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邕王妃依然阴阳怪气,看众人的表情就知道大家似乎都习惯了。
这次她还遇到了平宁郡主顾清漪,年轻的她一张瓜子脸,粉腮樱唇,也是个很出挑的美人。
已经嫁去齐国公府三年了,可能因为皇后被禁足,也可能因为王若弗如今后后台够硬,两人对视时,她倒是微笑点头,态度友好,丝毫不见剧中那般眼高于顶的模样。
听说齐衡已经两岁了,应该是因着年纪太小,所以没有带他进宫。
宫宴上,她还看到了挺着大肚子的吴佩仪,就是脸色不太好,想到别人说永昌侯世子的姨娘已经抢先一步生下庶长子,王若弗也是暗暗叹息一声。
等晚宴进行到一半,官家也大步走进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礼毕后,官家的目光立刻就看向了王若与那娇柔的身影之上。
他大步上前,笑着上前亲自牵起她的手,感受着她指尖传来的微微凉意,他眉头微皱,眼神中满是担忧,轻声问道:“爱妃,这天寒地冻的,可莫要冻坏了身子。此刻身体可有什么不适之处?若是觉得有些乏累或是不舒服,便先行回宫歇息去吧,切莫强撑着。”生怕人冻着了,还让旁边内侍递了手炉塞进她手中。
王若与抬起头来,望着官家那充满关怀的面容,嘴角绽放出一抹如花般的笑容。她柔声回答道:“多谢官家挂念,妾身一切安好,并无不适之感。”
官家微微颔首,继而面色凝重地嘱咐道:“今日宴上,切莫饮酒。要是觉得口渴,就让宫人安排蜜水。”
王若与一只手与官家十指紧扣,嫣然一笑,柔声应诺,而且反过来劝说官家今日饮酒定要有所节制,说她早已备下了解酒汤。
官家也面色柔和地应和着,眼中一派温柔缱绻。
立在一旁的张贵妃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愤恨难平,手指掐进掌心,刚才的笑容早已经消失不见。
等官家落座后,目光转向众人,笑着跟大家说了几句场面话,正要收回目光时,眼角余光却不经意扫到王若弗的方向,他眼神停顿了片刻,目光晦暗不明,但是很快便收回了目光,似是什么也没发现。
王若弗感受到来自上座投来的视线,她下意识将头垂的更低了些。
等宴会结束时,一切都风平浪静。
出来时,看到韩文定在马车边等她,她笑着上前。
此时却遇到了同样接人的李公子,哦,叫什么她真忘记了,就是看着眼熟,好像是之前来过太师府相看过的?
他看着王若弗的目光带着痴迷和不舍,还有几分苦涩。
如此明显的目光自然也被韩文定收入眼底,他眼中暗芒划过,稍微侧了侧身挡住了那道灼热的视线。
正要上马车时,他却叫住了王若弗:“王姑娘……许久未见,你还好吗?”
王若弗:“啊…你是?”此时就是认识也得当不认识啊!
韩文定出声打断:“我是他夫君,我们过的很好,不劳李大人费心了!”
说完就拉着王若弗上了马车。
一路上脸色都不好看。
自然,这天回去后,晚上的妖精打架格外激烈,王若弗都恨不得用脚将人踹下床,也不怕铁杵磨成针!
可惜这个狗男人身上也有武艺在身。两人打的不相上下。
王若弗都感觉有点莫名其妙。狗男人吃的什么飞醋!她不都装作不认识了吗!
转眼到了夏天,气温逐渐升高。
王若弗这些天很烦燥,夏天本来就挺热了,她连门都不想出。
如今夏天室内只能用冰盆,穿的又是长衣长裤,两人一起睡,这个狗男人身上不知道哪来的火气,她觉得像个大火炉!热的她不行,这家伙还非要抱着她,她根本睡不好。
她说分房睡他也不肯,分床睡也不愿意!她都要逐渐暴躁了,要是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不答应嫁给他了!
她却不知,韩文定觉得自家娘子简直是个仙女,一身冰肌玉骨,夏天抱在怀里,那可真是舒服极了。
他对王若弗那一身肌肤更是爱不释手,可惜他娘子最近总是嫌弃他。
可他也没办法,他就是火力旺。要是不抱着娘子,闻不到熟悉的幽香,他就睡不着。
就在王若弗烦躁没多久,她就发现她胃口变大了好多,每天总感觉要吃好几顿,刘昆家的倒是乐呵呵的夸她是胃口好,别人是苦夏,她家姑娘就不用遭那份罪,多好!
王若弗:“……”她突然意识到有什么不对,给自己一把脉,好家伙,她怀孕了!
等她一脸茫然的说出原因,刘昆家的喜的见牙不见眼!还没等她开口制止,人就立马去了正院将消息告诉了崔氏。
崔氏一听高兴的不得了,当即亲自带着一堆补品来锦瑟院看她,连连夸她有福气!让她好好休息,
王若弗:“……”好想打人啊!她不想好好休息吗?
等韩文定下值回来就看所有下人都对露出笑容。他有点摸不着头脑,问人,下人却不肯说,只说恭喜大少爷。
他更是满头问号了。
然而,等回到锦瑟院,迎接他的不是娘子的笑脸,而是王若弗满脸的怒容。
他心里咯噔一声:“这是怎么了,娘子,是我惹你生气了吗?娘子,你告诉我是哪里不对,我收拾我自己!”
