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院子里乌泱泱的人头,沈云姝把最后一个喜馒头装好,还是不敢相信眼前这幕。
外头王氏正喜笑颜开地招呼着客人,沈稷机灵地帮着端茶倒水,麻糬饼一碟碟地送出去,杜锦香和杜锦堂帮着从家里和邻居家搬椅子过来,小小的院子里坐满了人。
根据王氏所说,早上她背着馒头花样品吆喝到不远的榆林巷,刚开卖就吸引了一整条的街坊出来看热闹,围着她问馒头花怎么卖。
王氏如今嘴皮子也练出来了,将自家喜馒头夸的天花乱坠,再按沈云姝说的,把魏家订花馍的事一说,一下子就镇住了全场。
要说什么东西古今相通,那就是对新潮事物的追逐。
古人眼里什么东西是潮流?
贵人爱用的东西就是潮流!
能让高高在上的魏家老祖宗都开眼界的东西当然要见识一下!
面对热情的街坊,王氏当机立断,把最近要办宴席的人家直接约了下晌到家里看,之后在其他坊市也如法炮制,才有了现在这般场景。
沈云姝中午接到消息后就开始做馍塔,复刻那日的五层馍塔时间来不及,但她还是尽量把几个经典造型做了出来,这会准备好了,她难得地紧张起来。
深吸一口气,沈云姝捧起蒸笼走出了灶房。
一院子吵嚷的客人忽然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好奇地盯着她手上的蒸笼,都急切地想看个究竟。
沈云姝把蒸笼放到桌子上,廖源刚做好的木架子也拿了上来。
王氏瞧着差不多了,走到人群前头,笑盈盈地开口。
“今儿大家伙特意过来,有招待不周的地方,也请多多见谅。我这院子确实寒酸了点,但祖传的花饽饽手艺肯定不会让大家伙失望。待会有什么想问的尽管开口,咱家开门做生意,今儿下定的都给减一成的价!”
在场的人先前听王氏把花饽饽说得天上有地上无,结果到地方一看,竟连个正经铺子都没有,不过是个家里的小作坊。来的人大多心里犯嘀咕,要不是王氏热情,端茶倒水送麻糬,不少人估计到门口一看就回头了。
“老板娘爽快!”
“快让咱们瞧瞧这花饽饽到底啥样啊?”
人群里有人叫好,有人催促,王氏看向沈云姝,见她轻轻点头,心里稳当了,冲人群摆了摆手:“这就开始了!”
沈云姝打开蒸笼,取出了粉莲花底座,并将它竖起来展示了一下。
时间仓促,造型没有上次复杂,但依旧保持了高水准,造型逼真,颜色鲜亮,对于第一次见的人,绝对是巨大的视觉冲击。
“嘶——”
“哇——”
“天啊——”
惊叹声此起彼伏,坐在后排的客人伸长了脖子想看得更清楚些。沈云姝把莲花底座放到托盘里,廖歆儿稳稳托着,走到人群前,绕着展示了一圈。
大爷大娘大婶小媳妇纷纷凑近了看,嘴里更是啧啧称奇。
这馒头发得饱满晶莹,像涂了层油光,光滑发亮。光是这发面的掌握,就是寻常做惯了馒头的人,也不见得能把握的这么好。
这莲花底座一出场,原本对王氏的话还有些存疑的客人已经大半信服,等沈云姝把做的金鱼,牡丹,葫芦,长命锁等等一一展示完毕,并在木架上摆成五层塔状,更是毫不怀疑魏老太太也会被震惊了。
简直巧夺天工!
太漂亮,太震撼了!
“这东西怎么卖?老板娘快跟咱说道说道!”
“是啊,这么好的东西肯定贵吧?咱们都是普通人家,能买得起吗?”
