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第一天班,穆萱回到家,瘫倒在床上发呆,回想过去的这一整天,累的不是身体,是她的精神受到的震撼。
八点半上课,半小时集体课,会让小朋友们集中在大厅听音乐,老师们会去给女孩子梳头发扎辫子,给男孩子整理着装。
星星融合幼儿园里面的孩子年龄从三岁到十四岁不等,分班依据不是年龄,更不是性别,而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程度。
认知偏差,分不清人、事、物,不会说话的在小班,反之在中班,再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一二三四班。
据说还有大班,但是没在幼儿园这边。那边的孩子是依据年龄来的,满了十四岁的大孩子便送过去。
穆萱被分在中二班,班主任叫马晓云,一共有八个学生,班上学生的情况算是比较好的。
马晓云喜欢在一个小阳台上课,久而久之,那个小阳台就成了中二班的专属上课地点。
他们上课没有专业的教材,全凭老师自己备课。通常一个星期准备一首儿歌,儿歌的内容为日常事物居多,让孩子们从儿歌中学会认字和理解事物。
这个星期的儿歌是《红苹果》。
上课之前,马晓云递给穆萱一包雪饼,穆萱推手道:“不用了不用了,我不吃。”
马晓云说:“待会儿上课的时候,看到谁回答对了,或者谁特别不听话要乱跑,你就掰一小块雪饼给他们。”
马晓云说完,看着穆萱懵里懵懂的脸,再次重申:“只掰一小块,其余的自己拿好。”
原来是这样。
穆萱来不及替自己尴尬,便上课了。
第一排的四个孩子比较配合,儿歌朗读也很大声,但是第二排的四个孩子眼神涣散,偶尔会张嘴跟着读,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一节课有一个小时,通常前面十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二十分钟教新儿歌,二十分钟老师单独纠正每个孩子,最后十分钟再一起通读儿歌。
穆萱发现自己的任务说白了就是打配合,马晓云表扬了谁,她就立马塞一块雪饼。其余时间负责维持纪律,尤其是马晓云单独教导的时候。
说简单也没那么简单。
上课过程当中,可能突然就有某个孩子站起来手脚乱舞,穆萱得赶紧让他坐下;也有可能贪吃的孩子待穆萱不注意,硬抢她手中的雪饼……
状况层出不穷,偏偏他们还不会听穆萱的指令。
刚开始,穆萱并不希望用零食来控制他们,零食不宜多吃是其次,理想主义的穆萱认为,既然他们被送到幼儿园来,应该教会他们自控力。
但是后来,她发现只能按照马晓云说的,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掰一块雪饼来哄。
这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
穆萱这才明白,马晓云课前对自己的嘱咐,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
穆萱问过,一天那么多课,都要用零食去引导他们听指令吗?
马晓云说:“你要是有更好的办法,也可以尝试。”
待穆萱上了一个星期还没有离开的想法时,马晓云才主动说:“这是最快速有效,不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办法。”
第二节课是数学。
穆萱发现,数学只会教他们认识数字,更多的是让他们会认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阿拉伯数字,比如各种时钟,比如纸币。
马晓云特别指出,硬币不用教。
上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会安排一节大课,大课会将中班所有孩子集中在一起,由两个老师上课。
剩下的老师利用这段时间备课、开会,或者叫上一两个学生单独辅导。
中二班今天的第三节课是大课,马晓云让穆萱拉了两个孩子过来,辅导他们写作业,她自己则在一旁备课。
穆萱说:“我可以帮忙。”
马晓云说:“不用,我自己可以。”
穆萱总觉得马晓云说话态度不善,她也不知道自己刚上第一天班,是哪里招惹到了她。
不过她是来上班的,又不是来交朋友的,便没放在心上。
十二点下课之后,三四个老师守着学生们吃饭,两个老师先去大厅,先吃完的学生会被带到大厅看会儿动画片,或者听儿歌。
其余老师需要去每个房间,将垒起来的床铺平铺在房间里,准备孩子们的午休。
下午一点钟之后,孩子们陆续进房间休息,由生活老师看管。其余老师再去吃饭、午休。
穆萱不住校,没有她的床位,所以只能随便找一个地方休息一会儿。
下午两点半上课,老师们需要两点到位。
孩子众多,老师们会分一部分去帮忙穿衣服,一部分在大厅看管,负责梳头发、整理着装等事务。
下午的课跟上午差不多,只不过大课会换成体育课。
体育课不按照之前的分班上课,而是按照学生素质分班。
一部分跟随轮滑老师去学轮滑。
一部分由老师带着做游戏,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训练。
还有一部分,一个接一个呈小火车的状态,由老师领着在小区里散步。
马晓云主动问穆萱,今天想去跟哪个班。
穆萱想也不想地说:“轮滑。”
她很好奇,轮滑相对来说算是一门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这些小朋友能行吗?
待她亲眼见证之后,事实证明,有些小朋友确实可以,甚至比她想象中的更好。
轮滑老师说,他们也是偶然发现有小朋友在轮滑的时候悟性很高,非常享受滑动时带来的丝滑感觉。
或许,自闭症的孩子能够在轮滑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
然后,他们一个一个尝试,一个一个挑选,选出了其中能够轮滑的人选。
穆萱发现,这一天中,每个老师说这些话的时候都很轻松,很随意,仿佛那不过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但是,穆萱接触一天下来,她知道要教会自闭症孩子学这些有多难。
背后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包容心。
下班的时候,李老师站在门口送走读的学生。
看到穆萱的时候,笑着问:“穆老师,明天还要来吗?”
穆萱愣了一秒,爽快地回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