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香居的打烊时辰刚过,何青云便将家人召集到后堂。
油灯下,她将安阳王的合作提议一五一十地说了,末了补充道:“王爷承诺包揽伙计工钱,还说会派王府的人来帮忙,咱们只需出技术和秘方。”
刘雨兰搓着布满老茧的手,眼中满是犹豫:“和王爷合伙,会不会太扎眼了?咱们小门小户的……”
“娘,这是好事啊!”何平安放下算账的算盘,脸上难掩兴奋,“醉仙楼的地段多好,改造成火锅店,生意肯定比现在还红火!”
李重阳沉吟道:“王爷的诚意很足,而且有他撑腰,往后没人敢来捣乱,只是这秘方……”
“秘方我自有分寸,”何青云打断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超市里的火锅底料,“核心调料我会亲自调配,其他人接触不到。”
她看向林六娘:“六娘,新店缺个主厨,你愿意去吗?”
林六娘愣了愣,随即用力点头:“我愿意!多谢老板娘信任。”
自被收留以来,她一直想做点什么报答恩情,如今终于有了机会。
何小丫举着刚编好的草蚱蜢,脆生生道:“我也要去帮忙!我会给客人递碗筷!”
一家人说笑间,这事就定了下来。
三日后,醉仙楼的封条被悄然揭下,王府的工匠们连夜施工,将原本奢华的酒楼改造成了红红火火的火锅店。
朱红的大门上挂着块新匾额,上书“聚香火锅”四个大字,笔力遒劲,竟是赵远山亲笔所题。
开业当天,天还没亮,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附近的街坊听说聚香居开了分店,还请了王府的人帮忙,都想来凑个热闹。
卯时三刻,鞭炮齐鸣,何青云穿着新做的湖蓝色衣裙,与赵远山、沈流云一同剪彩。
王爷夫妇依旧是便服打扮,混在人群里毫不起眼,却引得不少眼尖的食客频频侧目。
“这不是前两天在聚香居吃饭的那对夫妻吗?”
“看着就气度不凡,原来是王府的人!”
议论声中,伙计们掀开了后厨的布帘,林六娘系着崭新的围裙,正指挥着帮工们往铜锅里添底料。
红汤锅里,牛油在炭火的加热下渐渐融化,与花椒、八角、香叶等香料碰撞出浓郁的香气,引得排队的食客纷纷抽鼻子。
“先给我来个鸳鸯锅!”第一个冲进店的张屠户嗓门洪亮,“要两盘羊肉卷,再来份毛肚!”
跑堂的伙计是王府派来的小厮,动作麻利地记下菜单,还不忘提醒:“客官,我们新推出的虾滑和黄喉是特色,要不要尝尝?”
何青云站在柜台后,看着伙计们有条不紊地忙碌,心中颇为欣慰。
赵远山派来的人果然训练有素,不仅识文断字,还懂得察言观色,比寻常伙计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王爷,您尝尝这个。”
她端着一小碟刚做好的酥肉走过来,金黄的肉块上撒着芝麻,散发着诱人的肉香:“这是用用秘方做的,外酥里嫩。”
赵远山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眼睛顿时亮了:“不错不错,比炸肉丸子多了几分麻味,很是开胃。”
沈流云则对一盘晶莹剔透的鸭肠产生了兴趣,只见她用筷子夹起,在红汤里轻轻涮了几秒,卷成圈后送入口中,脆得能听到声响:“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吃起来倒挺有意思。”
说话间,店里已经坐满了人,每张桌子中间都架着一口铜锅,红汤翻滚,白气蒸腾,食客们的谈笑声、筷子碰撞碗碟的清脆声、伙计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靠窗的桌子上,几个书生模样的人正围着一锅清汤锅,细嚼慢咽地品尝着里面的菌菇和豆腐。
其中一个白面书生放下筷子,赞道:“这汤熬得真鲜,怕是用了不少好东西。”
邻桌的几个镖师则吃得豪放,红汤锅里的羊肉卷、肥牛片堆得像小山,每个人面前都摆着好几碗麻酱,时不时举杯痛饮,场面十分热闹。
何青云穿梭在各桌之间,时不时停下来询问食客的口味。
当看到有人对着一盘切成薄片的牛黄喉皱眉时,她连忙解释:“这是牛的主动脉,烫八秒就熟,脆得很。”
食客半信半疑地尝了一口,顿时眼前一亮:“还真不错!比猪黄喉更有嚼劲!”
后厨里,林六娘正忙着调配底料,她按照何青云教的方法,将超市里的火锅底料与本地的香料混合,既能保证味道正宗,又不会让人看出破绽。
看着一口口铜锅被端出去,听着外面传来的叫好声,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午时刚过,店里的羊肉卷就卖光了,何平安急得满头大汗,正想让人去市场补货,却见王府的小厮推着一辆车进来,上面装满了新鲜的牛羊肉,还冒着热气。
“何小哥,这是王爷让人从城郊牧场刚宰的羊,绝对新鲜。”小厮笑着解释,“王爷说,食材一定要好,不能砸了聚香居的招牌。”
何青云看着车上的肉,心中颇为感动,安阳王不仅出钱出力,还如此上心,看来这次合作是选对了。
傍晚打烊时,伙计们清点账目,发现竟卖了近百桌,流水比聚香居总店还多。
何平安数着钱箱里的银子,笑得合不拢嘴:“姐,咱们这是要发大财啊!”
赵远山和沈流云也留到了最后,看着收拾残局的伙计们,笑着对何青云道:“看来这火锅生意确实有前景,等过段时间,咱们再在其他县城开几家分店,让更多人尝尝这美味。”
何青云点点头,眼中充满了憧憬,她看向窗外,月光洒在“聚香火锅”的匾额上,泛着柔和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