终于有人开始问价,早就打好腹稿的王氏立刻接过了话。
“咱家花饽饽做起来确实麻烦,全汴城也找不到第二家,原本是该卖得贵些。可我闺女说了,咱们能在这做生意是和大家伙有缘分,花饽饽也是给家里添喜气的东西,越多人买得起越好,”
见大伙纷纷点头,王氏越发有底,继续道,
“我们给魏家做的馍塔,人家给了足足十两,咱普通人家用不上那么贵的,花个小几两就够了。”
“那还能跟这一样吗?”
台上那款馍塔虽没完全成型,但已经可以想象这样的东西如果出现在自家宴席上,会收到多少夸奖和羡慕,那得多有面子啊!
“自然是不一样的,但用来办宴席,肯定够撑场面。我演示一下给诸位婶伯瞧瞧。”
关于花饽饽的分档定价,卖花馒头时沈云姝就考虑好了,此刻也是按照价格轮流展示。
第一档,最便宜的喜馒头塔,足足七层,所有馒头上都有红字,或喜,或寿,或福,或禄,是平时常见的款式,但因为更立体鲜艳,堆成塔状后也十分震撼。再加上有少量花馒头,元宝馒头为点缀,顶层还有一个主造型大馒头,塔型饱满。手轻轻一拨,整个木架转动起来,高高满满的馒头塔,称得上壮观两个字。
“这一款无论是办喜事,满月酒,还是周岁宴都可以用,价格也最实惠,二两就可以定做。”
坐着的客人们皆面露惊喜,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馍塔已经十分精致了,价格也比他们预期的低多了。
看在场客人对这款的反应,沈云姝知道自己估计的没错。这个以量取胜的喜馒头款绝对有市场。
第二种则是以寿桃馒头为主,除了花馒头,元宝馒头,还有更为复杂的福袋,宝葫芦,牡丹花,金菊随意搭配,最上一层也会把普通大寿桃换成包着66个子孙桃的空心大寿桃,视觉效果更精致美观,有震撼感。
大正朝以孝治国,不论勋贵还是普通百姓,逢老人高寿都会大摆宴席,隆重程度不亚于娶媳妇,所以沈云姝专门出了这个贺寿款。
果然,她这边一摆好,就有一个中年男人急忙站起来问价。
“小丫头,这个怎么卖?”
“这款是专门的贺寿款,层数可以选,五层的四两,七层的五两,九层的六两。”
比前面那款贵了一倍,中年男人却一脸惊喜。
“那我订个九层六两的,小丫头,可得给我做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啊!”
“陆老板真是爽快,陆老爷子有这么孝顺的儿子,怪不得能长命高寿!”
人群中发出一阵赞叹声,大家都佩服地看着这位陆姓男子。
六两不是小数字,够城里普通人家两三个月的开销了。
“哈哈,过奖过奖,我爹下个月六十大寿,我这个做儿子的也没准备什么好东西送给他老人家,就借这馍塔表表孝心。”
“说的不错,难得碰上咱们也买得起的好东西,可不得给家里撑撑场面?我家钱没那么多,就定一个二两的喜馒头塔。”
“我也要我也要!”
“我家着急,先让我定!”
不等沈云姝摆出第三种,满院子的客人们已经在抢着下定了。王氏喜得合不拢嘴,一个个地招呼,都有些忙不过来。
她家不是正经铺面,为了让客人放心,沈云姝不但准备了盖了红印的定金收条,还给每个预定的客人一块廖源刻好的竹牌作为凭证。
定金是总价的一半,有人有点犹豫,但听王氏喊着今日能便宜一成,又咬咬牙直接定了。
还有要回去和家里人商量的,王氏爽快地拿了几个花饽饽让带回去看。
她这般大方,倒让客人不好意思,急急忙忙回去后又很快拉着家里人来给了定钱。
闹哄哄地把单子都定好,王氏让每个付了定金的客人自选几个花馒头带回家,一院子人都高高兴兴地散了。
? ?如无意外每天早上八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