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柱怀里的小儿子突然“咿呀”了一声,宝玲凑过去逗他。
“小宝乖, uncle抱。”
她刚在夜校学了两句英语,这会儿忍不住显摆。
李老太太撇撇嘴:“啥安口不安口的,叫姑姑!”
宝玲脸一红,赶紧低下头。
祝铮笑着说:“宝玲学得挺快啊,在哪儿学的?”
“就在夜校。”宝柱接话,“她想考职校,学点技术。”
“这主意好。”祝铮点点头,“学好了技术,找工作也方便。”
正说着,王师傅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几个印着“和平饭店”字样的保温桶。
他把桶放在厨房门口,低声对祝铮说:“小姐,菜都齐了,热乎着呢。”
“辛苦你了,王师傅。”祝铮掀开一个桶盖,里面是油焖大虾,红亮亮的冒着热气,“快端上来吧。”
菜一盘盘往桌上摆,松鼠鳜鱼、红烧肉、清炒虾仁,还有个乌鸡汤,都是和平饭店的招牌菜。
徐老爷子眯着眼看了看,没说话,但端起茶杯抿了口,嘴角好像松动了点。
李老太太直咂嘴:“我的娘哎,这鱼做得跟画似的,得花不少钱吧?”
“还好还好。”祝铮给她盛了碗汤,“阿姨尝尝这个,补身子。”
宝柱赶紧给自家爹也盛了汤,又客套地给张佳仪的公公婆婆添了些。
张佳仪看着他忙前忙后的样子,笑着说:“宝柱哥真是好脾气,在家肯定经常做饭。”
“他呀,就这点用处。”李老太太嘴上数落着,眼里却带着点得意,“家里洗衣做饭带孩子,都是他的事。”
这话音刚落,徐老爷子开口了。
“祝小姐看着年轻,生意做得倒不小?听佳仪说,你开了美容院,还要建工厂?”
祝铮正给小军剥虾,闻言笑了笑:“就趁着年轻,瞎折腾呗。”
“可不是瞎折腾。”徐老爷子放下茶杯,“现在个体户做生意不容易,政策变来变去的,得有门路才行。”
他话里带点试探,像是在打听她的后台。
祝铮把剥好的虾放进小军碗里,慢悠悠地说:“我运气好,碰上些愿意帮忙的朋友。再说现在政策鼓励搞经济,只要正经做生意,不怕啥。”
徐老太太赶紧打岔:“哎呀,吃饭呢,说这些干啥。祝小姐,你这房子装得真暖和,比我们家烧煤炉舒服多了。”
“装了地暖,省事。”祝铮说,“冬天孩子在家光脚跑都没事。”
宝玲这时候小声说:“我刚才摸了摸地板,真的是热的,跟炕似的。”
“比炕舒服,还不呛人。”李老太太酸溜溜地说,“我们老家烧炕,一早起来满脸灰。”
“阿姨要是不嫌弃,冬天没事过来坐,我这儿暖和。”祝铮笑着说。
李老太太没接话,低头给怀里的孙子喂米汤。
小家伙不知咋的,指着桌上的红烧肉“啊啊”叫,宝柱赶紧夹了一小块,吹凉了递到他嘴边。
“还是城里好啊,孩子都能吃上肉。”宝柱他爹叹着气,“我们老家,过年才能割两斤肉。”
“叔要是爱吃,让王师傅再去饭店打包点,带回去给孩子吃。”祝铮说。
宝柱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太破费了。”
正说着,王师傅从厨房端来一盘烤红薯,焦黑的皮裂开,冒出金黄的瓤,甜香一下子弥漫开来。
“哇,红薯!”
张佳仪的女儿小雅眼睛一亮,伸手就要去拿。
“烫!”祝铮赶紧拦住,用纸巾包着拿了一个,掰开吹了吹,“慢点吃。”
小雅咬了一口,烫得直吸气,却还是含糊地说:“好吃!比街上卖的甜!”
大家都笑了起来,刚才那点微妙的气氛散了不少。
徐老爷子看着孙女吃得高兴,脸上也露出点笑意,拿起一个红薯慢慢剥着。
吃到一半,祝铮从包里拿出两个红包,递给小军和小雅。
“第一次见孩子,一点心意,买糖吃。”
“这怎么好意思。”张佳仪连忙推辞。
“拿着吧,图个吉利。”祝铮硬塞到孩子手里,又从柜里拿出两盒进口巧克力,“宝玲拿着,尝尝。”
宝玲看了看哥哥,宝柱点点头,她才红着脸接过来:“谢谢祝小姐。”
李老太太看着红包和巧克力,嘴唇动了动,没说啥,只是给祝铮夹了一筷子鱼。
“你也吃,别光顾着我们。”
饭后,孩子们在客厅里追着玩,大人们坐着喝茶聊天。
徐老爷子没再问生意上的事,跟宝柱他爹聊起了农村生活,张佳仪和宝玲凑在一起说孩子的事,徐老太太拉着祝铮问南洋的事。
“听说那边夏天特别热?是不是天天吃椰子?”
“是啊,椰子汁解渴,椰肉还能做菜。”祝铮说,“等我工厂的护肤品做出来,给阿姨拿点椰子油,擦手特别滋润。”
徐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那可太谢谢你了。”
快下午三点的时候,张佳仪看了看表。
“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孩子下午还要睡午觉。”
宝柱一家也跟着起身:“我们也走了,给你添了这么久麻烦。”
祝铮让王师傅把打包的红烧肉和点心拎出来。
“拿着回家吃,都是现成的。”
张佳仪没推辞,笑着说了声谢谢。
宝柱他爹拎着东西,一个劲地说:“太客气了,祝小姐太客气了。”
李老太太走在最后,临出门时回头看了眼客厅,水晶灯在阳光下晃得她眯起眼,嘴里嘟囔着。
“这日子过得,跟地主似的……”
声音不大,刚好能让祝铮听见。
祝铮没接话,只是笑着挥挥手:“慢走啊。”
关上门,客厅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王师傅开始收拾桌子,骨瓷碗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
祝铮不好意思地道歉:“真是麻烦你了王师傅,明明是司机,却让你干这么多活。”
“没事没事。”王师傅摆摆手,“您给的工钱可不少,这点小事算不上什么。”
祝铮靠在沙发上,觉得有点累。
看来还得抽空雇个保姆了,家务活啥的,对她来说还是太有难度了。
她举起杯子喝了口水。
这种邻里间的应酬,比谈生意还费神,既要顾着面子,又得揣着心思,比不得在商场上直来直去。
但看着桌上剩下的半盘烤红薯,她又觉得还行。
至少徐老爷子最后笑了,李老太太没再说难听话,孩子们也吃得高兴。
“王师傅,把那红薯装起来,我晚上当宵夜。”祝铮站起身,“剩下没动的菜打包,你带回家给孩子吃。”
“哎,谢谢祝小姐。”王师傅笑着应道。
祝铮走到窗边,看见张佳仪牵着孩子往家走,小雅手里举着红包,蹦蹦跳跳的。
宝柱抱着孩子,他爹拎着大包小包跟在后面,李老太太还在跟宝玲说着啥,大概又是在念叨刚才的饭菜。
雪化了些,路面湿漉漉的,阳光照在洋楼的红墙上,暖融融的。
祝铮忽然觉得,这日子就像眼前的景象,看着乱糟糟的,细想起来,倒也有几分烟火气。
看来这邻里关系,慢慢处着,总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