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唐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个叫王鲁的官员,在衙门里当差。这王鲁啊,可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主儿,平日里就爱干些贪赃枉法的勾当,只要有人送来贿赂,他就把法律抛到九霄云外,照单全收,活脱脱一个“法外狂徒”。
有一天,衙门里像往常一样,迎来了一张状纸。可这张状纸可不简单,它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王鲁的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原来,这张状纸是来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收受贿赂的。
王鲁怀着忐忑的心情,缓缓展开状纸。这一看不要紧,他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仿佛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状纸上所罗列的种种罪状,简直就像是他自己平日里作恶的“罪行清单”,一条条、一件件,都和他平时干的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如出一辙。
王鲁越看越心惊,越看越害怕,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脸色变得煞白,就像一张被揉皱的白纸。他一边哆哆嗦嗦地看着状纸,一边嘴里嘟囔着:“这……这哪是告我的部下啊,这分明就是在说我嘛!”那声音,细若蚊蝇,带着无尽的恐惧和慌乱。
此时的王鲁,完全慌了神,脑子里一片空白,早把状纸该怎么批复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他的手抖得厉害,状纸在他手中就像一片飘摇的树叶,随时都可能掉落。
其实,这张状纸上就写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你告状人的目的本来是想打地上的草,可我王鲁呢,就像藏在草里的蛇一样,被你这一举动吓得心都跳到嗓子眼儿了。
“打草惊蛇”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最初啊,它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剑,用来比喻惩罚了某一个人,却让另外一个人心里有了警觉,提前做好了防备。后来呢,它的意思又有了延伸,就像一棵不断生长的大树,用来比喻行动不够谨慎、周密,结果不小心惊动了对方,就像在草丛里走路,不小心踩到了蛇,把蛇给惊跑了。
它的反义词是“欲擒故纵”,就好比猎人抓野兽,先故意放开它,等它放松警惕再一把抓住。举个例子吧,警方为了抓住那些狡猾的歹徒,在守候多日的时候,就像一群耐心等待猎物的猎人,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就是怕打草惊蛇,让那些歹徒像受惊的兔子一样溜走了!
咱们在做比较重要的事情之前,可得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一样,做好严密的规划。可不能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要是行动不慎,惊动了对方,让对方像受惊的小鸟一样飞走了,那可就前功尽弃!
### 车水马龙
东汉时期,汉章帝刘炟的母亲马太后,是一位深明大义、贤良聪慧的女性。
有一年,汉章帝打算依照汉朝旧例,给马太后的兄弟们加官进爵。然而,马太后坚决反对。她认为娘家人不应凭借自己的地位而获取特殊的官职与爵位,这样不利于朝廷公正用人。
第二年夏天,全国遭遇了特大旱灾。当时,一些迷信的大臣竟将此归咎于皇帝未给马太后的兄弟们加官进爵,认为这是上天降下的惩罚。于是,众多官员再次纷纷上书,请求为马太后的兄弟们封官。
面对这种情况,马太后依然不为所动,她义正辞严地说道:“那些提出要给我兄弟们封爵的人,都是想借此讨好我,从而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我身为太后,平日里一直节衣缩食,身边伺候我的人也十分简朴。我这么做,就是想以身作则,为下面的人树立一个好榜样。我本以为娘家人知道后会效仿我,可他们却毫不在意,甚至还嘲笑我。前几天我路过娘家,看到去家里请安问好的人络绎不绝,车马来往不断,就像流水游龙一般,热闹非凡、繁华至极。家里的佣人穿着考究,连给我驾车的马夫都自叹不如。我对他们实在是太了解了,他们只知自己享乐,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听了马太后这番话,那些主张给马太后兄弟们加官进爵的人,再也不敢提及此事了。
后来,“车水马龙”便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用来形容街道上行人车马很多,非常繁华热闹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