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梅雨天闷得人透不过气来。陈志远站在和平饭店门廊下,衬衫后背已经湿透,黏腻地贴在皮肤上。他第三次抬手看表,距离与港商李嘉诚的会面只剩四十分钟,可预约的出租车迟迟不见踪影。
\"师傅,去虹桥开发区走不走?\"陈志远拦住一辆缓缓驶过的桑塔纳,车窗摇下时冷气混着烟味扑面而来。
司机斜眼打量他的穿着——的确良白衬衫,黑色涤纶长裤,虽然整洁但一眼就是外地人。\"不去。\"司机吐出个烟圈,\"这里等不到车,侬去南京路叫。\"说完一脚油门,桑塔纳排气管喷出股黑烟,甩下陈志远扬长而去。
尾灯在雨雾中渐行渐远,陈志远站在原地,突然感到一阵难以言喻的屈辱。这不是他第一次被出租车拒载,但此刻这种屈辱感格外鲜明——那辆桑塔纳是德国技术,方向盘后的司机带着上海人特有的优越感,而他这个刚刚在县城闯出名堂的\"农民企业家\",连坐车的资格都被剥夺。
\"中国人要造自己的车。\"这个念头如闪电般劈进脑海,陈志远浑身一颤,连呼吸都急促起来。雨丝打在他发烫的脸上,却浇不灭心头突然燃起的那团火。
\"陈厂长!\"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周雅撑着一把黑伞小跑过来,米黄色连衣裙在雨中格外醒目,\"我借了报社的车,送您过去吧。\"
车上,陈志远一直沉默。周雅从后视镜里看他,发现这个平时谈笑风生的年轻人正死死盯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车辆,眼神锐利得像要穿透那些铁皮外壳,直抵内部每一个零件。
\"您对汽车感兴趣?\"周雅试探着问。
\"德国大众在上海的工厂,能参观吗?\"陈志远不答反问。
三天后,拿着周雅通过关系搞到的介绍信,陈志远站在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流水线的轰鸣声中,他第一次目睹了现代化汽车生产的场景——机械臂精准地焊接钢板,传送带载着半成品车身缓缓移动,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序操作。空气中弥漫着钢铁、油漆和橡胶混合的奇特气味。
\"这是从德国引进的全自动焊接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2毫米。\"陪同的技术员骄傲地介绍,\"国内绝对找不到第二家。\"
陈志远凑近观察机械臂的工作,冰冷的金属关节灵活转动,焊枪喷出刺目的蓝光,两个钢板瞬间熔接在一起,焊缝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他下意识地伸手想摸,被技术员急忙拦住:\"小心!这玩意儿值一辆奔驰的钱!\"
周围响起善意的笑声,陈志远也跟着笑,手却悄悄攥紧,指甲陷入掌心。前世他坐过奔驰、宝马,却从没想过这些钢铁巨兽是如何诞生的。此刻站在生产线旁,他既为德国人的精密制造惊叹,又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屈辱——偌大的车间里,几乎所有关键设备都贴着德文标签。
\"那边是什么?\"陈志远指向角落里几个正在手工组装零件的老工人。
技术员压低声音:\"哦,那是老上海汽车厂的师傅们。合资后他们不习惯新工艺,就安排做些辅助工作。\"顿了顿又补充,\"其实这些人手艺很好,当年'上海牌'轿车就是他们一锤子一锤子敲出来的。\"
午饭时间,陈志远故意落在最后,悄悄走向那个角落。几位老师傅正围坐着吃铝饭盒里的饭菜,见他过来,警惕地停下交谈。
\"师傅,能聊聊吗?\"陈志远从包里取出两瓶麦乳精,\"家乡特产,不成敬意。\"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接过麦乳精,眯起眼睛打量他:\"你不是厂里的人。\"
\"我是乡镇企业来的,对造车特别感兴趣。\"陈志远蹲下身,与老师傅们平视,\"想请教请教当年的'上海牌'。\"
老人们的眼神顿时活泛起来。花白头发的老师傅——后来陈志远知道他叫王援朝——放下饭盒,从工作服内袋掏出个牛皮纸包,小心翼翼地展开。里面是几张泛黄的图纸,边角已经磨损,还有几处可疑的褐色污渍。
\"这是72型轿车的变速器设计图。\"王援朝的手指轻轻抚过图纸,像在抚摸情人的肌肤,\"当时我们用了三个月攻关,性能指标赶上了伏尔加。可惜啊......\"老人突然哽住,旁边的人默默递上搪瓷缸子。
陈志远注意到图纸一角有深色的圆形痕迹,不像是茶水渍。王援朝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苦笑道:\"78年项目下马时落的泪。小伙子,造车不是请客吃饭,光有钱不行,还得有这个——\"他指了指太阳穴,\"和这个。\"又拍了拍胸口。
\"如果......\"陈志远声音发紧,\"如果有人想重新开始呢?\"
老人们面面相觑,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王援朝笑得咳嗽起来,拍着陈志远的肩膀:\"年轻人有志气是好事,但你知道德国人为了造一辆车积累了多少年?一百三十年!咱们连个像样的轴承钢都炼不出来......\"
