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谂到我哋〉:粤语诗韵中的存在之思与语言之惑》
文\/一言
在粤北韶城沙湖畔的静谧时光里,翻开《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树科的《谂到我哋》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粤语诗歌独有的魅力与深邃的思考。这首粤语诗以其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关于“我哋”(我们)的存在与认知的哲学空间,引领读者在语言的迷宫中探寻存在的真谛。
一、语言的回环与存在的迷思
“谂唔谂,我哋嘟喺我哋;谂噈谂,我哋仲喺我哋?”开篇的两句,便以一种近乎诘问的语气,抛出了关于思考与存在关系的命题。“谂”即思考,诗人以反复的“谂”与“唔谂”构建起一种语言的回环结构,如同一个螺旋上升的思维阶梯,引导读者在思考与不思考之间徘徊。
这种语言的回环并非简单的形式重复,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它让人联想到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与“非存在”的讨论。巴门尼德认为,真正的存在是不变的、永恒的,而思考则是我们接近这种存在的途径。然而,在树科的诗中,思考似乎并没有改变“我哋”的存在状态,无论思考与否,“我哋嘟喺我哋”,这暗示着存在可能具有一种超越思考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但紧接着“谂噈谂,我哋仲喺我哋?”又带来了一丝不确定性,仿佛思考在不断地冲击着存在的边界,让人对“我哋”的存在状态产生新的疑问。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看,这种语言的回环结构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氛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被带入了一个思维的漩涡,不断地被诗人的问题所牵引,试图在语言的迷宫中找到关于存在的答案。这种语言的张力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存在和思考方式的深刻反思。
二、存在与认知的悖论
“我哋喺我哋;我哋谂唔喺我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存在与认知的悖论。“我哋喺我哋”是对“我哋”存在的一种肯定陈述,它简洁而直接地表达了“我哋”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事实。然而,“我哋谂唔喺我哋”则将思考引入了存在之中,引发了关于“我哋”是否真正等同于我们所认知的“我哋”的疑问。
这让我想起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笛卡尔通过思考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认为思考是存在的一种可靠标志。但在树科的诗中,思考却似乎成为了一种干扰因素,让我们对“我哋”的存在产生了困惑。我们通过思考所认知的“我哋”,是否真的是“我哋”的本质?或者说,思考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们对存在的认知?
这种存在与认知的悖论在诗歌中不断延续。“我哋喺我哋;我哋谂唔返我哋……”再次强调了思考与存在之间的冲突。我们试图通过思考回到“我哋”的本质,但却发现思考让我们离“我哋”越来越远。这就像是一个悖论,我们越是努力地想要理解自己,就越是陷入迷茫之中。这种悖论不仅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也揭示了存在的复杂性和神秘性。
三、存在的迷失与回归
“我哋唔喺我哋;我哋谂番我哋……”这两句则展现了存在的迷失与回归的过程。“我哋唔喺我哋”描述了一种存在的迷失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哋”似乎失去了自我,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整体。这可能是由于思考的过度介入,也可能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干扰,让我们对“我哋”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然而,“我哋谂番我哋”又暗示了一种回归的可能性。通过思考,我们或许能够重新找回“我哋”的本质,重新确立“我哋”的存在。这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庄子认为,人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回归到自然的本真状态。在树科的诗中,思考也可以成为一种回归的途径,让我们在迷失中找到自我,重新与“我哋”的存在建立联系。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这种存在的迷失与回归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它让我们看到了存在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也让我们明白了思考在存在中的双重作用:既可能让我们迷失,也可能让我们回归。这种对存在状态的深刻描绘,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哲学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
四、语言的循环与存在的永恒
“我哋谂嚟谂去;谂咗去,谂返嚟……”最后两句以一种循环的语言结构,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思考在不断地来回往复,如同一个无尽的循环,而“我哋”的存在也在这循环中得以延续。
这种语言的循环让人联想到佛教中的轮回观念。在佛教中,轮回是一种永恒的循环,生命在不断地生死转世中延续。而在树科的诗中,思考的循环也暗示了存在的永恒性。无论思考如何变化,“我哋”的存在始终存在,它超越了思考的局限,具有一种永恒的价值。
同时,这种语言的循环也体现了诗歌的一种韵律美。粤语独特的发音和节奏,与这种循环的语言结构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韵律在耳边回荡,这种韵律美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哲学氛围中。
五、粤语诗歌的独特魅力
树科的《谂到我哋》作为一首粤语诗,充分展现了粤语诗歌的独特魅力。粤语作为一种方言,具有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语法结构,它为诗歌的表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这首诗中,粤语的“谂”“喺”“嘟”等词汇,不仅准确地传达了诗人的思想,也增添了诗歌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与普通话诗歌相比,粤语诗歌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灵活多样。它可以通过一些独特的发音和语法规则,营造出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氛围。例如,“谂嚟谂去”这种表达方式,在普通话中可能没有如此贴切的对应词汇,但在粤语中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思考的反复和迷茫。这种语言的独特性使得粤语诗歌在文学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此外,粤语诗歌还承载着粤语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它反映了粤语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是粤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粤语诗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粤语地区的文化内涵,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六、结论:在语言与存在之间探寻真理
树科的《谂到我哋》以其简洁而富有深度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关于存在与思考的哲学世界。这首诗通过语言的回环、悖论和循环,引发了读者对存在、认知和语言的深刻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了存在的复杂性和神秘性,也让我们明白了思考在存在中的双重作用。
作为一首粤语诗,它充分展现了粤语诗歌的独特魅力,为粤语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文学时代,粤语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文化特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验和思考方式。
当我们沉浸在《谂到我哋》的诗意中时,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语言的迷宫,不断地在思考与存在之间探寻真理。或许,真正的答案并不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个确切的结论,而在于我们在探寻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正如诗人所言,无论思考与否,“我哋嘟喺我哋”,而思考则让我们在存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追寻那个更加真实、更加深刻的自我。
在粤北韶城沙湖畔的微风中,让我们带着对《谂到我哋》的思考,继续在语言的海洋中遨游,在存在的迷宫中探寻,感受诗歌所带来的智慧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