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脚下,一处不为外界所知的秘密设施深处。这里是“筑城者”的总部指挥中心,与其说是一个情报机构,不如说更像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科研中心。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正以多窗口形式展示着“巡天七号”遭遇事件的全部数据流:扭曲的雷达回波、高倍光学镜头捕捉到的模糊黑色飞行器影像、被干扰的电磁频谱记录,以及“巡天七号”自身传感器记录的异常参数。
“筑城者”负责人,代号“泰山”,一位头发花白但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的老者,正背着手站在屏幕前。他的身边,聚集着“筑城者”最顶尖的分析专家,以及来自空天军技术局的几位资深工程师。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低压。
“同志们,”泰山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巡天七号’遇到的事情,绝不是偶然。我们要从这些碎片里,把敌人的影子给我揪出来。”
第一组,轨迹分析。
一位年轻的女分析师指着屏幕上被重构出的飞行器轨迹三维模型:“目标机动性极其异常。急停、直角转向、超高加速度……这完全违背了常规空天动力学。我们对比了所有已知在役的有人\/无人飞行器,包括美国x-37b、我们的‘神龙’系列,均无法匹配。”
她调出另一组数据:“但是,我们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发现这种机动模式,与理论上采用超导电磁矢量推进系统的可能性高度吻合。这种技术能提供近乎瞬间的推力转向,是目前已知化学推进和离子推进无法实现的。而根据我们掌握的零星情报,日本在超导应用领域,尤其是在材料学和工程化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二组,信号特征剖析。
一位电子战专家接着汇报:“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非常独特,是一种复合了脉冲跳频和神经网络自适应调制的复杂模式,极具隐蔽性和抗干扰性。我们的数据库里没有直接匹配项。”
他放大了一段频谱图:“但是,我们捕捉到了几个极其短暂的、特征明显的‘旁瓣’信号。经过深度挖掘和比对,其底层编码结构与五年前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日本东京大学一个实验室发表的关于‘高鲁棒性空间通信协议’的论文中提到的理论模型,有高度相似性。虽然对方做了大量伪装,但数学上的‘指纹’很难完全抹去。”
第三组,材料与外形分析。
光学影像虽然模糊,但经过超级计算机的增强和渲染,飞行器的轮廓逐渐清晰:扁平、棱角分明、表面异常光滑。
材料科学家发言:“根据其雷达反射截面和光学隐身特性推断,其表面涂层或蒙皮,极可能采用了基于纳米多层复合结构的先进隐形材料。这种材料能有效吸收和散射特定波段的电磁波。巧合的是,我国材料学界一直密切关注日本在碳纳米管和超材料领域的研究,他们的一些前沿论文所描述的理想材料特性,与这次观测到的效果非常接近。”
第四组,情报印证。
这时,一位机要秘书匆匆走入,将一份绝密电文递给“泰山”。“泰山”快速浏览后,眼神变得更加锐利。他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
“我们一位代号‘深蓝’的同志,冒死从海外传回情报。内容只有一句话:‘八岐已醒,其牙为隼’。”
“八岐……”一位熟知日本文化的分析师低声惊呼,“日本神话中的八头巨蛇!这很可能是一个代号!”
“隼,”另一位接口道,“正是那种高速、敏捷的攻击性鸟类。这与我们遇到的飞行器特征完全吻合!”
所有的线索,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在这一刻被“深蓝”的情报这根线串了起来。
泰山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专家。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但更多的是一种真相大白后的凝重。
“结论已经很明显了。”泰山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中心里回荡,每个字都重若千钧,“骚扰‘巡天七号’的,是一种基于超导推进、高度隐形、智能化的新型空天战机或大型无人机。而其背后,指向一个我们之前严重低估了的对手——日本。”
他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
“更重要的是,能搭载和指挥如此先进飞行器进行远程挑衅的,绝不可能是一艘普通的驱逐舰或侦察船。它必然需要一个强大的母平台——一艘我们之前未知的、具备空天作战能力的母舰。”
消息被迅速整理成最高级别的绝密报告,直送最高统帅部。
当报告摆在几位核心领导人的案头时,所带来的震动是空前的。他们刚刚经历了与美国的惨烈空天大战,正在舔舐伤口、全力重建,并警惕着远方的地外信号。万万没有想到,在卧榻之侧,一个看似被“和平宪法”束缚的国家,竟然不声不响地磨砺出了一柄如此锋利的“武士刀”,并且已经悄无声息地抵近到了如此危险的距离。
“日本……‘神嗣’……”一位领导人看着报告中根据线索还原的母舰想象图,喃喃自语,“好一个‘守护’与‘洁净’。这分明是露出了獠牙。”
新的威胁,已经从模糊的阴影,变成了一个必须严肃面对的现实。中国的战略棋盘上,不得不立刻增加一个沉重而危险的棋子。东方的天空,阴云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