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男子一脸错愕,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湿漉漉的衣袖和裤子,坐在那里和他的妻子相视无语,犹豫静止,直到他怀里娃娃哭了。
娃娃一哭两人便开始手忙脚乱,妇人赶紧把孩子抱了过去,男子看着空空的怀原地转了个圈,也跟着回房间去。
荀香看着李怡,那小孩只静静地看着,没有说话,但她抱着的这个小孩倒是委屈得想说话但又不敢。
因为叶闻见她累了,刚把她怀里的李怡弟弟给抱了过去,可怜这小家伙不敢怒也不敢言,眼眶红红的也不敢哭。
看这小可怜样的,荀香忍了又忍,嘴巴抿了又抿,才没笑出来。
但她没把孩子抱回来,因为实在是抱不动了,要是从这里摔下去还不如让他把哭憋一憋。
进屋的男子换了一身衣服,重新抱着娃娃出来,那襁褓也是新的。
“姐姐,回去了。”李怡开口了。
叶闻向江一点头,后者带着李怡先下去,前者直接一手抱一个。
落地后李怡弟弟吓得连哭都忘记了,不过很快这些都被他抛诸脑后——叶闻带他们来吃早饭。
桌上摆了好几样早点,李怡吃得恹恹的,她弟弟倒是吃得很开心。
看着对面喝豆浆的江一,荀香道:“江一,你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江一立马放下碗看着她道:“跟着少主,保护少主,唯少主之命是从。”
荀香笑着点了点头,她就是多余问一嘴。
吃完后他们送李怡和她弟弟回留善堂,遇到了崔婶,她看见李怡跟个没事人一样很是惊讶,随后就释然了。
崔婶抬手摸了摸李怡的小脑袋,问:“早饭吃了吗?”
李怡在教弟弟喊人,回答道:“大哥哥和阿香姐姐带我们去吃了。”
崔婶点头,说:“今日堂里没什么事,你带着弟弟玩就行。”
“谢谢崔婶,阿香姐姐大哥哥再见。”李怡向荀香几人鞠了一躬,带着弟弟往后堂走去了。
看着两个小不点的背影,崔婶叹气。
荀香笑道:“没事的崔婶,小怡她很坚强。”
崔婶摇头道:“希望她能自己想通,多谢姑娘和将军了。”
荀香摆摆手,道:“不用谢,这留善堂是朝廷的,叶将军乃国之栋梁,帮忙是应该的。对吧?”
她扭头看着叶闻,后者点头答:“对。”
崔婶来回地看了看两人,了然一笑。
见他们从留善堂出来,江一牵着马走过来,道:“少主,表姑娘。”
“去沈家。”叶闻说完正要上马,江一却拦了一下。
见叶闻看了过来,他道:“少主,不如让表姑娘自骑一匹吧!”
荀香走过来听到了,便说:“可是我不会骑马啊!”
“我牵着!”
江一接话迅速,语气坚定,引得两人侧目。
他一怔,“这,这马很乖,我牵着,请表姑娘放心。”
虽然不知道江一在发什么疯,荀香倒是很快接受了,说:“行啊,正好我体验体验。”
察觉到叶闻投过来的视线,江一很明智地选择无视。
他不能讲,要讲也不是现在讲!
总不能说您已经和人家女儿在同一个房间里睡了一夜,就算不是同床共枕人家父亲也是不乐意的啊!
虽然沈父这会儿还不知道,但表姑娘看起来就完全没把这件事看在眼里,甚至还把它当玩笑,保不准什么时候就随口给说了。
着急的时候共骑一匹那叫事出有因,这没什么事送人回家的,还是分开的好,免受些眼刀,能刷刷好感!
江一为了少主的幸福也是操碎了心。
有了江一的“谋划”叶闻这趟确实没受眼刀,但荀香却听了一箩筐的话。
是小制,这次荀香没把它带上,正闹脾气呢!
不过她也是一边左耳进右耳出,一边应着对对对好好好是是是。
…
自从皇帝禁了宁如意和她母亲的足,沈家香铺不仅没人敢上门来闹事,就连生意也好了不少。
荀香把从皇宫里带来的龙脑香养发香膏做了出来,广受好评。
所以这次进宫她更是抱着再找找有没有其他香方的打算。
这日叶闻早早地来接人,沈父在看门冷眼看着,扯着嘴角皮笑肉不笑地说:“叶将军怎么有空来?”
叶闻回道:“皇后娘娘叮嘱晚辈要护好沈香女。”
沈父再道:“将军若是事务繁忙也不打紧,小女有我们接送便好。”
叶闻再回:“今日正好得空,不忙。”
荀香从屋里出来的时候,见两人相对无言,便道:“怎么在这儿干杵着?爹,我今晚晚些回,不回来吃饭了。”
沈父是不想同意的,但荀香并不是没有分寸的人,既然她交代不回家吃便是有她自己的安排。
他只好道:“好,我会同你娘说的。”
“嗯,那我们先走了。”荀香转身扶着叶闻的手臂上了马车。
叶闻翻身上马,向沈父一拱手,“叔父请。”
不管沈父乐不乐意,还是只能看着那臭小子带着载着自家女儿的马车走远了。
马车里的荀香自然是不知道来自沈父这位老父亲的担忧,她盘算着今日不需要制作鹅梨帐中香,那她是不是可以一直待在房间里看书?!
可惜现实并不能如她所愿。
她上次在香阁制作的鹅梨帐中香,颇受宫中贵人们的喜欢,她算是在皇宫里也出名了。
所以今日来,不管是不是休沐,所有香师都在香阁里等着她。
一进门就有一排视线看过来,阵势庞大。
这次黄中官并没有前来,还好同叶闻一块儿进来了,不然荀香觉得自己可能会被淹没在人群之中。
香阁里的这些人,荀香只认识李香师。
所以李香师也是第一个迎将上来的,他给叶闻行了礼,很恭敬地对荀香说:“香女终于来了。”
终于?荀香挑眉,她有种不太妙的预感。
而事实也证明,她的预感挺准确的。
因为上次所制的鹅梨帐中香,这群香师准备了各种问题等着向她“请教”。
这其中的“请教”既有虚心请教,但更多的是不服气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