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盯着屏幕上的那行字,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没有立即回复。办公室里只剩下空调低沉的运转声,墙上的时间线在灯光下清晰可见,红笔圈出的编号像一道未解的标记。
他合上旧笔记本,起身时顺手将打印的问答记录和服务器日志收进文件夹。父亲那份泛黄的手写复印件被他夹在中间,纸页边缘微微翘起。走出办公室前,他拨通了周正言的电话。
“我需要开个会。”
半小时后,会议室的白板已被贴满便签。林远把三份材料并列展开:神秘邮件的原始内容、两轮问答的截图、父亲时间线复印件的局部放大图。他在白板上画了一条横线,从左到右标注“信息链完整性”。
“问题不是它真不真,”他说,“而是我们接不接。”
老陈坐在靠门的位置,双手搭在膝盖上,指节粗大,皮肤皲裂。他看了眼投影,低声说:“这种事我见过。当初那个调解员也是这么找上我的,说能帮我拿回合同原件。结果呢?人没影了,证据也没了。”
没人说话。
陈默推了推眼镜,声音很轻:“但这次不一样。标签的颜色、位置、字样——这些细节不在档案系统里,也不在公开流程中。只有经手人才知道。”
“所以才更危险。”老陈抬起头,“他们要是想骗人,就会挑这种没人能验证的事来说。”
周正言一直没开口,直到林远把三种可能性写上白板:悔改者、失势者、设局者。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才缓缓道:“不管他是谁,主动开口,说明他有需求。而我们的优势是——我们可以等。”
林远点头。“所以我们不急着回应。先评估,再决定怎么做。”
会议转向风险分析。一名助理提出担忧:若对方是内部人员,一旦接触暴露,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另一人则担心加密通道是否绝对安全,毕竟技术总有漏洞。
“设备用陈默给的。”林远说,“离线录音,本地存储,不联网。每次沟通留痕,但不留迹。”
“可万一他要求见面呢?”有人问。
“不见。”周正言说得干脆,“任何形式的线下接触都免谈。要谈,就在数字通道里,全程可控。”
讨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有人坚持拒绝接触,认为任何风险都不值得冒;也有人认为这是突破旧案的关键窗口,不应轻易放弃。意见僵持不下。
林远走到白板前,在三种动机下方分别列出对应的风险等级和应对策略。然后他写下第四项:“我们的底线是什么?”
答案很快浮现:不能泄露现有调查进展,不能让团队成员陷入被动,不能破坏司法程序的合规性。
“那就定三条原则。”他说,“第一,只问身份验证类问题,不涉及实质内容;第二,所有沟通必须通过加密路径,且自动存档;第三,一旦对方提出超出范围的要求,立刻终止联络,并启动备案机制。”
会议室安静下来。
老陈看着那些规则,慢慢松开了紧握的拳头。“你要问什么?”
“标签上的字是谁写的。”林远说,“如果他知道笔迹来源,那他就真的碰过那份文件。”
“可就算他说对了,也不能全信。”陈默提醒,“也许他是被安排来演这出戏的。”
“我知道。”林远把笔放下,“所以我们不会推进下一步,除非确认他是孤线联系,没有上级指令痕迹。”
周正言站起身,拍了拍外套褶皱。“按这个流程走可以。但我得提醒你——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
会议结束前,林远在白板最下方写下一句话:“信一半,防全部。”
众人陆续离开。老陈走之前停下脚步,看了眼墙上那条密密麻麻的时间线,低声说:“你爸当年查案子,也是这样一步步来的。”
林远没应声,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回到办公室,他打开备用电脑,重新连接跳转服务器。界面显示连接正常,传输路径稳定。他调出回复框,光标闪烁。
手指落在键盘上,他输入:“标签上的字,是谁写的?”
话还没发,他又删掉,重新组织措辞。最终改为:“你看到的那个‘存阅’二字,是手写还是打印?如果是手写,执笔者惯用哪只手?”
发送延迟设定为八分钟后。足够留下操作记录,又不至于显得迫不及待。
他关闭所有页面,将设备断电,放进抽屉锁好。桌面上只剩台灯、一杯凉透的茶,以及摊开的应急预案文档。其中一页标注了异常信号清单:提及未公开信息、诱导提供证据、暗示高层背景……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助理发来的消息:社区讲座的照片已整理完毕,宣传稿待审核。
林远点开附件,滑动查看。一张照片里,他站在老院子中央讲话,身后是斑驳的砖墙和垂下的晾衣绳。另一张拍到了后排的老陈,手里拿着宣传册,目光落在他身上,没有看镜头。
他退出相册,把手机翻面扣在桌上。
再次打开电脑,服务器状态日志显示,对方终端仍在活跃区间。这意味着,那头有人在等。
他取出纸笔,写下几个关键词:笔迹方向、墨色深浅、纸张磨损。这些都是普通人不会注意的细节,却是判断真实性的关键。
然后他翻开父亲的旧案卷宗,找到一页边缘有批注的调解记录。字迹偏左倾斜,墨水略显干涩——那是惯用右手的人写的。如果对方回答“左撇子所书”,那答案就可能是伪造的。
他把这张纸夹进文件夹,放在键盘旁边。
屏幕上的回复框依旧空白。定时程序尚未触发。他知道,这一问出去,可能会引来真正的线索,也可能招来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
但他必须问。
窗外夜色浓重,写字楼多数楼层已熄灯。远处一辆公交车驶过,车灯扫过墙面,短暂照亮了时间线上那个被红笔圈住的编号。
林远坐直身体,重新检查了一遍加密路径的日志记录。确认无误后,他移动鼠标,点击“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