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楚稷一直提到一种决定性武器,其威力远超**、**枪。
他还说,若有此武器,无论敌方有多少兵力,都将如麦田般被轻易收割。
火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即便眼前的车载火炮在运输上略显便利,但也只是相较以往有所改善罢了。
在追击战中,911的作用有限,主要用于开战时震慑和削弱敌方兵力,同时限制对方的行动速度。
无论是**包**还是**方式**,在战场上都能发挥出色的效果,但仍需作为辅助力量使用。
楚稷抚摸着被称为“六一三”
的摇式加特林,语气温柔得像是对待绝世佳人:“皇爷爷,父皇,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机枪,每分钟最高能射出三百发子弹!重量不过两百多斤,装在独轮车上就能翻山越岭。”
说完,他挥了挥手,关桥便上前抓住独轮车的把手,快速推动它绕场跑动。
由于这是演武场,前方特意设置了各种障碍。
雍和帝兴奋地招手:“回来,让我试试!”
他还顺便问楚稷:“这东西声音大吗?”
他现在耳朵还在嗡嗡作响,说话自然也提高了音量。
不过此时无人关注他的状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即将展示威力的加特林机枪上。
楚稷摇头回答:“跟火炮比起来不算太吵,不过射击时会有黑烟,父皇记得捂住口鼻。”
雍和帝哪会在意这些细节,他一心只想体验机枪的威力。
没有哪个男人能够抗拒枪炮的魅力,更何况这可能是助他真正统御天下的神器!
当关桥将独轮车推回后,楚稷上前讲解:“父皇,转动手柄就能发射,速度别太快,否则容易卡壳,尽量保持均匀的速度。
战场上,前面会装上防护铁板挡住箭矢,只留一个小孔供观察用。”
前方摆放了许多穿有盔甲的草人靶子。
若非是为了给雍和帝演示,楚稷实在舍不得用这些盔甲。
随着楚稷的指导,雍和帝开始尝试转动手柄。
火焰从枪管前端喷涌而出,地面顿时扬起阵阵尘土。
雍和帝意识到命中率不佳,一边调整角度一边继续操作。
太上皇看到前方披甲的草人接连被击穿,且是一次性大量倒下时,高兴地说道:
\"果然是好东西,果然令人满意!哈哈,有了这样的利器,何愁敌人不灭!\"
他虽然已经退位,但仍掌控着朝政。
消灭敌人的功劳同样巨大,必将被载入史册!
看到他这般高兴的模样,楚稷心想其实还有更优秀的武器。
无论是火炮还是机枪,现有的型号都不是最顶尖的。
作为前世的军事爱好者,他对许多武器都有所了解。
例如,管退式马克沁机枪在性能和威力上远胜眼前的手摇加特林。
m1897型75毫米火炮在射速、威力以及机动性上,也优于当前的火炮。
然而,这两种武器的生产速度极慢,成本也更高。
最关键的是,现有的武器已足以横扫天下!
这些武器领先当今世界百年,简直是战场上的死神。
当然,新式武器的研发依旧重要,因为一旦这些武器公开,其他国家必然会试图仿制。
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尊严的重要来源。
雍和帝兴奋地放下手柄,大笑说道:\"父皇,有了这样的神兵利器,我大乾扩张疆域的日子指日可待!恭喜父皇!\"
太上皇笑着回应:\"那朕也要恭喜你了!\"
他转向楚稷问道:\"如今这种火炮和机枪的生产速度如何?新建的冶造局一年内能制造多少?\"
楚稷严肃答道:\"根据两座新建冶造局的规模,预计一年可生产三千门火炮,一万挺机枪,三万发炮弹,十万发机枪子弹,三十万发步枪子弹,十万支步枪……\"
\"这是昼夜不停工的极限产量了,再增加就难以保证质量。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毕竟战争还得依靠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
这时,也组建了一支骑兵部队,目前由神机营负责训练。
但人数依然不足,仅有三千人。
既要精通骑术,又要射击精准,选拔条件非常苛刻。
雍和帝郑重说道:
\"既然你估算足够,那就不用再建新的冶造局了。
如今国库虽有些盈余,但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
\"必须在开战前恢复民生,让百姓看到希望才行。
虽然源源不断的银两入库,但背后的问题也不少。\"
楚稷自然清楚,若民生未复便开战,别说国库被拖垮,连国家气运都会受损。
如今有了高产作物,加上国库的赈灾,即便明年不能让所有人吃饱,也能让他们生存下去并怀抱希望。
再加上皇家银行和报社的作用,这场三线开战或许还能引起全民关注!
太上皇也说道:\"冶造局全力投入火器生产,资金直接从户部调拨,不必动用原资金。
以后所有火器研发资金,都由户部拨付。\"
起初太上皇和雍和帝不过是想给楚稷一个机会,没想到他一年内竟做出这么多事!
