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夕阳把幸福里小区染成了暖黄色,便民服务站的玻璃门上贴着小胖画的 “爱心服务” 涂鸦,被夕阳照得格外显眼。李四蹲在门口,正用抹布仔细擦拭那把被他撬坏过螺口的扳手 —— 扳手的金属部分被磨得发亮,但螺口处的划痕依旧清晰,像在提醒他下午修水龙头时的莽撞。
他的心情还没从下午的懊恼中缓过来,手里的抹布擦得格外用力,指关节都有些发白。老周师傅给的那个小本子就放在旁边的折叠桌上,翻开的那一页画着老式一体水龙头的结构图,他已经看了不下十遍,可脑子里还是忍不住回放自己硬撬水龙头的画面,脸又不由自主地红了。
“小李,蹲在这儿擦什么呢?” 一个慈祥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四回头一看,张奶奶提着一个竹篮,正笑眯眯地站在门口,篮子里放着一摞刚蒸好的红糖馒头,还冒着热气。
“张奶奶,您怎么来了?” 李四赶紧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灰,有些不好意思地把扳手藏到身后 —— 他不想让张奶奶看到自己又搞砸了事情的 “证据”。
“刚蒸了点红糖馒头,给你们送几个尝尝。” 张奶奶走进服务站,把竹篮放在折叠桌上,刚要掀开盖布,就注意到李四通红的眼角和攥得紧紧的手,“怎么了这是?是不是修东西又遇到麻烦了?”
李四低下头,声音像蚊子哼一样:“下午帮刘大爷修水龙头,我把旧的整个撬下来了,装不回去,最后还是找物业周师傅来修好的……” 他说着,眼圈更红了,“我太没用了,总是给大家添乱。”
张奶奶听了,非但没生气,反而笑了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一条叠得整整齐齐的浅蓝色毛巾 —— 这是她昨天刚买的新毛巾,还带着淡淡的肥皂香味。“傻孩子,过来。” 她招手让李四靠近,然后拿起毛巾,轻轻擦了擦他脸上的灰尘,“没事没事,年轻人敢动手就好!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把家里的煤炉给捅漏了呢,你爷爷当时也没骂我,就说‘敢尝试就比站着看强’。”
李四愣了一下,没想到张奶奶还有这样的经历。他看着张奶奶布满皱纹却格外温暖的手,心里的委屈一下子涌了上来:“可我总是修不好,还得麻烦别人……”
“谁一开始就什么都会啊?” 张奶奶把毛巾递给他,让他自己擦手,“你忘了上次帮我修阳台水龙头了?虽然一开始喷了你一身水,但最后不也修好了吗?再说了,你比物业来得快多了!上次我家水管漏了,给物业打电话,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来;你呢,我刚到服务站喊一声,你立马就跟着我走了。”
“真的吗?” 李四抬起头,眼里带着一丝不确定 —— 他一直觉得自己修不好东西,从来没意识到 “来得快” 也是优点。
“当然是真的!” 张奶奶拍了拍他的胳膊,“邻居们找你们,图的就是个方便、贴心。你看,上次陈姐孩子没人带,你立马帮她联系张阿姨;王大爷买不动米,你二话不说就帮他扛上楼。这些事物业可不会管这么细。”
这时,翠花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刚买的蔬菜,看到张奶奶,笑着说:“张奶奶又给我们送好吃的啊?” 她放下蔬菜,注意到李四红红的眼睛,立刻就猜到了缘由,“是不是又在为下午的事懊恼?我刚才碰到刘大爷,他还说你特别负责,知道搞不定就赶紧找物业,没耽误事呢。”
“就是就是。” 王师傅也收拾好工具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刚修好的手电筒,“我年轻的时候修洗衣机,把电机都给烧了,业主差点让我赔,现在不也成了‘维修老手’?小李,别把犯错当成负担,当成学习的机会才对。”
张奶奶见李四的情绪稍微好了点,笑着说:“走,奶奶给你煮碗姜汤,刚才看你修水龙头时衣服湿了点,别感冒了。服务站的小厨房正好能用,我带了生姜和红糖。”
服务站的小厨房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电磁炉和几个锅碗瓢盆,是之前物业帮忙添置的,方便大家中午热饭。张奶奶挽起袖子,熟练地洗生姜、切片,翠花也过来帮忙烧开水,王师傅则坐在折叠桌旁,给李四讲老式水龙头的常见故障,拿着笔画示意图。
不一会儿,姜汤的香味就飘了出来。张奶奶把姜汤倒进一个粗瓷碗里,递到李四手里:“快趁热喝,喝了身子就暖和了。”
李四接过碗,姜汤冒着热气,暖乎乎的感觉从手心传到心里。他喝了一口,辛辣的生姜味混着甜甜的红糖味在嘴里散开,呛得他咳嗽了两声,但心里却格外踏实。“谢谢张奶奶,真好喝。”
“好喝就多喝点。” 张奶奶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喝姜汤,眼里满是慈祥,“以后修东西别着急,实在拿不准就多问问王师傅,或者喊我一声,我虽然不会修,但也能给你搭把手递个工具。”
正说着,小胖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幅新画:“李四叔叔,张奶奶!你们看我画的姜汤!” 画上面画着一个冒着热气的碗,旁边站着李四和张奶奶,笑得特别开心。
“小胖画得真像!” 张奶奶摸了摸小胖的头,“来,奶奶给你拿个红糖馒头吃。”
小胖接过馒头,咬了一大口,含糊地说:“李四叔叔,妈妈说你是勇敢的人,虽然修坏了水龙头,但敢承认错误,比我们班不敢承认打碎玻璃的小明强多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李四也忍不住笑了,心里的懊恼终于烟消云散。
这时,住在 4 号楼的李婶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小李,能不能帮我个忙?我家孙子把玩具车掉进下水道了,我捞了半天没捞上来,孩子哭得不行。”
李四放下姜汤碗,立刻站起来:“没问题李婶,我这就跟您去!” 他转身拿起工具箱,又想起什么,回头问王师傅,“王师傅,下水道捞东西需要用什么工具?我带个钩子行不行?”
