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维京生死试炼
第一章首穿(一)
一滴略显浑浊的秋雨,从略显破败的茅草屋顶上滑落,滴入了肖明手中的破旧椴木杯中。
肖明望着在大木屋里,滚滚热气的蒸腾下,那一群群高鼻蓝眼,身着各色皮甲,高歌狂饮着的北欧大汉们,觉得有点头大,又有点激动。
一口饮尽杯中浑浊苦涩的麦酒,肖明仰起头,看着黑灰色的茅草屋顶,想静一静,捋一捋思路。
.
肖明生在某平行世界,天朝某北方省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里。
他不太高的个儿,大众脸,自认为有点小清秀。
爱游戏动漫,爱美剧电影,爱美食,爱女神,真是不能再说下去啦。。。。。。
在他人的眼中,肖明就像他的名字那样普普通通,实在没有什么太大的存在感。只能算是一个人畜无害的路人甲。
可是肖明觉得自己可能真是不太一般的。
从小他可一直都在经受着生活中各种霉运的不断洗礼。
怎么说呢,诸如莫名其妙的丢东西,手抖,背锅之类只能算是日常。
遇到有大概率的好事,他一定是那个意外。遇到有小概率的倒霉事,他也一定也是那个意外。
反正是各种的不如意,不开心。
所庆幸的是,这些霉事大都不是致命的那种。
否则本书就该改名字叫“诸天从死神来了开始”了!
家里也不是没管过肖明这事。刚开始带着孩子去家门口的小诊所看了看。
小诊所的全科江神医铁口直断--这就是多动症。
给开了点特效药后,江神医贴心的表示,治这病其实不咋花钱,定期开药就成。
其他注意事项啊,就是回家后呀,这孩子啊,主要得靠多收拾!
肖明父母回家遵了医嘱,那是得空就收拾下小肖。
得!肖明这倒霉症状反而变得更加明显了。
本来嘛,人一紧张一害怕,大多都会变得手忙脚乱,进退失据,意外频出。更何况个孩子。
气的收拾疗法的主力担当--肖明的妈妈冲去小诊所大闹了一场。
然后只能带着孩子去正规大医院呗。
中国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还是舍得花钱。
大医院的医生说了这可能是感统失调。
轻微的脑功能障碍会造成紧张焦虑,胆小退缩,丢三落四,手脚,身体感觉不协调,精神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等一大套说辞。
解决方法也没啥特效药,就是要多活动多做些穿珠子之类的精细活。
这算哪门子的事啊!肖明的妈妈很不满意。
多活动?少活动还老闯祸呢!串珠子?这又算哪门子办法啊。
妈妈决定啦:不成,为了孩子砸锅卖铁,得找专家!
托了拐了几道弯的关系,终于找了位专家。
专家说啊,这可能是微量元素缺乏,得服用一种国外特效药之类巴拉巴拉。
肖明的母亲问了特效药的价格后,果断的表示:这病又不是啥能死人的绝症,怎么过不是过呀!算啦,咱不看啦!
某位大科学家说过: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这道理,中国老百姓可比他早知道!
寻医这一条路走不通,咱还有玄学,神仙不是?
肖明的父母开始带着他三教九流的一顿猛造。寻了各种偏方,叫魂,驱邪,礼佛,拜天尊,连教堂都试着带着小肖明去了一趟,最后都没啥大用。
无心插柳,这期间,小肖明倒是跟着庙里的和尚学会了背金刚经,心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也如电...
五蕴皆空...
诸法空相....