\"那您愿意帮我吗?\"陈志远直视老人的眼睛,\"不需要现在回答。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您什么时候改变主意了,随时欢迎。\"
离开大众工厂时,陈志远的公文包里多了那套变速器图纸——王援朝最终塞给了他,说\"反正留着也是当废纸\"。图纸很沉,压在肩上的分量让他想起小时候背着一捆捆柴禾爬山的感觉。
回到宾馆,他发现秦雪正在大堂等他。女医生穿着淡绿色连衣裙,在满是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格外显眼。
\"听说你放李嘉诚鸽子了?\"秦雪挑眉,\"人家等了你四十分钟。\"
陈志远这才想起被汽车梦冲昏头脑,完全忘了与港商的会面。他懊恼地拍了下额头:\"我这就去道歉......\"
\"晚了,人家飞新加坡了。\"秦雪从手袋里取出封信,\"不过李先生说很欣赏你的辣椒酱,留了个合作意向书。对了,\"她突然压低声音,\"我爸想见你。\"
秦雪的父亲秦卫国比陈志远想象中平易近人。这位军区后勤部长穿着普通的确良短袖,在部队招待所的小餐厅里点了三菜一汤,还特意要了瓶陈志远厂里产的辣椒酱。
\"小陈啊,小雪说你对我们那几台旧吉普感兴趣?\"秦卫国开门见山。
陈志远一口汤差点呛住。他确实托秦雪打听过军用车辆的事,但没想到消息直接传到了部长耳朵里。放下汤勺,他谨慎地回答:\"是有这个想法。我们厂区扩大后,运输成了大问题......\"
\"别打官腔。\"秦卫国笑着打断他,\"你在上海大众转悠一天,就为了买几台运输车?\"说着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看看这个。\"
这是一份标着\"机密\"的《军用轻型越野车改进方案》,内容是如何将老式bJ212吉普车进行现代化改装。陈志远快速浏览着技术参数,心跳越来越快——这正是他需要的切入点!
\"首长,这是......\"
\"别叫我首长。\"秦卫国夹了筷子青椒肉丝,\"部队装备更新,淘汰下来一批车。直接报废太可惜,改民用又不符合规定。如果你有兴趣......\"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我们可以搞个'军民共建'试点。\"
离开招待所时,陈志远的手因兴奋而微微发抖。秦卫国答应先提供五台退役吉普车和配套技术资料,条件是改装后的第一批产品优先供应军区。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不,是掉下一整个汽车生产线的前期基础!
回到县城,陈志远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开会。当他在黑板上写下\"汽车项目\"四个大字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你疯了?\"一向稳重的张建军第一个跳起来,\"我们连自行车都没造过!\"
苏晓梅咬着嘴唇没说话,但眼神里满是担忧。只有周雅兴奋地记录着什么,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陈志远不慌不忙地从公文包取出王援朝给的图纸,秦卫国提供的文件,以及他在上海收集的各种资料。\"我没说要立刻造轿车。\"他平静地说,\"先从改装吉普车开始,积累经验。\"
\"钱呢?\"财务总监老李抛出最现实的问题,\"去年辣椒酱厂利润全投进饲料厂了,账上能动用的不到五十万。\"
\"贷款。\"
\"拿什么抵押?\"
\"厂房、设备、我家的房子。\"陈志远眼睛都不眨,\"还有未来五年的辣椒酱销售收入。\"
会议室再次安静。苏晓梅突然站起来,声音有些发抖:\"我支持。大不了......大不了我回村种地去。\"
张建军瞪着陈志远,突然笑了:\"你小子是不是早算准了我们会反对?\"他抓起图纸翻看,\"这变速器设计有点意思,不过传动比需要调整......\"
三天后的董事会上,面对清一色的反对票,陈志远合上笔记本,说了句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话:\"所有反对意见我都记在本子上了,等第一辆车下线时咱们再翻出来看。汽车筹备组明天挂牌,谁愿意来,我随时欢迎。\"
走出会议室时,他发现秦雪倚在走廊窗边,白大褂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听说你要当中国的本田宗一郎?\"女医生似笑非笑。
\"不。\"陈志远望向窗外,远处山路上正有几台拖拉机冒着黑烟艰难爬坡,\"我要做的是让中国农民不再被出租车拒载的人。\"
当天晚上,陈志远在日记本上画了辆汽车的草图,又在旁边写下两行字:\"十年之内,让中国马路上跑着志远牌汽车;二十年之内,让德国人排队买我们的车。\"写完后他自觉有些狂妄,又补充一句:\"即使失败,也要倒在前进的路上。\"
他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王援朝正在上海一间狭小的亭子间里,翻箱倒柜找出一摞发黄的笔记本,用颤抖的手拨通了那个记在烟盒上的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