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团火力的严密掩护下,工兵爆破组冒着生命危险,采用土工掘进的方式,艰难地挖掘着通往敌方碉堡的五十米通道。
他们的头顶上方,敌军的机枪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稍有不慎便会遭到致命打击。因此,他们只能弯着腰,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
尽管工兵们拼尽全力,这段看似不长的距离却耗费了他们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最终,他们成功地将炸药包安置在了碉堡下方。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敌军的碉堡被彻底摧毁,火力点也随之哑火。
“冲啊!”目睹这一幕的战士们士气大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迅速投掷手榴弹,对碉堡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占领了这座碉堡后,我军便有了进攻的前沿阵地,为接下来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需指挥官多言,战士们默契地配合着,火力压制与土工掘进相结合,短短几十米的距离内,另外两座碉堡也相继被攻克。战斗熬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接下来的进程变得相对轻松。
整场战斗从打响到结束,共持续了两个小时。当战斗落下帷幕时,天色刚刚破晓。部队开始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清点战损,并向上级报告。
在后方的一顶帐篷内,一位身着军装的中年男子从行军木床上慵懒地伸了个懒腰,披上军装,点燃了一支烟,自言自语道:“这确实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你们若是无法突破,那也就难堪大任了。”随着外面的起床号声响起,他掐灭了烟头,整理好牙粉和牙刷,放入脸盆,准备外出洗漱。
“报告!”帐篷外传来一声报告声。
“进来,念吧。”他放下脸盆,拿起茶叶罐,撒了些茶叶,准备泡一杯茶,慢慢思考。他心中已有预感,必定是某支部队遇到了麻烦。
“报告师座,胡团长报告:经过昨日的激战,敌军在夜间发动了突袭,我部在遭受打击后立即展开了反击,造成79人受伤,113人阵亡,击毙敌军数十人。王团长来电:已成功攻占鲁家村,切断了敌军的补给线。陆团长报告:我部遭遇柴信大队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请求增援。谭团长报告:我部已成功攻占碉堡群,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我部327人阵亡,25人受伤,击毙敌军227人。”
师长放下热水瓶,这些消息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对于陆中庭这个人,他早有评价——纸上谈兵,实战中总是力不从心。这个谭耀林,碰到麻烦了吧……等等。
师长突然转身,急切地问道:“你说谭团长他们怎么了?攻占了碉堡群?这才一天的时间,你确定吗?”他的内心震惊不已,原本已经准备调动预备队,却突然收到了这样的好消息。
“报告师座,谭团长的电报确实是这么说的。”通讯兵恭敬地重复道。
“立即给我接通他们团部,我要亲自了解情况。”师长一边迅速穿上军装,一边吩咐道。
师长整理好军服,大步走向已接通的电话,语气严肃而急切:“谭耀林,你们是怎么打的?军中无戏言,碉堡群到底攻下来没有?”
十分钟的沉默后,师长再次开口,声音铿锵有力:“命令林译带一个营支援陆中庭,其余人务必守住碉堡群。无论敌军来多少,这个中心据点绝不能丢!”
挂断电话后,师长仍沉浸在刚刚的汇报中。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个林译,看来并非绣花枕头,确实可堪大用。再观察一下他的实战能力,若几次功劳相加,授予他中校军衔也是理所应当。云麾勋章,也该考虑颁给他了。”
师长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很快恢复了冷静。他顾不上洗漱,径直走向作战地图,眉头微皱,心中盘算着当前的局势。若是按照现在的形势发展,或许……机会就在眼前。
另一边,林译刚结束晨跑,端起搪瓷盆子准备吃早饭。他刚啃了几口馒头,就见谭耀林匆匆走了过来:“阿译,带上三营去支援陆中庭,他那边遇到麻烦了,鬼子一个大队的兵力打得他招架不住了。”
林译闻言,急忙喝了几口粥,放下盘子,抓起馒头一边啃一边往外走:“要麻,快去通知三营集合,准备出发!”
要麻应声而去,林译则快步走出营区,心中已经开始盘算支援的路线。他深知,战场上的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必须尽快行动。然而,走大道虽然快捷,却容易遭遇敌机轰炸;走小道虽隐蔽,却会耽误时间。此刻,正是考验他们平日训练成果的时候——走大道,能否躲过敌机的袭击,全看战士们的反应和默契了。
林译看着地图,思索清楚之后,匆匆赶到三营,对着三营长果断吩咐道:“立刻通知下去,重机枪一律不带,全部换成轻机枪,轻装上阵,准备五公里急行军。告诉战士们,我们走大道,但耳朵都给我竖起来!听到飞机的声音该怎么办,不用我再多说了吧?练了这么多次,今天就是见真章的时候!”
他的语气坚定而有力,三营长立刻领命而去,林译则站在营区中央,目光扫过迅速集结的战士们,心中默默盘算着接下来的行动。他知道,这一战是对战士训练成果的考验。
事实证明,在充足的粮食供应和高强度的训练下,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如今的五公里急行军,战士们表现得极为出色,仅用了半个小时,便迅速赶到了作战区域。林译立即部署作战任务,部队随即展开反攻。
林译深刻记得汉斯教官曾经的教诲:战斗的突然性往往胜过过于谨慎的部署,要相信基层军士的战斗素养。于是,他果断下令从侧翼发动突袭。这一出其不意的攻击,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此时正值清晨,日军尚未完全做好进攻准备,根本没想到侧翼会突然出现华夏军队的猛烈攻势。
与此同时,陆中庭的反应却显得迟缓。直到林译的部队已经与日军激战了半个小时,他才终于组织起进攻。在两翼夹击之下,日军防线迅速崩溃,被迫仓皇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