现在看来,当初的决定无比正确。
楚稷笑道:\"户部的大人们怕是要恨死我了!\"
雍和帝失笑:\"放心,他们也在盼着这场三线开战呢!\"
雍和帝看了看火炮和机枪,对太上皇说:\"父皇,请您为这两门火炮和这挺机枪赐名。\"
太上皇沉思片刻后说道:\"这机枪有九根枪管,主司杀戮,就叫它相柳。
这门大的火炮名为祝融炮,这小的就叫钩蛇。
愿它们日后能助我大乾开疆拓土,护国安民。\"
楚稷心想这名字确实比洋人起的好听,华夏古时的神兽、凶兽那么多,随便挑个都能当火器代号。
想想未来的钩蛇二号、三号,楚稷不禁笑了。
“皇祖父英明,弱国无外交,唯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支撑大国的地位!将来我要带领更先进、更强大的武器,将海外各国都纳入大乾的版图!”
太上皇大笑着点头,随后对雍和帝说道:“回宫后记得多多赏赐丽贵妃的族人,让他们常来京城。
提前召丽贵妃的弟弟进京,再召集他的族人一起对付蒙元和满金。”
雍和帝皱眉道:“父皇,这是否有些麻烦?儿臣还想同时……”
太上皇哭笑不得地打断他:“朕明白你的想法,但这没有必要。
蒙元和满金虽是敌人,但如果它们不是世仇且不频繁侵扰边境,朕对它们的土地并无兴趣。
西域那边部族众多,土地虽不算富饶……”
楚稷轻咳一声,抬头望天低声嘀咕:“可有矿产啊……”
太上皇和雍和帝齐齐注视着他,虽对那边有所了解,但仅限于部族和土地方面。
雍和帝眼睛一亮追问:“具体有什么?”
楚稷嘿嘿一笑:“父皇,丽贵妃对我很好……”
“别绕弯子,快说!”
“咳,其他都可以商量,关键是铅锌矿!这对当前的冶造局至关重要,而且人口也是大乾现在急需的资源!”
雍和帝摇头道:“不可。
这些游牧民族难以适应农耕生活,即便战胜了,他们也不一定愿意迁徙至此。
我担心培养出一支异族势力,还不如直接……”
太上皇看了眼楚稷,想启发他,便也摇头道:“这种想法不对。
虽然大乾如今武力强大,但仍需以德服人。
丽贵妃为你诞下子嗣,她的部族已是你子民。”
“你可以征召他们为战,为工,但不能毫无缘由地屠戮。
何况这些年,他们虽与大乾有冲突,却不像蒙元和满金那样顽固。”
“朕理解你有扩张疆域的想法,也明白你渴望更大的功绩。
但有时候,无名之师即便获胜,也会遭到非议!”
太上皇和雍和帝虽对西域兴趣不大,但楚稷提到矿藏之事,两人便认真起来。
雍和帝视西域人为异族,欲一网打尽;而太上皇更倾向于怀柔政策,认为暴力手段虽速效却损名声。
即便设局挑动争斗以达目的,也需慎之又慎。
楚稷察觉二老意在考验,沉思后道:“儿臣以为应刚柔并举。
西域虽表面归附,实则各自为政。
宜先制服、分化,另立新首脑。
不仅干预其军政,还应推动民族融合与通婚。
怀柔适用于顺民,而心存恶意者必严惩。”
他提议从丽贵妃家族入手,令其与西域其他部族冲突,再向皇帝求助,父皇碍于亲情岂能坐视?
雍和帝闻言挑眉问太上皇:“父皇,儿臣觉得稷儿之策甚妙,既顾及父皇之意,又融汇儿臣所想,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太上皇微笑道:“可行。
稍后召集六部尚书商议细节,待时机成熟便可施行。
但要把握好节奏与方法,最好能在灭蒙元、覆金国之时,让西域局势也达到高潮。”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即便丽贵妃和十皇子联手,也难以撼动雍和帝的志向。
他志在开拓疆域,君临天下,以一言定乾坤。
楚稷引太上皇与雍和帝至617号工坊,此处更像仓库。
雍和帝轻笑说:
“行了,看到铁轨就跟着走,对了,江南船坞最近有消息吗?”
楚稷摇头道:“还没消息,但可想而知,生产速度肯定跟不上需求,还得和戴维斯他们交易。
他们年前还会来一次,到时候让皇家银行和大哥下单即可。”
“海船关系到绕海偷袭计划,当然是越多越好!只要能直击满金都城,我有信心迅速结束战事,尽量减少对国力的消耗,后续事宜也只能如此了。”
雍和帝皱眉道:“这次别让你大哥去,由你负责吧!”
市舶提举司虽主管海外贸易,但雍和帝担忧楚秀缺乏经验,担心他会出错。
以往无论他是皇帝还是太上皇,都没太重视海船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