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队在西部荒原遭遇沙暴的消息传来时,凌瑶正在查看最新的物资清单——商队携带的粮食与工具虽有惊无险,但因道路被流沙阻断,延误了近十天。这让她意识到,仅靠临时开辟的土路和简易木筏,已无法满足日益频繁的贸易需求。于是,一场覆盖蛮荒的“交通革新”计划,就此提上日程。
首先是陆上交通的升级。凌瑶让玄烈带领白虎族与石牙部落的青壮,沿着贸易路线修建“蛮荒大道”——他们用石锤将路面夯实,在易滑的山坡路段铺上古木板材,在流沙区域则填入岩鼠部落挖掘的碎石,形成坚固的路基。托尔还带领矮人族打造了“轮轴马车”,用坚韧的橡木做车架,精铁做轮轴,车厢两侧加装防水帆布,既能载更多物资,又能抵御风雨。当第一辆马车在新修的大道上行驶时,原本需要三天的路程,如今一天就能抵达,商队的护卫们再也不用扛着物资在泥泞中跋涉。
为了让商队更安全,凌瑶还在大道沿途设立了“驿站”。每个驿站间隔半天路程,配备狐族的侦查员与羽族的向导——侦查员提前探查路线上的危险,向导则用特制的羽毛路标标记方向;驿站内还储存着粮食与清水,商队路过时能补充物资、修整休息。岩鼠部落的商队第一次在驿站歇脚时,首领看着温暖的火堆与充足的食物,感慨道:“以前走这条路,总怕遇到沙暴或野兽,现在有了驿站,就像有了多个‘临时家园’。”
水上航线的完善则更具挑战。沧溟与水宝带领河泽部落的族人,对蛮荒的主要河流进行勘探,标记出浅滩、暗礁的位置,在危险河段旁立下木质航标;他们还改良了“双用木筏”,在船底加装薄铁板增强耐用性,船尾安装可调节的木桨,既能顺流而下,也能逆流航行。最关键的是,羽族的飞禽成为了“空中向导”——羽族战士骑着驯化的飞鸟,在河流上空盘旋,遇到突发的洪水或漩涡,就用特制的哨声提醒船队,水上运输的安全性大幅提升。
随着水陆交通的完善,联盟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陆上商队能沿着蛮荒大道,将西荒的铁矿、南麓的草药运往东部;水上船队则能顺着河流,把东部的水产、青禾部落的谷物送到西部。甚至有商队尝试开辟“水陆联运”路线——在河流与大道交汇的据点,将物资从船上卸下,直接装上马车,原本需要中转多次的交易,如今一次就能完成。兔族的商队用这种方式,将采集的草药快速送到北部据点,及时缓解了当地的风寒疫情。
交通发展还带动了新职业的出现。“路修师”负责维护蛮荒大道,及时修补破损的路面;“航标员”定期检查水上航标,确保航线安全;“驿站管理员”则负责接待商队,记录物资运输情况。七宝们也对新交通充满好奇——力宝跟着托尔改造马车,尝试在轮轴上加装减震的藤蔓;水宝则跟着沧溟学习辨识航标,还画了一张简易的“河流地图”,标注出他发现的安全航线。
这天,凌瑶站在水陆交汇的“中转据点”,看着忙碌的景象——马车队有序地装卸物资,船队在河面上缓缓航行,驿站的族人正为商队准备食物。凤栖梧走到她身边,笑着说:“现在从南麓到西荒,最快五天就能到达,比以前快了整整一半。”
凌瑶点头,目光望向延伸至远方的蛮荒大道与河流:“交通是连接各族的血管,只有血管通畅,蛮荒的‘肌体’才能更有活力。”
夕阳下,商队的马车与船队渐渐远去,它们沿着新修的道路与航线,将联盟的物资与善意,送往蛮荒的每一个角落。这场交通革新,不仅缩短了地域的距离,更拉近了各族的心,让“蛮荒一家亲”的愿景,在车轮与船桨的转动中,慢慢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