多好,这说的多好呀,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场梦而已!不用太计较。
“只不过我的梦不太美好罢了。”肖明试着开导着自己。
等肖明长大更明白了些事理,在认清了自己这残酷的人生真相后,他倒是也能尽量陪着小心,坚韧的生活了下来。
“即使上天给我准备的人生盛宴是一扒牛粪,我也会含泪把它吃完”变成了他最喜欢激励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人生格言。但是别人都好像不大认同他这个观点...。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让他捱了过去。
谁知大一那年,上天又给他放了个大招。
肖明的父母居然在一起车祸中双双去世了。
坚韧的肖明靠着家中所剩不多的积蓄,加上去勤工俭学,倒也勉力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作为一个三流走读大学的机械专业毕业生,他好不容易四处奔波,挣扎着找了份,也就能勉强糊口的工作---在一个销售机械设备的小公司里当助理,其实就是打杂。
活多事烦,几乎天天都要加班到晚上7,8点钟。
等下了班,当他坐公交,回到父母留下的那套位于老城区机械厂的,一室一厅的小宿舍里时,每每都已是筋疲力尽。
也只有安坐在自己的电脑前,看看喜爱的网络小说、电影,动漫之类,肖明才能感到这一天中,那份难得属于自己的自在和轻松。
出事的那一天,肖明下公交车已经快晚上10点钟了。
在这个点儿,夏末的夜色也已是有些微微发黑,可天气还是挺热的。
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看着街边大树上那满眼让暑气熏得发白的叶子,肖明觉的一阵心烦气喘,低头快步向家中走去。
.
本来今天跟着去维修设备时,他一直都陪着小心,谨慎的操作着。居然一天都没出啥意外。
眼看快收尾了,带他的刘师傅都破例的,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说道“今天表现可以啊。”
肖明居然这时激动的手一抖,手指上夹着的小螺母,就在两人绝望的注视下,翻滚着掉进了机壳里。
转头看着刘师傅凝固在脸上的笑容,肖明马上识相的低头道歉,表示会留下来独自加班,把机器重新拆开,保证找出掉入的螺母,再小心把机器复位...。
这之后,肖明至少多干了一个多小时,才算搞定收工。
感受着身上那沤满汗水的厚工装t恤,小肖只想赶紧回家冲个凉。
肖明所居住的那栋宿舍老楼,临街,位置相当好。
一楼的邻居们为了生计,或出租或自营开了一排的小食店,小超市之类。生活上算是蛮方便的。
以前上大学时,他晚上经常在楼下左数第一家,陈大叔开的小食店帮工。干点洗碗,洗菜,上货,上菜,招待客人的杂活。
从小就被生活捶打到懂事的肖明,手脚勤快,眼里有活。
他连处理活鸡活鱼,通下水道,清洁卫生间之类的脏活苦活,也都会去抢着上手。
因为肖明心里清楚,陈叔之所以能让他在店里打个零工,其实大半原因也是想帮帮他这个可怜的孩子。
虽然陈叔家的小食店也只是卖点家常炒菜,炒饭,炒粉,面条,馄钝之类的快餐、简餐。
但从上海移居过来的陈叔手艺还是蛮不错的。
简单的几个当打家常菜,炒的也算浓汤赤酱,味厚油足。所以小店生意在这片儿也算红火。
肖明也在小食店打零工的日常中,增长了不少生活阅历和见识。当然他也打碎了不少陈叔小店的碗碟...。
这段打工经历也让肖明相当认同,教他专业的孔教授曾讲的一席话:
“三流走读大学生怎么啦?你们的优势就是比名校生早接触,多接触了社会。更能了解人情冷暖,眉高眼低。世事练达皆文章嘛,你们是大有可为的......”
但肖明和广大的男同学们却都不大认同孔教授课后爱仔细辅导女生的那副做派。
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肖明虽然不再去陈叔店里打工了。但每晚回来,他也一般会去店里打个招呼,顺便买个炒饭之类,当夜宵带上楼去。
但今天又晚又累,肖明只想直接上楼回家,洗洗歇了。
可他刚一拐进街口,却看见一圈儿人围在陈叔那小食店外。
店里还不时传来隐隐约约的哭骂声,打砸声。
肖明长吸了一口气,侧身挤进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