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尚未完全褪去,晨光初露之际,我站在寝殿的窗前,望着天边泛起的一抹鱼肚白。经历了家族危机的动荡,我的心境虽已逐渐平复,但身体仍带着几分疲惫。昨夜一战虽然成功击退敌军,却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朝堂与后宫的斗争远未结束。
小英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杯温热的参茶递到我手中,低声说道:“娘娘,昨日一战之后,府中已开始清理残局,老管家正亲自督办。”
我接过茶杯,轻轻点头,目光却落在远处的宫墙之外。昨夜的火光犹在眼前,而今,新的风暴似乎又将来临。
“有没有听到什么消息?”我问。
小英迟疑了一下,压低声音道:“听闻北疆有急报传来,说是边境重镇遭敌突袭,情况十分危急。”
我心中一紧,放下茶杯,眉头微蹙。
“谁送来的消息?”
“是陈矩大人负责传递的,原本应早些呈递御前,但马皇后召见他,耽搁了些时辰。”
我沉吟片刻,随即道:“让小贵子过来,我要立刻了解详情。”
不多时,小贵子匆匆赶来,神色凝重。
“娘娘。”他低声禀报,“我已经打探清楚,陈矩大人确实带了一份紧急战报入宫,原定辰时初刻呈递御前,但被马皇后临时召入坤宁宫,至今未出。”
我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你去一趟东华门,想办法从陈矩大人那里拿到一份副本。”
小贵子一愣:“可是……这可不容易,东华门守卫森严,锦衣卫最近盘查格外严格。”
“那就小心行事。”我语气平静却坚定,“你是我的人,我相信你能办到。”
小贵子咬牙应下,转身离去。我知道,若想掌握主动,就必须比别人更快一步。
果然,半个时辰后,小贵子便悄悄返回,手中多了一封密信。他低声汇报:“属下借着传令太监的身份混入东华门,在陈矩大人随行小吏处拿到了这份副本,幸亏他并不知道这是战报原件的复印件。”
我接过密信,展开细看。纸张略显粗糙,字迹工整却透着急迫——
北疆急报:元军突袭雁门关外围要塞,守军仓促应战,伤亡惨重。敌军兵力不详,但攻势迅猛,已有三座哨所失守,请求速援。
我心头一震,雁门关乃大明北方防线之咽喉要地,若此地失守,敌军便可长驱直入中原腹地。更令人不安的是,敌军此次行动极为突然,显然蓄谋已久。
“看来,这场仗不是偶然。”我喃喃自语。
小贵子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娘娘打算如何应对?”
我合上密信,目光坚定:“先稳住局势,再设法将战况呈递给皇上。”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李淑妃很快察觉到了异常。她派人前来传话,请我去她宫中一叙。我心知此事非同小可,不敢怠慢,立刻前往。
李淑妃端坐于案前,神情淡然,却掩不住眼底的探究。
“妹妹近日劳累了,听说昨晚族中还发生了些意外?”她轻声问道。
我微微一笑,拱手行礼:“多谢娘娘关心,好在及时处理,未造成太大损失。”
她点点头,似是满意,却又忽然话锋一转:“听闻今日有边疆急报,不知妹妹是否有所耳闻?”
我心中一凛,面上却不露分毫:“边疆之事关乎社稷安危,妾身不过一介女子,不敢妄加揣测。”
李淑妃意味深长地看着我,半晌才缓缓道:“是啊,后宫不得干政,这是祖制。妹妹明白就好。”
她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皇上今日早朝前已召集几位重臣议事,想必不久便会做出决断。”
我心中一动,忙道:“既然如此,妾身告退。”
离开淑妃宫中后,我立刻赶回自己的寝殿,命小英取来地图和相关资料,开始分析战况。雁门关一带地形复杂,山势险峻,若能利用地势布防,或许可以拖延敌军攻势,为援军争取时间。
正当我埋头整理思路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小贵子冲了进来,脸色发白。
“娘娘!”他喘息着道,“皇上传唤您前去御书房!”
我一怔,随即迅速整理衣冠,跟随小贵子前往御书房。
刚踏入门槛,便看见朱元璋正坐在龙案前,脸色阴沉。他面前摊开的正是那份边疆急报,旁边站着徐达、常遇春等几位重臣。
“臣妾参见陛下。”我恭敬行礼。
朱元璋抬眼看了我一眼,语气冷淡:“听说你对边疆战事有些想法?”
我心中一紧,却并未慌乱,反而挺直脊背,沉声道:“臣妾不敢妄议国事,只是曾读过一些兵书,略知一二。”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示意我继续。
我上前一步,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简图,铺展在案前。
“雁门关外三座哨所失守,敌军必然是从西翼绕道而来。”我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关键点,“此处地势开阔,便于骑兵突进,但也因缺乏天然屏障,易攻难守。”
徐达闻言,眼神微动,显然是认同我的判断。
“若依常将军之意,强攻解围,恐怕会落入敌军圈套。”我继续道,“不如先派遣轻骑绕至敌军侧翼,切断其补给线,使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常遇春皱眉道:“可这样一来,岂不是要放弃前线据点?”
“并非放弃,而是以退为进。”我解释道,“只要敌军后勤受阻,士气必然受挫。届时再由主力部队发起反击,方可一举击溃敌军。”
朱元璋听完,沉默良久,忽然开口:“你的意思是,先稳住阵脚,再伺机反攻?”
我点头:“正是如此。”
殿内一片寂静,众臣皆低头沉思。
就在这时,陈矩悄然走入,手中拿着一封信笺,递给朱元璋。
“陛下,这是徐达旧部从边关传来的情报,说若依此策,三日内可断敌粮道。”
朱元璋打开信笺扫视一眼,眼中终于浮现出一丝赞许。
他缓缓起身,环视众人,语气郑重:“传旨,命邓愈率兵驻守雁门关西侧要隘,封锁敌军补给;另派轻骑绕道包抄,务必切断敌军粮道。”
众臣齐声应诺,气氛顿时紧张而有序起来。
待众人退下,朱元璋独留我一人。
“你倒是胆大。”他淡淡道,“竟敢在朕面前献策。”
我低头行礼:“臣妾不敢居功,只是忧心国事,愿尽绵薄之力。”
朱元璋看着我,良久才道:“你可知道,若此计不成,你便是罪人?”
我抬头,迎上他的目光,坚定地答道:“若此计不成,臣妾甘愿受罚。但若因此延误战机,后果更不堪设想。”
他嘴角微扬,竟露出一丝笑意:“很好。”
我心中一松,知道自己赌赢了。
走出御书房时,阳光正好,洒落在青石地砖上,温暖而明亮。
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