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诚突然感到一阵如针扎般的刺痛,五分钟的时间仿佛拉长成了一个世纪。他的嘴巴、眼睛渐渐恢复了常态,连腮帮也不再抽搐。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似乎错怪了葛月潭,心中涌起一阵愧疚。
葛月潭微微一笑,右手的五指间飞舞着那支毛笔,调侃道:“还觉得毛笔和朱墨,只是在故弄玄虚吗?”
王至诚一边点头,一边又摇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看看这个。”葛月潭将第一次使用的毛笔取回,轻轻将笔头破开,露出里面藏着的一根细针,“第一次,你感到的针扎感,其实是这一根针。它和中医针灸用的银针没什么两样。”
王至诚仔细查看,微微一笑:“不过放在毛笔头里,确实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葛月潭继续解释:“针藏在毛笔之中,病患者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许多害怕针的患者,见到尖尖的金针、银针或钢针,心中难免打怵。如果医者和患者之间缺乏信任与配合,治疗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那么,扎在我腮上的,是中医针灸用的银针吧?”王至诚又问。
“第一次是的,确实是用针灸扎了相关的脉穴,让你迅速恢复了常态。”葛月潭语气坚定,“你要相信我所采用的符咒或者字符,帮助你治病的作用,从心理上接受,而不是排斥。”
此时,王至诚的目光被书柜上的一些书籍吸引,他找到《黄帝内经》和《针灸甲乙经》的手抄本,心中惊讶:“这上面真的有记载。”他缓缓读道:“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葛月潭说:“贫道所用的不是传说中的祝由,而是传统的中医学。这两本书我花了八年时间抄录;又照着《针灸甲乙经》在自己的身体上扎了八年。”他的脸上流露出自豪与坚定。
王至诚说:“我看过《黄帝内经》,它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也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一,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葛月潭微微一笑,问道:“看来至诚对这本书颇有了解?”
王至诚翻阅着,心中暗自欣喜,“《黄帝内经》基于黄老道家的理论,它建立了‘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强调人体与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联系,提出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真可谓‘医之始祖’啊!”
正当两人谈得兴起时,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们。门外的弟子匆匆而入,神色凝重:“道长,外面出事了!”
“什么事?”葛月潭立刻站起,眉头紧锁。
“有一位名叫广野三田的日本大夫在山下出言不逊,声称要挑战太清宫的医术,扬言要让所有人都见识到‘现代医学’的高明!”
广野大夫,仰德医院院长,早稻田大学医学院的高材生,曾是奉系老将的好朋友。在奉天城里,他的医术高明,人人知晓。
王至诚的心中一惊,事情似乎远比他想象的复杂。他扭头看向葛月潭,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与担忧。
葛月潭问及弟子:“一个日本大夫怎么想起贫道?”
弟子说道:“奉天老中医马二琴告诉了军医马际宇,马际宇又告诉了土肥原贤二,土肥原贤二又通知广野三田。”
“去,告诉他们我会亲自下去应战。”葛月潭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她已经决意要用自己的力量扞卫太清宫的尊严。
王至诚明白葛月潭的良苦用心,心中虽然不舍,但也知道她的决定不可动摇。于是,他点头答应,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在这次事件中,帮助葛月潭,展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此时的葛月潭已然走出房间,来到大堂。大堂里众人围成一圈,作为主角的挑战者正是葛月潭中医学的支持者——广野三田。广野三田一脸得意,身后跟着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年轻医生,面带挑衅。
“各位,今天我们就要来看看三千年传统医学的江湖神话,是否能在科学面前站稳脚跟!”广野三田的声音回荡在大堂中,极具煽动性。
众人面面相觑,许多人都对现代医学充满信心,开始窃窃私语。葛月潭缓缓走出人群,仿佛一位从容不迫的将军,目光坚定而清澈,回应着广野三田的挑衅:“既然如此,今天我就来接受这个挑战。”
“你?”广野三田一愣,随即大笑,“你以为凭借区区几本古籍,就能与我一较高下吗?”
葛月潭微微一笑,目光如炬:“不试试,怎知胜负?”
王至诚在一旁,心中紧张无比,葛月潭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他的心。他知道,今天不仅是医学的较量,更是对信念与信任的考验。
两人开始逐步深入讨论,广野三田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出发,条理分明,论证严谨,而葛月潭则通过古典医学的智慧,逐步将讨论引向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探讨。
“现代医学强调的是病理与生理,而传统医术则更注重心灵与身体的和谐。”葛月潭的声音透过人群,仿佛一股清风,吹散了周围的紧张气氛。
“这只是空话,任何病症都需要明确的科学依据来治疗!”广野三田不甘示弱,情绪愈发激动。
“可有些病症,恰恰是因为过于强调科学,而忽略了心灵的安慰与信任。”葛月潭的语气平稳而坚定,每一个字传递着自信与力量。
王至诚在一旁,心中暗暗为葛月潭加油,期待他能在这场辩论中反击广野三田,维护中医学的荣光。
就在这时,广野三田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厉:“如果你能证明传统医学在治病上的有效性,我愿意向你道歉。但如果不能,你就要承认现代医学的优越性!”
“好,我接受你的挑战。”葛月潭回应得毫不犹豫,一个沉稳的眼神流露出他的决心。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谁能治愈这个患者!”广野三田指向站在一旁的年轻女子,她因长期的奔波劳累而面色苍白,神情恍惚地望着王至诚,但说不出话来。
“柳叶!”王至诚认出了那个年轻女子。她怎么来到这里?而是这个样子?他走过去。
葛月潭以为王至诚要走过去挑战,推开了王至诚,“我来!”葛月潭果断来到柳叶的身旁,心中默念着《黄帝内经》的智慧,准备以自己的方式为患者带去希望。
王至诚的心跳加速,眼神紧紧盯着葛月潭的每一个动作。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中医与西医的交锋,更是对信念和勇气的考验。
在全场的注视下,葛月潭开始了他的治疗,细致入微地运用他所掌握的传统医学知识,用心灵与手中的毛笔,去触碰患者的灵魂。
王至诚默默念叨着:“无论结果如何,葛月潭这份勇气与坚持,早已值得我们尊敬。”
随着治疗的深入,葛月潭的每一个举动都让人无比期待,而王至诚的心中升起了一种强烈的信念——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关于医学和人心的崭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