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魔城的后勤营地刚卸下新到的物资,柳莹儿便注意到角落里的异常。少年阿牛正蹲在药材堆前,指尖轻轻拂过一捆沾着浩然气的艾草 —— 那是昨夜苏清雪刚净化过的灵草,寻常凡人触之只会觉得温热,可阿牛的指尖竟萦绕着细碎的白芒,原本有些蔫枯的艾草竟在他触碰下重新挺起叶片。
“阿牛,你在做什么?” 柳莹儿放轻脚步走过去,目光落在他泛着微光的指尖。昨夜码头分别时,孟小凡特意嘱咐她留意这少年,此刻所见让她心头一跳 —— 这景象,竟与当年孟小凡初遇儒侠印时如出一辙。
阿牛慌忙收回手,指尖的白芒瞬间消散,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晕:“柳姑娘,这草摸起来暖暖的,像揣了个小太阳,我想着能不能让它长得精神些。” 他搓了搓手,又指了指旁边的伤药箱,“还有这些贴着黄符的药瓶,我靠近时总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柳莹儿眸光一凝。那些黄符是孟小凡亲手绘制的浩然气符,专为稳定药气所用,寻常无灵根者别说感应气息,靠近时甚至会因灵气冲撞感到不适。她立刻从怀中取出一枚备用的气符:“你试试握住这个。”
阿牛依言将符纸攥在手心,瞬间睁大了眼睛。符纸并未像往常一样激发灵光,反而化作一缕温润的气流顺着他的掌心游走,丹田处那股昨夜出现的暖流感再次浮现,这次竟清晰得像有溪水在缓缓流淌。“姑娘,这里面好像有东西在跑。” 他惊喜地按住小腹,“暖暖的,一点都不疼。”
柳莹儿再也按捺不住,拉起阿牛的手腕就往藏书阁走:“快跟我来,有位大人物要见你。” 穿过营地时,路过的弟子们纷纷侧目 —— 谁也想不到,这个连灵根都没有的搬货少年,竟能让柳姑娘如此郑重。
藏书阁内,孟小凡正对着陈景的旧物出神。案上摊着那本《论语》,夹着桃花的书页旁写着一行小字:“侠道之兴,不在根骨,在赤心。” 听到脚步声,他抬头望去,正见柳莹儿带着阿牛进来,少年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枚气符,指尖的白芒尚未完全褪去。
“盟主,您看!” 柳莹儿将阿牛推到案前,语速飞快地讲述着营地的异象,“他无灵根却能引动浩然气,和您当年一模一样!”
孟小凡的目光落在阿牛身上,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短褂,裤脚还沾着草屑,面对自己时虽有些拘谨,眼神却亮得像淬了光,没有丝毫怯懦。他想起十六岁那年,自己也是这样站在师父面前,攥着半块破碎的儒侠印,连引气入体都做不到。
“阿牛,你可知这符纸上的气息是什么?” 孟小凡拿起案上的儒侠印,玉印刚一现身,阿牛就猛地睁大了眼睛,下意识地往前凑了半步。
“它在叫我。” 阿牛指着儒侠印,语气带着孩童般的笃定,“和艾草、药瓶里的气息一样,都是暖暖的,像…… 像娘生前给我暖手的汤婆子。”
这话让孟小凡心头一软。他当年初见儒侠印时,也曾觉得那股气息像极了已故母亲的怀抱。他起身走到阿牛面前,指尖凝聚起一丝微弱的浩然气:“试着跟着它走。”
气丝刚触碰到阿牛的眉心,少年就闭上了眼睛,呼吸渐渐变得绵长。不同于修士引气时的灵气暴涨,阿牛的周身只萦绕着淡淡的白芒,丹田处的暖气流竟顺着孟小凡的气丝缓缓转动,虽微弱却异常坚韧 —— 这正是《养气诀》中 “以心养气,而非以骨纳气” 的雏形。
“真是块璞玉。” 苏清雪端着茶进来,见此情景轻声赞叹,“仁心术能感应到他体内的气脉虽浅,却与浩然气完美相融,是天生的侠道胚子。”
孟小凡收回手,望着仍在闭目感应的阿牛,眼中满是期许:“阿牛,愿不愿意跟着我学本事?不是搬货的本事,是能保护别人的本事。”
阿牛猛地睁开眼睛,泪水瞬间涌了出来。他自小爹娘双亡,在街头乞讨时被柳莹儿收留,从未有人说过他能学 “保护别人的本事”。他重重磕头,额头撞在青石地上发出闷响:“师父!我愿意!我能吃苦!”
孟小凡扶起他,将那本《论语》递过去:“这本书记着侠道的根本,你先学着认字。” 又取出一卷泛黄的绢册,“这是《养气诀》,共分三境 —— 初境养神,以心感气;中境通脉,以气养身;高境藏锋,以气护道。你无灵根,无法像常人般筑基,但此诀练至深处,亦可成就侠道。”
阿牛双手捧着绢册,指尖轻轻摩挲着 “养气诀” 三个字,突然想起什么:“师父,我昨晚搬药箱时,不小心撞了位师兄,他身上的符纸也钻进我肚子里了,是不是闯祸了?”
孟小凡闻言失笑,那正是他故意让弟子佩戴的引气符,没想到竟歪打正着。他摸了摸阿牛的头:“不是闯祸,是缘分。这《养气诀》第一境,就要靠你这份天生的感应去悟。”
正说着,秦亦柔掀帘而入,手中捧着几本残破的古籍,神色凝重:“孟小凡,你快看看这个!” 她将最上面的古籍摊在案上,泛黄的书页上画着狰狞的天魔与开裂的天穹,“魔心殿古籍记载,天魔并非本土生灵,而是来自‘域外裂隙’。”
阿牛好奇地凑过去,刚靠近古籍,上面的天魔图案竟微微震颤,散发出的阴邪气息却被他周身的浩然气自动弹开。秦亦柔眼中闪过诧异:“这孩子…… 竟能天然克魔?”
“先不说这个。” 孟小凡的目光落在古籍的注解上,“上古侠修以‘补天石’封印裂隙,如今封印松动?” 他忽然想起落霞谷地图上的朱砂印记,“陈景先生的批注说落霞谷有‘补正魔鸿沟’的传承,莫非……”
“有补天石碎片?” 苏清雪与秦亦柔异口同声道。
孟小凡握紧儒侠印,又看了眼正捧着《论语》认真翻看的阿牛,少年的侧脸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晕。落霞谷的远征尚未启程,侠道的传承已在这凡人少年身上生根;而天魔的根源,竟也藏在上古的封印秘闻里。
“莹儿,安排人继续筹备落霞谷物资。” 孟小凡站起身,目光扫过案上的古籍与绢册,“秦亦柔,你详细解读古籍,查清补天石的来历;阿牛,从今日起,每日卯时随我练气。”
阿牛立刻挺直腰板,响亮地应了一声:“是,师父!”
藏书阁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师徒二人身上。孟小凡望着少年认真的模样,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看到了侠道未来的微光。而古籍中关于天魔与补天石的记载,正悄然为这场落霞谷之行,蒙上一层更厚重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