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华夏”的情感,他扑赫一笑。
“唉,到底还是摆脱不了穿越者的思维定式啊……”周才有些自嘲地笑了笑,想起了看过的无数穿越小说,“搞钱、发展、称霸……套路似乎都差不多。但既然这是最直接有效的路径……”
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既然如此,那便叫——华夏商会!”
这个名字,既蕴含了对故土的深沉眷恋,也明确昭示了其以商业活动为核心的发展路径。
“商会”二字,比“帮”、“派”、“盟”听起来更正规,更具包容性,也更能融入各地的世俗秩序,便于暗中发展。
周才转过身,目光沉静地看向伤势已基本稳定、正全神贯注聆听的廖九,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定鼎乾坤般的份量:“廖九。”
“属下在!”廖九强忍着重伤初愈的虚弱,立刻挺直腰板,躬身应答,态度前所未有的恭敬,甚至带上了几分虔诚。
他深知,没有眼前这位深不可测的周爷,他和兄弟们早已化为枯骨。
“自今日起,尔等便不再是黑风寨残部,亦非寻常打家劫舍的江湖帮派。”周才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如同在颁布一道不容置疑的法旨,“我们有了新的名字,叫做‘华夏商会’。豪州华夏商会就是大家共同的家。”
“华夏商会”四个字如同惊雷,劈入廖九的脑海!
廖九虽不完全理解“商会”二字背后所蕴含的全部现代商业理念与庞大架构,但却能无比清晰地感受到周爷话语中那股吞吐天地、布局未来的宏大格局与磅礴决心!
这不再是过去那种占山为王、劫掠为生的小打小闹,而是一项前所未有、真正值得投身其中的伟大事业!
一股热血瞬间冲上他的头顶,让他因失血而苍白的脸颊都泛起激动的红晕。
“谨遵周爷号令!廖九在此立誓,定肝脑涂地,不负周爷重托!必为我‘华夏商会’在豪州打下最坚实的根基!”廖九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抱拳领命,指甲几乎要掐入掌心。
周围的弟兄们虽对“商会”具体何意懵懵懂懂,但见素来沉稳的二当家如此激动振奋,心知这必然是了不得的、能改变他们命运的大事。
原本因重伤和挫败而低迷的士气瞬间被点燃,纷纷挣扎着起身,眼中闪烁着希望与狂热的光芒。
周才微微颔首,对廖九的反应颇为满意:“很好。接下来几日,我会暂留豪州,助你选定合适的商会据点,规划初步的产业方向。粮食,囤积在庙里只是死物,要让它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周转生利,钱生钱,粮生粮。豪州百姓需要什么,市场缺少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买卖。但切记,商会创立之初,信誉乃立身之本,规矩为行事之准!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方能长久。”
在廖九看来,有周爷这等神仙人物亲自坐镇谋划,自己只需坚定不移地执行命令便可,心中顿时大定,仿佛有了主心骨,所有迷茫和担忧一扫而空,只剩下满满的干劲和期待。
……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城北破庙内藏着两万斤精粮的消息,不知如何竟像长了翅膀一样,在豪州城内不胫而走,迅速传扬开来。
这消息在太平年月或能引人艳羡,但在眼下饥荒蔓延、粮价飞涨的时节,无异于向滚油锅中投入了一滴水,瞬间引发了剧烈的反应!
上至知府衙门内的官吏差役,下至街头巷尾的贩夫走卒,乃至城外那些面黄肌瘦、日夜为了一口吃食而挣扎的流民百姓,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了城北那座荒废的破庙。
贪婪、嫉妒、渴望、算计……种种情绪在暗流中汹涌澎湃。
两万斤精粮,足以让许多人铤而走险,甚至能让某些势力彻底疯狂!
豪州知府唐文,此刻正坐在后堂书房内,听着师爷的禀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年约五旬,面容清瘦,眼神中带着为官多年的精明与疲惫。
城外流民日益增多,府库空虚,赈济乏力,早已让他焦头烂额。
此刻听闻城北竟藏着如此巨量的粮食,他的第一反应并非欣喜,而是深深的警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
“消息属实?”唐知府沉声问道,眉头紧锁。
“回大人,多方渠道印证,应当属实。据闻是近日一伙外来人带入城中,藏匿于那荒庙之内。只是……那伙人似乎并非善类,前几日似乎还与凌宵观的一心道长起了冲突,之后一心道长便不知所踪……”师爷小心翼翼地回答,语气中带着几分忌惮。
“一心道长?”唐知府自然听过这位神秘高人的名头,闻言心中更是惊疑不定。
连那等人物都牵扯其中且下落不明,这伙外来人的背景恐怕极不简单。
他沉吟片刻,此事关乎重大,两万斤粮食若能纳入官府掌控,无疑能解燃眉之急。
但若处理不当,恐生大乱。他必须谨慎行事,既要弄清对方底细,也要试探其态度。
“也罢,”唐知府最终做出决定,“此事不宜声张,亦不宜贸然派衙役前往,以免激化事端。让主簿欧阳木去一趟,以核查户籍、安抚流民的名义,探一探那伙人的虚实,看看他们究竟意欲何为。”
“是,大人!”师爷领命,立刻退下去安排。
不久,一位穿着青色官袍、头戴方巾、年约四十、面相看起来颇为儒雅温和的中年文官,带着两名随从,骑着毛驴,不紧不慢地出了府衙,朝着城北破庙的方向行去。
他便是豪州府主簿,欧阳木。
遵照周才事先的吩咐,廖九对于官府的来访并未感到意外,反而成竹在胸。
当主簿欧阳木带着两名随从,坐着马车来到破庙前,表明身份和来意(表面是核查流民安置,实为探查粮食虚实)时,廖九早已收拾停当。
虽伤势未痊愈,但服用了清灵丹后气色已大为好转,更兼有了“华夏商会”这面大旗,言谈举止间竟也透出几分以往没有的沉稳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