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草药集团总部的顶楼会议室里,落地窗外的省城晨雾还未散尽,室内的智能灯光却已将长桌映得亮如白昼。段念衍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深灰色西装,指尖在全息投影屏上轻轻滑动,屏幕上跳动的“中药茶饮研发进度表”随之展开,每一项数据后都缀着小小的绿色对勾——唯有“核心原料活性稳定度”一栏,还停留在淡黄色的待验证状态。
他今年刚满三十,眉眼间依稀有陆衍的沉稳,却又多了几分属于新时代的锐利。西装内袋里藏着一枚小巧的银质U盘,里面存着空间黑土地最新的土壤检测报告——那是他上周趁着夜色进空间取样,用农大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分析出来的。报告显示,经过祖父陆衍优化的“空间土壤活化技术”,能让草药的有效成分比普通种植高出37%,这正是解决茶饮活性问题的关键。
“总裁,市场部反馈,年轻消费者对‘中药’的接受度还是偏低,担心味道苦涩,也怕有副作用。”研发总监陈教授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几分顾虑,“我们做的‘薄荷金银花饮’样品,在大学城试销时,有六成学生说‘像在喝药’。”
念衍点点头,指尖轻点投影屏,切换出一组新的画面——空间里那片专门培育的矮株薄荷田。晨光透过空间的白雾洒在叶片上,晶莹的露珠里映着灵泉湖的碎影,叶片边缘泛着淡淡的荧光。“味道的问题,用空间薄荷解决。”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底气,“空间培育的薄荷,薄荷醇含量更高,但苦涩感会降低40%,我已经让人取了样品,今天就能送到实验室调配新配方。”
他顿了顿,又调出灵泉的水质报告:“至于副作用,我们用灵泉水作为提取溶剂。祖父留下的笔记里写过,灵泉水有‘中和草药寒性’的作用,之前奶奶(筱棠)用灵泉水煮的草药,从来没有出现过肠胃不适的情况。下周我们送一批新样品去省食药监局检测,活性稳定度和安全性,都会达标。”
会议室里静了片刻,随后响起低低的赞同声。陈教授看着屏幕上那片泛着荧光的薄荷田,眼神里满是惊叹——他跟着念衍工作五年,只知道段家有“特殊的种植技术”,却从未见过这背后的“空间”,但每次用段家提供的“特殊原料”做实验,结果都远超预期。
念衍关掉投影,拿起桌上的保温杯——里面是母亲筱棠早上给他泡的“空间枸杞茶”,暖意在喉咙里化开,让他想起小时候跟着奶奶在空间里摘枸杞的场景。那时候奶奶总牵着他的手,蹲在枸杞丛前说:“念衍,空间里的草药不是用来赚钱的,是用来帮人的。以后你接了班,要让更多人知道,中药也能很年轻,很有用。”
他拿出手机,点开那个只有段家核心成员才有的“空间管理App”。屏幕上,空间的实时画面清晰可见:灵泉湖边的机械臂正在自动收割金银花,黑土地上的传感器实时传输着土壤湿度和温度数据,甚至能精确到每一株草药的生长状态。这是去年他和父亲明辉一起研发的“智能空间系统”,将祖父的机械空间技术与现代物联网结合,让空间管理不再需要“亲自进入”,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App弹出一条消息,是妹妹念棠发来的:“哥,我带学生去清溪村小学了,空间里的‘矮株玉米’种苗带来了,孩子们很喜欢,说要种在学校的小菜园里。”后面还附了一张照片——清溪村小学的土操场上,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围着念棠,手里捧着绿油油的玉米苗,脸上满是好奇。
念棠今年也三十岁,在省城师范大学当副教授,主授“乡村教育”。她继承了祖母筱棠的温和,也有着母亲陆瑶的爽朗。上周她跟念衍说,想带学生去清溪村实践,让城里的孩子看看“粮食是怎么长出来的”,也让村里的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念衍立刻从空间里培育了一批矮株玉米——这种玉米是祖父陆衍用“空间种苗优化技术”培育的,成熟期短,株型矮,适合在小菜园里种植,正好给孩子们当“观察作物”。
念衍给念棠回了条消息:“种苗不够再跟我说,空间里还有一批。另外,我让木工坊的人送了几套‘儿童木工工具’去学校,你带孩子们做做小凳子,也算传承爷爷(明杰)的手艺。”
放下手机,念衍看着窗外——晨雾已经散了,阳光洒在省城的高楼大厦上,远处的农科院大楼隐约可见。他想起上个月祖父陆衍病重时,拉着他的手说的话:“念衍,我和你奶奶这辈子,用空间护了家,也护了清溪村。现在交给你,要护得更广,不仅是段家,还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中药年轻化是好事,让年轻人爱上中药,就是在护我们的根。”
“总裁,生产部问,新配方的茶饮什么时候可以批量生产?”助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念衍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人群。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已经来了。“告诉生产部,下周检测报告一出来,就启动批量生产。”他的声音里带着少年时在空间里奔跑的朝气,也有着接过家族重担的沉稳,“另外,通知市场部,这次的茶饮,我们要在包装上印上‘清溪村种植基地’的名字——让大家知道,这些好喝的茶饮,来自奶奶当年守护的那个小山村。”
与此同时,清溪村小学的小菜园里,念棠正手把手教孩子们种玉米苗。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捧着玉米苗,仰着头问:“段老师,这玉米苗会长得像你说的‘能结出甜玉米’吗?”
念棠笑着点头,指尖轻轻碰了碰玉米苗的叶子——那叶子上还带着空间的淡淡暖意。“会的。”她看着孩子们认真挖坑、浇水的样子,想起小时候奶奶带她在空间里种玉米的场景,“等玉米成熟了,我们煮玉米吃,到时候还能送给村里的爷爷奶奶。”
阳光洒在小菜园里,玉米苗的叶子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是在回应孩子们的期待。不远处的村委会门口,挂着“段氏草药集团清溪村种植基地”的牌子,那是念衍上个月刚立的——他要让清溪村,这个承载了段家两代人记忆的小山村,成为“中药年轻化”的起点,也成为家族精神传承的根。
念衍在办公室里收到小菜园的实时照片时,正看着新打印出来的“中药茶饮上市计划”。照片里,妹妹念棠和孩子们的笑脸格外明亮,玉米苗在阳光下泛着绿光。他拿起笔,在计划的最后添了一行字:“首批茶饮,捐赠10万瓶给乡村学校,让孩子们喝到健康的味道。”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段氏草药集团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念衍知道,这面旗帜,不仅承载着祖父祖母的心血,也承载着属于他们这一辈的使命——让空间的力量,在新时代里绽放出新的光芒;让家族的传承,在产业创新里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