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区非遗公益支教计划启动一个月后,陈曦收到了支教志愿者发来的一段视频:镜头里,海拔两千米的大凉山小学操场上,二十多个孩子围坐在李阿婆身边,手里拿着彩色丝线,跟着老人学绣简单的太阳花;不远处,王师傅正手把手教男孩们劈竹丝,编小小的竹篮;周教授则蹲在地上,给孩子们讲皮影戏里“哪吒闹海”的故事,孩子们的笑声像山间的溪流,清亮又欢快。
看着视频里的画面,陈曦立刻在“忠犬联盟”群里发起提议:“咱们一起去山区看看孩子们吧,顺便把新募集的物资送过去。”消息刚发出去,伙伴们的回复就接连弹出——林砚舟说“我来安排行程和物资运输”,沈亦舟说“我联系车企准备公益车辆”,苏医生说“我多带点常用药和体检设备”,赵村长则说“我让村里的传承人再赶制一批小礼物”。一场“携手公益行”,就这样在默契中敲定。
出发:装满温暖的公益车队
出发那天清晨,五辆贴着手作公益LoGo的汽车停在传承馆门口,后备箱里塞满了各种物资:周教授新编写的《非遗启蒙绘本》(上面有传承人手绘的插画)、林砚舟采购的圆头剪刀和安全染料、沈亦舟联系企业捐赠的书包和文具、苏医生准备的儿童感冒药和体检仪、赵村长带来的竹编小玩具和苗绣香囊,还有李阿婆连夜绣的二十个太阳花胸针——每个胸针后面都绣着孩子的名字。
“这些竹编玩具是村里的老人们编的,连夜赶了三天,就想让孩子们能早点拿到。”赵村长一边帮着搬物资,一边说,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糯米糕,“山路远,孩子们可能没吃早饭,这个可以当点心。”
苏医生则仔细检查着体检设备:“山区孩子容易有营养不良、视力问题,我带了身高体重秤、视力表,还准备了维生素片,到时候给孩子们做个体检,有问题也好及时提醒家长。”
陈曦看着忙碌的伙伴们,心里满是暖意。以前做公益,她总担心力量单薄,而现在,有“忠犬联盟”一起出力,每个人都把公益当成自己的事,把孩子们的需求放在心上,这些装满物资的汽车,更像是装满了大家的真心。
抵达:山间课堂的欢声笑语
经过六个小时的车程,公益车队终于抵达大凉山小学。车子刚停稳,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小脸上满是好奇又期待的神情。当林砚舟把印着皮影图案的书包分给孩子们时,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怯生生地问:“阿姨,这个书包上的小人,就是能在幕布上动的皮影吗?”
“是啊,等会儿周爷爷就教你们做皮影好不好?”陈曦蹲下来,帮女孩背上书包,还把李阿婆绣的太阳花胸针别在她的衣服上,“这个胸针是李阿婆特意给你绣的,上面还有你的名字呢。”女孩摸了摸胸针,眼里瞬间亮了起来,小声说了句“谢谢阿姨”。
接下来的两天,伙伴们各司其职,把山间小学变成了热闹的非遗课堂:
? 周教授的皮影课:他带着孩子们用硬卡纸做皮影,教他们给“孙悟空”“嫦娥”涂颜色,再用细木棍做手柄。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做的皮影在幕布上动起来时,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欢呼,一个小男孩拉着周教授的衣角说:“爷爷,我以后要做最好的皮影,让山外面的人也看看!”
? 沈亦舟的“赛车+非遗”互动:他带来了迷你赛车模型,教孩子们在车身上贴自己剪的剪纸图案,还跟孩子们约定:“等你们学好非遗技艺,以后可以给真正的赛车做装饰,让全国的人都看到你们的作品。”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手里的剪刀也握得更紧了。
? 林砚舟的课程规划:他和学校老师一起,制定了“长期非遗教学计划”——每月安排一次志愿者支教,每季度举办一次非遗作品展,还在学校设立了“非遗角”,摆放孩子们的作品和手作公益捐赠的工具,让非遗学习能一直延续下去。
? 苏医生的健康守护:他在教室里搭起临时体检点,给全校120个孩子做体检,记录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视力情况。发现有三个孩子视力不好,他立刻给他们配了临时的矫正眼镜,还教孩子们做眼保健操;看到有孩子营养不良,他把带来的维生素片分给老师,叮嘱每天给孩子吃一片,还留下了营养食谱。
? 赵村长的“非遗故事会”:他坐在操场的大树下,给孩子们讲村里传承人学手艺的故事——李阿婆年轻时怎么练苗绣,王师傅怎么克服困难学竹编,听得孩子们入了迷。一个孩子问:“爷爷,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厉害吗?”赵村长笑着说:“只要你喜欢,肯坚持,一定可以!”
告别:约定与传承的种子
离开那天,孩子们拉着伙伴们的手,舍不得松开。小女孩把自己做的皮影塞给陈曦:“阿姨,这个哪吒送给你,你下次还要来教我们做皮影好不好?”男孩们则把编好的小竹篮递给沈亦舟:“叔叔,这个竹篮给你装东西,我们以后会编更大的竹篮!”
陈曦蹲下来,摸了摸孩子们的头:“我们一定会再来的,还要带更多好玩的非遗技艺来,你们也要好好学,以后把这些手艺教给更多人,好不好?”孩子们齐声回答“好”,声音响亮又坚定。
车子开动时,孩子们追着车跑,手里挥舞着自己做的非遗作品,直到车子变成山间小路上的一个小点。沈亦舟看着后视镜里的孩子们,感慨地说:“咱们这次来,不仅是送物资,更是给孩子们种下了传承的种子。”
周教授也点头:“是啊,这些孩子里,说不定以后就有非遗传承人,有了今天的接触,他们才会愿意去了解、去热爱这些老手艺。”
返程的路上,陈曦看着伙伴们疲惫却满足的笑容,心里满是坚定。她知道,这场“携手公益行”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未来,她会和“忠犬联盟”一起,把非遗公益支教扩展到更多山区,链接更多社会资源,让更多孩子感受非遗的温暖;他们还会在山区建立“非遗公益基地”,让传承人能定期去教学,让公益不再是“一次性的帮助”,而是“长期的陪伴与传承”。
夕阳西下时,公益车队行驶在山间的小路上,晚霞把天空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陈曦看着窗外的风景,想起孩子们的笑脸,突然明白:公益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是一群人的携手同行。有“忠犬联盟”一起,有传承人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助力,这份“非遗公益”的温暖,一定会像山间的蒲公英,随风飘散,在更多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让非遗的魅力,在代代相传中,永远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