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开业后的日子,情况比夏沐预想中要好上许多。
或许是老顾客们本就念着夏家饭店的味道,或许是街坊邻里间的口口相传起了作用,生意正一天天地回暖。
第三天中午,饭点刚到,店里就坐了七桌客人,吆喝声、碗筷碰撞声此起彼伏,久违的热闹气息重新填满了整个饭店。
夏国文在后厨切配着蔬菜,听着前厅传来的喧嚣,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手里的菜刀都仿佛轻快了几分。
到了重新开店的第四天,恰逢周六,从上午十一点开始,就陆续有客人进店。
临近中午时,大堂里已经座无虚席,门外甚至已经有两桌客人正在排队。
“老板娘,还是老样子,一份白切鸡,一份干蒸排骨,今天有水鸭子吗?”
张香兰笑着应道:
“客人你的运气是真好,今天店里刚刚到了两只水鸭子!”
········
忙到晚上的8:30,送走最后一波客人,夏沐才有空从后厨出来。
当计算器上跳出4300这个数字时,夏家三人都是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虽然这个营业额,和之前的巅峰时期相比还有差距。
但比起开业第一天那冷清的 1800多,已经好了太多。
见到4000多的营业额,夏国文的脸上也久违的露出了喜色
“太好了,沐沐,这生意总算是慢慢回来了。”
这些天他心里一直憋着股劲,生怕因为自己生病耽误了饭店。
如今看到这样的景象,悬着的心总算彻底放了下来,说话的语气都轻快了不少。
夏沐搂过父亲的肩膀,笑道:
“是啊,爸,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看着父亲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她觉得之前所有的奔波和努力都值了。
然而,就在现代这边的情况越来越好时,明朝那边的食肆生意却开始急转直下。
随着秋收的不断推进,街面上愿意花钱消费的人明显变得更少了。
往日里,夏家食肆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很快就能卖光。
可现在,往往一笼包子要摆上许久才能卖掉一半。
看着正在卖力吆喝的春桃和大田,夏沐的眉头缓缓皱了起来。
她迅速清点了一下今天的账目。
今天已经卖了接近一个时辰,然而营业额只有一两出头。
要知道前些日子,一天最少也能卖出二两银子。
眼看时间已经不早,夏沐把春桃和大田喊了回来。
春桃揉着喊得发哑的嗓子走过来,鬓角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脸颊上。
她望着蒸笼里剩下的小半笼包子,心中十分着急:
“东家,这包子怎么还剩了这么多!!”
要知道,前段时间店里还能卖两轮包子。
现在居然连一轮包子都没卖完,春桃小脸上全是担忧的神色。
看着每天生意变差,她比夏沐都还要着急。
家里的粮食已经收完了,收成就和她爹预料的一样只有正常年景的8成。
父母每天都在庆幸,她在城里找了份好工作,早上还能白吃一顿早食,为家里省下了不少口粮。
但只有春桃自己清楚,这些天她一直提心吊胆。
她很担心,如果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差,说不准他哪天就会被东家给辞退了。
林大田蹲在门槛边,唉声叹气道:
“这粮价都开始涨了,怎么我们的生意不但没有变好,反而更差了?”
听到林大田的话,夏沐眉头微微挑起:
“大田你说什么?粮价开始涨了?”
林大田点点头:
“对啊!东家!”
“你说奇怪不奇怪,这明明是秋收的时候,往年这个时候粮价都是最低的。”
“然而,今年却反而涨了。”
“我昨天路过粮店,现在最差的糙米,都涨到380文了!”
“380文??”
夏沐愕然,她记得月初的时候,一石最差的糙米才350文。
两人口中的所谓最差的糙米,虽然也能勉强算是粮食,但是里面混有大量稻壳、泥沙、石子,甚至杂草种子。
这种最差的糙米,通常只有最底层的百姓会购买。
然而,就连这种最次的粮食都涨了,足足十分之一。
其他更好的粮食,恐怕只会涨得更多。
林大田狠狠啐了口:
“谁说不是呢!往年秋收后粮价都得跌些,今年倒好,一天一个价。”
听到这里,夏沐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
正常来说,粮价确实会在秋收后降低,毕竟这个时候的粮食最多。
然而,今年却并不正常,各地的气候都不好,歉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加上朝廷要给山东那边救灾,肯定也需要调集大量的粮食。
这一来二去,市面上的粮食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变少了,价格出现上涨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她估计,这只是开始,随着灾民在官府的调控下分配到附近的郡县,粮价还会继续的上涨。
春桃忧心忡忡地绞着围裙:
“东家,再这么下去,咱们·····”
后面的话她没敢说下去,她家里还有年幼的弟弟,要是没有了这份工钱,家里肯定会有人饿肚子。
夏沐抬头看向两人,春桃眼里的惶恐和大田强装镇定下的焦虑,都看得一清二楚。
她轻轻摇了摇头:
“你们两个就不用担心了,食肆不会有问题,我也不会辞退你们两个。”
“你们安心工作就好!”
夏沐望着春桃和大田忧心忡忡的模样,心中因为夏家饭店生意回暖的好心情也被压下几分。
粮价上涨的消息像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里漾开层层涟漪。
换做刚穿越那会儿,她定然只会默默算好自家食肆的盈亏,对这些民生疾苦袖手旁观。
那时的她,不过是个想靠着卖点半成品包子,低调地挣点小钱的普通食肆老板。
可现在不同了。
有朱标这位实权太子作为金大腿,一般的麻烦想要解决也只是对方一句话的事情。
就算真的惹祸了,凭借之前的人情,保下小命也肯定是没问题的。
当然,她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一些红线她是绝对不会触及,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她的操作得到朝廷的允许和庇护。
那么,可能存在的麻烦,甚至会在还没上门之前就消弭无形。
更何况,吴师太那句“积德行善”还在耳畔回响。
对于师太的帮助,她是打心底里感谢的。
如果自己无能为力就算了,但眼前的事情自己确实能帮到忙,要是这样都袖手旁观,自己这关就先过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