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哑婆子的那部《蜂花柬》却仿佛被卷入了一场神秘漩涡,不知何时落入了邱癫子这个男人的手中。
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是冥冥中的安排,还是有人暗中操纵?
哑婆子有口难言,她天生失语,只能用手势比划着,手指在空中划出复杂的轨迹,却无人能懂,有人说她比划的是秘卷的存放地点,有人则认为是在示警;
而邱癫子那含糊不清的话语,颠三倒四,今天说秘卷是捡来的,明天又说是偷来的,后天则说是哑婆子送的,又有谁会相信呢?
陈家对此事缄默不语,如同深潭般不见波澜,族中长老只是在祠堂举行了一场祭祀,此后便再也不提,旁人自然也不敢妄加揣测。
那无尽的疑问如同迷雾般笼罩在众人心头,成为了一个悬而未决的神秘悬念,让忧乐沟的人们茶余饭后都忍不住议论纷纷,有人甚至编了顺口溜:“蜂花柬,何处藏?邱癫子,说荒唐;哑婆子,手势忙;陈家院,锁寒窗。”
早在众人得到秘卷之前,陈家那神秘的家主便已分别对她们进行了意味深长的告诫。
家主居于陈家学堂深处的藏书楼,终年不见外人,据说已活了百余岁,头发胡子全白,却面色红润如婴儿,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时空,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话语能直接在听者脑海中响起,无需通过耳朵。
他对稳婆子说:“学会秘技后所能获得的荣耀,不过是虚幻的泡影,如同镜花水月,转瞬即逝,不必太过在意。
就如同将来的月平,那看似荣耀的背后,实则是一种无形的枷锁。
过度炫耀,只会让心灵背负沉重的负担,迷失在虚荣的迷雾之中,所以他今后要善于隐藏自己,如潜龙在渊,等待时机。”
他对媒婆子说的则是:“你的嘴能说会道,可记住,话多必失,秘卷的力量若因你的口舌而泄露,灾难便会降临。”
秘卷真正赋予她们的,是一条充满艰辛与奉献的道路。
它要求她们不断地追求进步,每日需诵读秘卷三遍,练习其中记载的术法一个时辰,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为他人的福祉奔波操劳,只要有人求助,无论路途多远、家境多穷,都要前往相助,分文不取;
永不停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要践行秘卷的宗旨。
即便在钱财和地位上,她们拥有远超常人的优越条件——媒婆子单凭说媒所得的谢礼便足以衣食无忧,有户大地主为了请她做媒,送了她十亩良田和两头黄牛;
稳婆子的草药铺在十里八乡都小有名气,她配的药膏能治冻疮,冬天时上门求药的人能排到村口,但这一切都无法掩盖她们忙碌的身影和疲惫的心灵。
有了秘卷,就如同被命运之神选中,从此踏上了一条劳碌命的征程,稳婆子曾在一个月内接生了二十三个婴儿,累得在产床边睡着了;
媒婆子为了撮合一对有情人,曾在暴风雪中徒步五十里,双脚冻得失去知觉。
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就意味着要承担起常人无法承受的责任,为解决那些棘手的难题而殚精竭虑。
这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肩头,但她们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只因秘卷扉页上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箴言,这句话是用金粉书写的,遇热会变色,提醒着她们责任的重大。
陈家家主的话语如同一道神秘的咒语,在她们的心中回荡:“这种担当,绝非是在他人求助、问题找上门来之后才被动地去承担,而是要主动、自觉地去迎接挑战。
如同农夫春耕,不等田垄干裂便引水灌溉,方能有秋收之望;
恰似渔人捕鱼,不等鱼群散去便撒网捕捞,才会有满舱之获。”
稳婆子将这话刻在了药铺的柜台前,每当有人求医,她都会先看一眼这句话,提醒自己要主动关心病人的状况,不仅要治病,还要教他们预防之法;
媒婆子则把这话绣在了手帕上,随身携带,每当有人请她做媒,她都会先了解双方的品性,主动劝说不合适的人放弃,避免将来后悔。
尽管在很多人眼中,她们所做的事情平凡无奇,甚至有些庸俗——媒婆说媒被视为搬弄是非,有人背后骂她“乱点鸳鸯谱”,破坏了年轻人的自由恋爱;
稳婆接生被看作污秽之事,有些讲究的人家会在她走后用柚子叶水洒地,认为她带来了“血气”。
但几位老婆子却坚信自己正在从事着伟大的事业。
因为陈家的老师从小就教导她们,劳动、手艺以及为人处世的意义,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任何事情,只要做到了极致,都能散发出伟大的光芒:
烧窑的能让泥土化为美玉,景德镇的工匠能让瓷碗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这便是伟大;
织布的可使丝线变成云锦,南京的织工能在一寸布上织出百种花纹,这亦是伟大;
