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香樟道旁初遇夏,非遗展台绽新声
九月的明城大学,香樟树的叶子被阳光晒得发亮,细碎的光斑落在林荫道上,像撒了一地的星星。林溪拖着行李箱站在学校门口,白色连衣裙的裙摆被风轻轻吹起,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写着“艺术学院新生报到处”的纸条——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这座以非遗文化闻名的城市,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同学,需要帮忙吗?”一个温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溪回头,看到一个穿着浅蓝色衬衫的女生,手里举着“艺术学院迎新志愿者”的牌子,笑容像初秋的阳光一样温暖。“我叫夏知夏,是产品设计专业大二的,你也是艺术学院的新生吗?”
“我叫林溪,是工艺美术专业的。”林溪赶紧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指了指行李箱,“我想去报到处,但是有点找不到路。”夏知夏笑着接过她的行李箱:“刚好我要去那边送材料,跟我走吧!咱们艺术学院的迎新点就在香樟大道尽头,旁边就是非遗文化展台,今年学校特意把非遗展和迎新放在一起,好多新生都在那边看热闹呢。”
两人沿着香樟大道往前走,路上不时遇到穿着校服的学长学姐,热情地给新生递上校园地图和社团招新宣传单。夏知夏一边走,一边给林溪介绍学校的情况:“咱们艺术学院有个特别棒的非遗工作室,里面有竹编、木雕、刺绣这些传统工艺的工具和材料,你要是感兴趣,开学后可以报名加入。对了,下周还有非遗体验课,会请校外的老匠人来上课,好多同学都盼着呢。”
林溪听得眼睛发亮,她从小就喜欢传统工艺,家里的衣柜里还放着奶奶亲手绣的枕套,这次报考工艺美术专业,就是想系统地学习非遗技艺。“真的吗?那太好了!我一直想学习竹编,之前在家试着编过几次,都编得歪歪扭扭的。”
“没关系,刚开始学都这样。”夏知夏笑着说,“我大一的时候跟着李伯学木雕,手指被刻刀划了好几个小口子呢,现在不也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木雕作品了。对了,前面就是非遗展台了,咱们去看看吧,说不定能遇到李伯和王婶。”
顺着夏知夏指的方向,林溪看到不远处围了一群人,展台前挂着“明城大学非遗文化展”的横幅,展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非遗作品——竹编的篮子、木雕的小动物、刺绣的手帕、陶艺的花瓶,每一件都精致得让人挪不开眼。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爷爷正拿着刻刀,在木块上雕刻着什么,旁边围着一群新生,不时发出惊叹声;还有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奶奶,手里拿着竹篾,手指灵活地穿梭着,很快就编出了一个小小的竹编青蛙。
“李伯!王婶!”夏知夏朝着展台挥手,拉着林溪跑了过去。李伯抬起头,看到她们,脸上立刻露出笑容:“知夏来了,这位是?”“这是咱们学院的新生林溪,工艺美术专业的,特别喜欢非遗工艺。”夏知夏介绍道。王婶放下手里的竹篾,拉过林溪的手,笑着说:“小姑娘长得真精神,喜欢非遗是好事啊!来,阿姨教你编个简单的竹编青蛙,很容易学的。”
林溪赶紧点头,坐在王婶旁边的小凳子上。王婶耐心地给她讲解竹篾的挑选方法,教她如何起头、编织、收边。林溪学得很认真,手指虽然有些笨拙,但还是跟着王婶的步骤,一点点地编织着。李伯则在一旁,给新生们展示木雕技巧,他手里的刻刀仿佛有了生命,在木块上轻轻一划,就出现了一道流畅的纹路,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木雕小兔子就完成了。
“哇,林溪你学得真快!”夏知夏看着林溪手里快要完成的竹编青蛙,忍不住夸赞道,“我第一次学的时候,编到一半就把竹篾弄断了,你看你这个,形状多规整。”林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主要是王婶教得好,很有耐心。”王婶拍了拍她的手:“是你有天赋,学得认真。以后要是想学习竹编,随时可以去联盟小院找我,那里有很多竹篾和工具,还有其他喜欢非遗的年轻人,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学习。”
就在这时,展台旁边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林溪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白色衬衫的男生,正拿着速写本,对着展台上的竹编作品画画。他的头发有些凌乱,眼神却格外专注,笔尖在画纸上快速移动,很快就勾勒出了竹编篮子的轮廓,连竹篾的纹理都画得格外细致。
“那是沈星辞,美术系油画专业大二的,特别擅长画传统工艺。”夏知夏凑到林溪耳边,小声介绍道,“他对非遗特别痴迷,上次我们做‘明城四季’展览,他负责的油画部分,把竹编、木雕的细节都画得特别到位,还获得了艺术节金奖呢。”
林溪看着沈星辞认真画画的样子,心里不禁有些佩服。她注意到沈星辞的速写本上,除了展台上的非遗作品,还有很多校园里的场景——香樟大道的落叶、图书馆的窗户、操场的跑道,每一幅都画得充满生活气息。
沈星辞似乎感觉到了她们的目光,抬起头,正好对上林溪的眼睛。他愣了一下,然后朝着她们笑了笑,举起速写本,指了指上面的竹编篮子,问道:“你们也喜欢这些非遗作品吗?我觉得竹编的纹理特别有美感,很适合用油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是啊,我特别喜欢竹编。”林溪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是工艺美术专业的新生林溪,以后想系统地学习非遗工艺,希望能向你多请教。”沈星辞眼睛一亮:“太好了!我也一直在研究如何把非遗工艺和油画结合,咱们可以多交流。对了,下周的非遗体验课,我会去当志愿者,到时候可以帮你一起学习竹编。”
夏知夏在一旁笑着说:“那太好了!以后咱们三个可以一起去联盟小院,跟着李伯和王婶学习非遗工艺,还能一起做一些非遗相关的创作。比如,林溪负责竹编,沈星辞负责油画,我负责产品设计,咱们可以合作做一套‘校园非遗’主题的作品,肯定很有意思。”
林溪和沈星辞都点头表示赞同,三个人站在展台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未来的创作计划,阳光透过香樟树的叶子,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美好。李伯和王婶看着他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非遗的传承,需要这样年轻而热情的力量,需要他们用新的创意和视角,让老手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报到处的工作人员开始喊林溪的名字,提醒她去办理入学手续。林溪依依不舍地和李伯、王婶、沈星辞、夏知夏告别,跟着夏知夏朝着报到处走去。走在香樟大道上,林溪回头望了一眼非遗展台,看着沈星辞继续认真画画的背影,看着李伯和王婶耐心指导新生的样子,心里突然充满了归属感。
她知道,在明城大学的这几年,将会是她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光。在这里,她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的工艺美术知识,还能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索非遗工艺的奥秘,一起用青春和创意,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香樟树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开始鼓掌。林溪握紧了手里的竹编青蛙,脚步变得更加坚定——她的大学生活,她的非遗梦想,都将从这里,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