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谂到我哋》(粤语诗)
文\/树科
谂唔谂,我哋嘟喺我哋
谂噈谂,我哋仲喺我哋?
我哋喺我哋
我哋谂唔喺我哋……
我哋喺我哋
我哋谂唔返我哋……
我哋唔喺我哋
我哋谂番我哋……
我哋谂嚟谂去
谂咗去,谂返嚟……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7.5.粤北韶城沙湖畔
《<谂到我哋>赏析
文\/阿蛋
《谂到我哋》是树科创作的一首粤语诗。粤语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方言,保留了诸多古汉语的发音和词汇,有着独特的韵味与魅力。用粤语创作诗歌,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内涵。
诗的开篇 “谂唔谂,我哋嘟喺我哋”,“谂” 在粤语中意为思考,此句抛出一个思考的起点,引发读者对 “我们” 存在状态的初步思考。“嘟” 在粤语里有 “都” 的意思,表明一种普遍的状态,即不管思考与否,“我们” 似乎都处于某种既定的 “我们” 的状态之中。这就如同《诗经》开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奠定全诗基调一般,此句奠定了整首诗围绕 “我们” 的状态展开思考的基调。
接着 “谂噈谂,我哋仲喺我哋?”,进一步深化思考,当我们主动去思考时,对 “我们” 是否还处于原本认为的 “我们” 的状态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精神在诸多哲学思考中都有体现,如笛卡尔的 “我思故我在”,通过思考来探寻自我的存在本质。这里诗人通过简单的语句,引发读者对自我群体认知的思考,我们对 “我们” 的认知是否会随着思考而改变?
“我哋喺我哋,我哋谂唔喺我哋……” 这部分内容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状态。从表面上看,“我们” 客观上存在于 “我们” 这个群体之中,但主观思考上却觉得并非如此。这类似于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悖论,如 “飞矢不动” 悖论,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会得出看似矛盾的结论。这种矛盾促使读者深入思考,“我们” 对自身群体的认知,究竟是基于客观现实,还是主观意识,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偏差。
“我哋喺我哋,我哋谂唔返我哋……” 此句中的 “谂唔返” 可以理解为无法回想、追溯到原本对 “我们” 的认知。在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思考过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曾经对 “我们” 清晰的界定。这与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感慨的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有着相似的情感内核,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体对自我及所属群体的认知会逐渐模糊。
“我哋唔喺我哋,我哋谂番我哋……” 则是另一种反转,当我们感觉脱离了 “我们” 这个群体时,又开始努力回想、寻找曾经的 “我们”。这种在认知上的反复,就像人生的历程,不断地探索、迷失、寻找自我与群体的关系。
最后 “我哋谂嚟谂去,谂咗去,谂返嚟……”,将这种思考的过程进行了总结,我们不断地思考,思绪飘远又拉回,始终围绕着 “我们” 的状态打转。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通过对 “我们” 与思考关系的探讨,引发读者对自我、群体以及认知等哲学层面的思考。在语言上,运用粤语独特的词汇,使得诗歌充满地域特色,在思想内涵上,又有着深刻的哲学韵味,以小见大,展现了诗人对人类存在状态思考的独特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