回应他的不是王若弗的回答,而是掐腰大法!
一时之间院中都是韩文定的‘嘶、嘶’吃痛声,还有告饶声。
旁边刘昆家的早就把人都遣到外边去了,此刻她站在院外,眼里却是忍不住的喜色。
这样的日子真好!
------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就是五年。
四年前王若弗为韩文定生下长子韩治,如今已是个三头身的小豆丁,全府上下都喜爱的不行,因为被喂了启智丹,自小聪慧非常,被韩相带在身边亲自开蒙。
年初韩文定调任为三司判官,即三司系统内的盐铁判官,是三司使、三司副使的协助官员。
宋朝盐铁司掌兵、胄、商税、都盐、茶、铁、设七案。
说起盐,那就不得不让她想起顾廷烨的外家扬州白氏,他们也是因着是盐商,所以才成了巨富。
从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就是用海水晒干取里面的晶体,由于技术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
宋朝实行盐业专卖制度,盐价由官府控制,导致价格居高不下。而细盐那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普通人根本就吃不上。
时下百姓大部分都是吃矿盐,所以盐是块状的,而且杂质很多,又苦又涩。真心觉得古代人好坚强。
既然在其位就得谋其政。因着韩文定在盐铁司任职,王若弗觉得时机正正好。
她特意腾出一间房拉着韩文定一起钻研制盐之法。
韩文定看自家娘子兴致勃勃,自是乐的配合。
她先是带人挖掘盐井,获取卤水后,将其倒入铁锅中进行熬煮,熬煮的火候把控极为关键。
起初先用大火浓缩卤水,然后改用小火慢煎,使盐缓缓结晶。她还不时捞出盐渣,确保盐的纯度。最后,将形成的盐渣捞出,得到成型的盐?。
为进一步提纯,王若弗尝试用熟石灰与纯碱。整个过程都是当着众人的面,她反复试验,终于,在多次尝试后,成功制出了优质精盐。
看着制出来的盐细如白雪,还没有苦涩的口感,韩文定十分激动。
两人一起将方法告知了韩相。
韩相看到如此精细的雪花盐,很是惊奇,一看方法还如此简单,顺手拈进嘴里尝了尝,顿时大喜过望!连声说:“好好好!此为大功一件呐!这是你媳妇弄出来的?”
韩文定点点头:“这是我娘子按书上所说试出来的。”
“你这个娘子真是了不得,怎么办?是不是觉得捡到宝了?可惜不是男儿身,王太师可亏大喽!”
说完一脸好笑的转身就带着那盘盐进宫去了。
夫妻俩对视一眼,不由相视而笑。
韩相进宫后立刻将那盘盐和制盐之法呈给了官家,官家看着如此精细的雪花盐大喜过望,立即下令按照此法大规模制盐。
随着精盐大量产出,盐价逐渐下降,最后稳定在四五文钱一斤。百姓们终于能够吃到便宜的精盐。
她却不知,因为这便宜精盐,少了许多农民起义。
韩文定因制盐之功,仕途更加顺遂。本身这个应该是他娘子的功劳,但是王若弗说并不想太招人眼,所以就将功劳推给了他。
把他给感动的......
王若弗要是知道他这样想,肯定会翻个白眼给他,要不是原剧顾廷烨算计了她一半的嫁妆,而韩文定又刚好在盐铁司任职,她还真是懒得弄这一出。
自从弄了这个房间,偶尔她心血来潮也弄些别的小东西出来,比如暖炕,上个小世界她就弄过,自然是驾轻就熟,做出来的效果同样让她十分满意,这次泥瓦匠手艺很不错,她还特意问了,准备下次再找他们,问了一下才知道,对方姓荣?
怎么这么耳熟?这是原剧中荣贵妃家的产业????她都惊呆了!
暖炕大家试过都说好,图纸也让韩相拿给了官家。官家让人安排人做出来后确实是好,就开始让底下官员去推广了。
自此冬天
比如玻璃做的穿衣镜,和化妆镜,玻璃做的茶杯、花瓶等。
韩治虽年纪尚小,但受家中氛围影响,对这些事物也充满好奇。常常跟在王若弗身后,奶声奶气地问东问西。王若弗都耐心给他解答。
王若与膝下如今已有两位皇子在手,四年前就被封为贵妃,宫权也有一半在她手上。她也不急着再生。眼下最重要的是将两位皇子好好抚养长大。
因着膝下已有两子,四皇子长安如今已平安长到八岁,聪慧异常。
江山后继有人,官家手段不像剧中那般软和,偶尔手段强硬的让大臣心惊。
不过如今江山后继有人的局面,倒是让众人安定不少,也对未来有了更多期许。
王太师因着健体丹的缘故,打破了原剧的命运轨迹。五十多岁的他,身体硬朗,在朝中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衍凭借这几年翰林院出色的表现,顺利晋升为翰林院侍读,前途一片光明。
可王太师却有着更为长远的考量,他提议王衍外放做官。
“在翰林院虽好,但只有历经地方磨砺,积累更多经验,方能为日后的仕途打下基础。”王太师语重心长地对王衍说道。
王衍虽对京城有诸多不舍,但也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正准备递折子申请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