时机。
自入宫以来,未曾选入新人,此事应早日安排。\"
黛玉点头:\"确有必要,不然那些文官又要编排是非。\"
宝琴附和:\"老夫人们总是爱生事端。\"
大明宫内,养心殿中,贾环对牛继宗等武将吩咐:\"北辽战事迫在眉睫,须尽早准备,务必一战告捷,震慑罗刹人,使其永不敢侵扰我大乾疆域。\"
牛继宗奏道:\"陛下,给我一万御林军,我定让罗刹人溃不成军。\"
柳芳接口:\"老牛,好事儿可别总让你一人占了,这次该轮到我去吧。\"
牛继宗不屑地哼了一声:\"胡说!你指挥过御林军打仗吗?连战法都不熟,去了只会让我大乾折损兵力!\"
贾环深知,皇帝之位不可只让开国一系独享,需平衡各方利益。
于是转向王伦说道:\"王伦,朕拨给你一万御林军,加上北辽的兵马,你可愿意出征?\"
王伦原本并未奢望能领军出征,毕竟贾环出身开国一脉,倾向自家亦属正常。
此刻听闻圣命,先是愣住,随即大喜过望,连忙跪下叩谢:\"臣定不负所托!\"
牛继宗早料到此事,毕竟贾环身为皇帝,断不会像从前一样偏袒一派。
贾环笑着点头:\"很好,那就以王伦为主帅,柳芳为副帅,率军出征!\"
柳芳本不抱期望,如今得此重任,明白这是陛下有意提携自己,感激涕零,忙跪地道:\"臣遵旨!\"
退朝后,王伦与柳芳商议带何人出征,最终开国一系添了陈瑞文、谢琼;元兴边军则由王伦挑选了四位将领。
众人皆知这是意外之喜,对贾环感恩戴德。
至于京城中的元兴势力,与王伦无甚关联。
时光飞逝,转眼大年初一,荣国府。
小丫鬟急匆匆跑入荣庆堂,喊道:\"老太太,陛下和皇后娘娘到了!\"
贾母等人闻言大惊,急忙出门迎接。
只见宁荣街上已被大量御林军控制,贾母远远看到銮驾缓缓而来。
贾环携黛玉下辇,身后宝钗等人也随之下车。
贾环望着敞开的荣国府大门,心中百感交集。
穿越十几年,他从未想过会有今日之辉煌。
一幕幕在荣国府生活的场景浮现脑海。
黛玉握紧贾环的手,回以一抹浅笑,她明白贾环想起了往昔岁月。
贾环也微微一笑,迈步走向荣国府大门。
“叩见吾皇圣安!”
贾母、贾政等人跪于门前叩首。
贾环亲手扶起贾母道:“老祖宗免礼。\"
落座后,贾环笑言:“朕即位后的首个新春佳节,特意带林妹妹她们前来向老祖宗拜年。\"
贾母忙道:“臣妇不敢当。\"
黛玉亲自扶着贾母坐下,笑道:“外祖母不必拘礼,今日咱们只讲家事,不论国事。\"
贾母再次谢恩:“多谢皇后娘娘。\"
见状,贾环和黛玉便不再提及,贾环问:“怎不见姨母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