而她们的技艺,能守护生命与幸福,让新生命平安降生,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更是伟大。
每一位伟人,也都是从平凡中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就像陈家先祖,原本只是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却凭借着对知识的执着传承,创办了陈家学堂,培养出无数人才,上至朝廷重臣,下至乡野贤达,开创了陈家百年基业,让陈家成为了忧乐沟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文化象征。
在这神秘的世界里,解决难题如同探寻神秘的宝藏,时机至关重要。
越早介入,就越有可能掌握主动,化解危机于萌芽之中,如同医生在疾病初期用药,几副药便能痊愈;
若等到病入膏肓,再好的医术也回天乏术。
即便有些解决问题的条件尚未成熟,至少也能提前做好准备,为未来的胜利埋下希望的种子,如同冬日里储存的火种,等待春天点燃篝火——猎人会在秋天储存干粮,以备冬天大雪封山;
农民会在收割后翻耕土地,为来年播种做准备;
而她们,则会在危机尚未显现时,便开始观察、分析、布局,确保一旦事发便能从容应对。
预防,是解决难题的首选方案,如同神秘的咒语,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主动出击、趁早行动、提前谋划、着眼现在与未来、运用前馈控制等,这些都是预防的关键要点。
在秘卷中,这些要点被浓缩成了太初太阳的“太”字——那字的写法别具一格,一横如地平线,象征着广阔的大地;
一点似朝阳初升,代表着新生的希望,仿佛是一把开启神秘之门的钥匙,能打开通往未来的通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古老的词汇与现代人的习惯用语渐行渐远,许多人已经无法读懂四大秘卷中所蕴含的神秘智慧,只能将其当作普通的医书或杂记——药铺的掌柜会把《接引笺》当作草药图谱,媒婆的学徒会把《蜂花柬》当成说媒话术,他们看不到字里行间的能量流动,也理解不了其中的哲学思想,如同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稳婆子和媒婆子却如同神秘的使者,深刻领悟了秘卷中的真谛,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行动中。
在这个自由恋爱和新式婚姻盛行的时代,婚姻的红线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打乱,年轻人信奉“爱情自由”,不再由媒人轻易掌控,许多父母也尊重子女的选择,不再强行包办。
在乡村,职业化和半职业化的媒人越来越少,大多数媒人都是在婚姻已成事实之后才介入其中,如同事后的修补匠,只负责流程性的事务,像通知亲友、安排婚宴等,失去了传统媒人的撮合作用。
然而,媒婆子和她的徒弟们却逆势而行,坚持主动上门做媒。
她们带着自制的糕点——有桂花糕、芝麻酥、绿豆饼等,都是用自家种的食材制作,干净卫生,味道香甜,走村串户,观察适婚男女的品性与家境。
看到勤劳善良的小伙子,她们会记在本子上,留意是否有合适的姑娘;
遇到温柔贤淑的姑娘,她们会主动打听其择偶标准,寻找匹配的对象。
她们的行为在旁人看来,不仅是厚着脸皮,更是一种自讨没趣的举动,被人嘲笑为“用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甚至被误解为贪图媒钱——有人说她们是想骗吃骗喝,有人则认为她们是想从中捞取好处。
但只有她们自己清楚,这是秘卷赋予她们的使命,是一种无法推卸的责任。
主动做媒,是为了预防一些家庭因错过机会而错失一生的幸福——有的青年男女因羞涩而不敢表露心意,明明互相爱慕却擦肩而过,最终各自成家后郁郁寡欢;
有的因家境差异而不敢奢望,明明郎才女貌却因门户之见而无法结合,留下终身遗憾。
媒婆子的主动介入,仿佛是在幽暗中为人们指引着爱情的方向,让合适的人能走到一起,组建幸福的家庭,让世间多一份欢笑,少一份叹息。
同样,稳婆子和她的徒弟们坚持为产妇做产前检查,带着听诊器和草药包,翻山越岭去偏远的山村,哪怕是只有几户人家的山沟,她们也会定期前往。
这是为了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难题——胎位不正的及时纠正,通过特定的按摩手法,让胎儿在腹中调整姿势;
营养不良的合理调理,根据产妇的体质,开出食疗方子,用普通的食材补充营养;
孕期疾病的尽早治疗,发现感冒、水肿等症状,及时用药,避免病情加重影响胎儿。
她们如同细心的守护者,在生命诞生的前夕,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让产妇能平安生产,让婴儿能健康降生,她们的足迹遍布忧乐沟的每一个角落,哪里有孕妇,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送子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