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晴妈妈回老家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苏晴和周伟正式开启了双职工自己带娃的模式。他们学着韩彻林潇南的样子,白天把初初送到靠谱的托管中心,下班后再匆匆赶去接。
有时候两人都要加班,林潇南就会主动把初初接回自己家,和阿叙一起吃饭玩耍。苏晴心里过意不去,提着水果上门道谢时,林潇南总是笑着摆手:“跟我还客气什么?一个羊是带,两只羊一起赶,他们还有个伴儿,我们阿叙不知道多喜欢有个小跟屁虫呢。”
这话让苏晴心里暖暖的,也更加佩服林潇南的豁达和能干。
真正自己接手,苏晴才深切体会到“妈妈”这个词背后,藏着多少细碎到容易被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责任。换季时节,别的同事在讨论新款的秋装,她脑子里盘算的是:
“初初的裤子好像短了一截,脚踝都露出来了。”
“这双鞋他穿的时候脚趾头是不是有点顶了?”
“袜子好像都有点紧了,内裤也该换大一码了。”
“水杯用了这么久,该换个新的了。”
“面霜快见底了,沐浴露也该买了,游泳课的费用是不是该续了?”
这些琐碎的事情,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填充着她工作之余的所有缝隙。她看着手机里记录的备忘事项,长长的一列,都是关于初初的。
相比之下,他们家的周警官在这方面就显得“粗枝大叶”许多。他爱儿子,可以陪初初疯玩,把他扛在肩膀上满屋子跑,但在这些生活细节上,他远没有韩彻那种近乎本能的细腻和主动包办。韩彻是林潇南还没想到,他就已经默默做好了。而周伟,往往需要苏晴的提醒,或者直到问题出现(比如孩子因为裤子短了着凉),他才会后知后觉。
苏晴偶尔也会觉得累,会在深夜看着身边酣睡的周伟,心里泛起一丝无奈的酸涩。但她也理解,周伟的工作性质不同,他的神经必须时刻绷紧在更大的案件和社会责任上,回归家庭时,这种精细化的模式确实需要切换。
周伟并非毫无察觉。他有时会看到苏晴对着手机清单蹙眉,有时会听到她半夜还在客厅窸窸窣窣地整理第二天孩子要用的东西。他知道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
一天晚上,苏晴刚把初初哄睡,揉着发酸的肩膀走出儿童房,就看到周伟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个……有点厚度的信封。
“老婆,辛苦了。”他把信封递过来,语气带着点笨拙的诚恳,“我的……嗯,‘活动经费’,都在这儿了。你看初初缺什么,或者你想买什么,随便用。”
苏晴愣了一下,接过信封,看着里面那叠不算薄的钱,再看看周伟那带着点愧疚又试图用物质弥补的表情,一时间哭笑不得。她知道,这大概是他攒了挺久的那点“私房钱”了。
她没客气,收下了信封,却故意板起脸:“周警官,以为用钱就能打发我了?”
周伟立刻正色:“不是打发!是……是慰问!是支持!”
苏晴看着他紧张的样子,终于忍不住笑了,把信封放到一边,坐到他身边,靠在他肩膀上:“算了,看在你态度还算端正的份上。知道你忙,心里有这个家就行。这些细碎的事,我做惯了,也没什么。”
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下来:“就是有时候,真挺羡慕潇南姐有韩教官那么个‘全能辅助’。”
周伟搂住她,沉默了片刻,然后非常认真地保证:“我学。我以后尽量多留心。韩彻能做到的,我……我争取也能做到一点。”
看着他如临大敌、仿佛在立军令状的样子,苏晴心里那点小委屈彻底烟消云散。她亲了亲他的脸颊:“好啦,不用勉强。你有你的好。咱们家就这样,分工合作,也挺好。”
她知道,婚姻从来不是比较,而是磨合与互补。周伟或许给不了韩彻式的无微不至,但他会用他的方式,比如上交全部“私房钱”,比如笨拙地学习冲奶换尿布,比如在深夜里给她一个安稳的拥抱,来践行他的爱与责任。
而这些,对于在育儿路上奔波忙碌的苏晴来说,同样是照亮琐碎生活的、不可或缺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