王师傅点点头:“带个铁丝钩子,再拿个手电筒,应该就行。要是太深,别硬捞,咱们再想办法。”
“好嘞!” 李四跟着李婶往外走,脚步比刚才轻快多了 —— 张奶奶的姜汤和安慰像一股暖流,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来到李婶家,孩子还在哭,指着卫生间的下水道口:“我的挖掘机…… 呜呜……” 李四蹲下身,用手电筒照了照,看到玩具车的轮子卡在下水道的格栅里。他拿出铁丝,弯了个小钩子,小心翼翼地伸进去,勾住玩具车的把手,慢慢往上拉 —— 不一会儿,玩具车就被捞了上来。
“谢谢叔叔!” 孩子看到玩具车,立刻不哭了,拿着玩具车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李婶感激地说:“真是太谢谢你了小李!我刚才给物业打电话,他们说要等明天才能来,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
李四心里一动,想起张奶奶说的 “你比物业来得快”,笑着说:“不客气李婶,这都是小事。”
回到服务站时,天已经黑了。张奶奶还没走,正和翠花、王师傅一起整理快递。看到李四回来,张奶奶笑着问:“搞定了?”
“搞定了!就是玩具车卡得不太深,一勾就上来了。” 李四坐下,拿起剩下的姜汤喝了一口,还是暖乎乎的。
“你看,这不就挺好的吗?” 张奶奶说,“物业师傅技术好,但他们要管整个小区的事,不可能随叫随到;你就在服务站,邻居们有小麻烦,你几分钟就到了,这就是你的优势。”
李四点点头,终于明白了张奶奶的意思 —— 他可能不是技术最好的,但他是最贴心、最及时的。他拿起老周师傅给的小本子,认真地说:“我以后一定好好学技术,争取不仅来得快,还能修得好!”
大家都笑了起来。翠花端来一碗热面条:“快吃吧,刚才给你煮的,别饿肚子。”
王师傅也说:“明天我教你怎么拆老式水龙头的阀芯,咱们把常见的型号都练一遍,以后就不怕了。”
张奶奶看着大家热热闹闹的样子,满意地笑了:“你们这个服务站啊,就像一家人一样,真好。我以后没事就来给你们送点吃的,也算我为大家出点力。”
晚上八点多,张奶奶才提着空竹篮回家。李四送她到楼下,张奶奶回头说:“小李,别再为下午的事纠结了。以后有事还找你,你比物业来得快,我们信得过你。”
“我知道了张奶奶,您慢走!” 李四站在楼下,看着张奶奶的背影消失在楼道里,心里暖暖的。
回到服务站,李四把今天的经历写在笔记本上,旁边贴上小胖送的画,还画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他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发了一条短视频:“谢谢张奶奶的姜汤和安慰!原来‘来得快’也是我的优势,以后一定更用心地为邻居们服务,既快又好!”
不一会儿,评论区就热闹起来了:
“张奶奶太暖心了!小李加油!”—— 陈姐
“确实比物业来得快,上次我家快递到了,小李立马帮我代收了!”—— 李婶
“明天教你修老式水龙头,我带工具过来!”—— 王师傅
李四看着这些评论,嘴角忍不住上扬。他走到门口,看着小区里亮起来的万家灯火,每一盏灯都透着温暖。他知道,自己可能还会犯错,但有张奶奶这样的邻居包容,有翠花、王师傅这样的伙伴帮忙,他一定能越来越能干。
他回到服务站,拿起老周师傅给的小本子,借着灯光认真地看了起来。窗外的月光照进来,洒在他的笔记本上,也洒在他专注的脸上。他暗暗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好好跟着王师傅学技术,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夜深了,李四锁上服务站的门,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秋天的凉爽,却吹不散他心里的暖意。他摸了摸口袋里张奶奶给的那条新毛巾,柔软的触感让他格外安心。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条毛巾,更是邻居们的信任和鼓励。
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李四遇到困难,想起张奶奶的姜汤和那句 “你比物业来得快”,就会重新充满力量。而便民服务站,也在这份温暖的邻里情中,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 —— 因为这里不仅有贴心的服务,更有家人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