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剑桥的加冕礼
二零零一年初夏,剑桥的空气里弥漫着康河温润的水汽,混着几百年古老学院石墙上青苔的潮湿气息,还有草坪被修剪后留下的清新草香。阳光透过云层,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将这座学术之城衬得愈发静谧而典雅。
一辆没有悬挂牌照的黑色劳斯莱斯幻影,缓缓停在国王学院门口。车身线条流畅而庄重,漆黑的车漆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一滴不小心滴入古典油画的现代墨水,与周围哥特式建筑的尖顶、爬满藤蔓的石墙形成鲜明对比,却又透着一种奇异的和谐。
陈峰从车上走下来,动作从容而优雅。他今天穿着一件Loro piana的浅灰色亚麻外套,质地柔软却挺括,内搭白色衬衫,没有系领带,领口随意地敞开两颗扣子,少了几分商界的锐利,多了几分闲适。脚下的牛津皮鞋踩在被雨水打湿的鹅卵石路面上,竟没有发出一丝声响,仿佛他的到来,本就该如此安静。
参议院大厅——剑桥大学举行学位授予仪式的圣殿,此刻正敞开着厚重的木门。这座以哥特式风格建造的大厅,穹顶高耸,彩绘玻璃窗折射出斑斓的光线,墙壁上挂着历代学术泰斗的肖像,空气中都仿佛沉淀着百年的智慧与庄重。
可今天,这里没有拥挤的观礼人群,没有兴奋的毕业生家属,也没有此起彼伏的欢呼与掌声。整座宏伟的大厅空旷得像一个巨大的回音室,只有一位穿着猩红色学位袍的白发校长,和两排坐在长椅上的学院院士。他们神情复杂,看向门口的目光里带着几分探究与敬畏,像一排被重金请来的昂贵背景板,安静地衬托着这场特殊的仪式。
陈峰是唯一的观众。他没有走到一楼,而是沿着旋梯走上二楼的环形走廊,凭栏而立,俯瞰着楼下那片被他“包场”的神圣之地。他的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从容,仿佛眼前这座百年学府的圣殿,也只是他版图中的一部分。
林嘉欣就站在大厅的正中央。她穿着一身黑色的硕士学位袍,袍角垂到脚踝,胸前是剑桥独有的白色毛领,衬得她肤色愈发白皙。那顶黑色的硕士帽戴在她的头上,遮住了些许刘海,露出光洁的额头。曾经,她在金马奖舞台上因为获奖而哭花妆容的脸庞,此刻写满了被知识与时间沉淀过的从容,眼神清澈而坚定,再也不见往日的青涩与脆弱。
白发校长手持一卷羊皮纸,用带着浓重英伦口音的拉丁语,缓缓念完了那段传承百年的古老祝祷词。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带着一种穿越时光的厚重感。念毕,校长郑重地将那卷用天蓝色丝带系着的羊皮纸毕业证书,递到林嘉欣的手中——那是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的学位证书,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荣耀。
林嘉欣握紧了那卷羊皮纸,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纸张的粗糙质感,还有残留着的校长掌心的温度。这卷证书,比她曾经获得的任何一座金像奖奖杯都更滚烫,因为它证明的,是她在演员身份之外,作为独立个体的努力与价值。
她抬起头,目光穿过空旷的大厅,越过那些表情各异的院士,精准地落在了二楼那个凭栏而立的男人身上。她知道,他一定会来,一定会站在她能看到的地方,见证她的成长。
陈峰没有鼓掌,也没有呼喊,只是对着她,缓缓举起了手中的香槟杯——杯中的琥珀色酒液在光影下泛着光泽。这是一个无声的祝贺,也是一个属于他的、君临天下般的肯定。
简短的典礼很快结束,穿着猩红色学位袍的校长率先起身,对着陈峰的方向微微颔首,然后带着两排学院院士,被礼貌地请出了大厅。整座参议院,只剩下他们两个人,还有从穹顶彩绘玻璃窗投下的一片斑驳光影,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陈峰从旋转楼梯上走下来,脚步缓慢而沉稳,一步一步,像在巡视自己的领地。他走到林嘉欣面前,空气中瞬间弥漫开她身上学位袍散发的淡淡书卷气,混合着她发间淡淡的栀子花香,格外清新。
“欢迎加入峰锐环球。”陈峰的声音很轻,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这间古老的大厅里嗡嗡作响,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年薪一亿。”他顿了顿,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微不足道的事实,“港币。”
林嘉欣笑了,那笑容像康河上被风吹开的涟漪,清澈而灵动,带着一丝狡黠,还有一种与他旗鼓相当的自信。她晃了晃手里那卷还带着体温的证书,语气轻快:“现在,我也是‘林总’了,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你‘欺负’。”
陈峰也笑了,眼中是毫不掩饰的宠溺,还有更加庞大的野心。他伸出手,没有去碰那卷价值连城的证书,而是轻轻帮她理了理那顶戴得有些歪的硕士帽,指尖不经意间划过她的额头,带着一丝温柔的触感。
“以后,”他的声音压得更低,像一个只能被她听见的秘密加冕,“峰锐所有的全球教育投资业务,由你说了算。”
林嘉欣抬起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那里映着她的身影,也映着一片广阔的未来。她握紧了手中的羊皮纸,用力点头:“不会让你失望的。”
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将两人的身影重叠在一起。在这座百年学府的圣殿里,一场关于爱、成长与野心的故事,正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