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中午,江浩没有像往常一样学骑马,而是选择在家中休息。
连续几天的苦练,他操控马匹的技巧确实肉眼可见地提高了不少,从最初的歪歪扭扭、心惊胆战,到如今能较为平稳地小跑一阵。
然而,这份进步的代价也清晰地烙印在了他的身体上。
大腿内侧娇嫩的皮肤,在与粗糙马鞍日复一日的摩擦和颠簸中,磨出了数个触目惊心的血泡。
这是学习骑马的必经之路。
此刻,他正在屋内小心翼翼地褪下裤子,大腿根部内侧的皮肤一片红肿,
几个蚕豆大小的血泡赫然在目,边缘透着紫红的淤血,稍微动一下,便传来一阵火辣辣的刺痛,牵扯着神经。
江浩龇牙咧嘴地倒吸一口凉气,心中叫苦不迭:真是知易行难。
前世看那些穿越小说,主角们仿佛天生就会骑马,几天便能策马奔腾,潇洒自如。
轮到自己亲身实践,才深刻体会到这看似潇洒的背后,是多少次摔打和皮肉之苦的积累。
上午刘备见他步履艰难,关切地询问,甚至想亲自查看伤势。
江浩连忙摆手制止
“主公。使不得使不得。些许小伤,无碍的,告诉我如何处置便好。”
他心中腹诽:这种“隐私”部位的伤势,好歹找个心细貌美的侍女来处理才合适吧。
让刘备亲自上手查看,这画面太美不敢想。
刘备见他坚持,便也不再勉强,取来一个黑陶小罐递给江浩:
“惟清,此乃猎户所献的上好狼油。
你回去后,寻一锋利洁净之物,将血泡挑破,挤出脓血,再用清水洗净伤处,最后涂抹此油。
此物最能生肌敛口,过两日便好了。待伤愈,再接着练便是。”
刘备还和这有一个成语典故:髀肉复生。
三国志记载: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意思是,刘备之前常常身子不离开马鞍,大腿的肥肉都消失了,现在好久没有骑马,大腿的肥肉又长回来了。
这骑马消除的,就是大腿的髀肉。
于是,江浩便提前“下班”回家处理伤口。
他找出一把平日防身用的锋利匕首,在烛火上反复燎烤消毒。
待到匕尖冷却,他咬紧牙关,屏住呼吸,对准一个最大的血泡边缘,手腕稳定而快速地一挑。
一股微黄带血的液体瞬间涌出,伴随着一阵尖锐的刺痛。
他强忍痛感,依次将几个血泡都处理干净,挤尽脓血,再用清水仔细冲洗伤处。
清凉的水流冲过破损的皮肤,带来短暂的舒缓,随即又是火辣辣的疼。
最后,他将一点微黄粘稠、带着奇特动物油脂气息的狼油,均匀地涂抹在破皮红肿的伤处。
说来也神奇,那狼油一接触皮肤,便带来一阵清凉之感,仿佛瞬间隔绝了空气的刺激,火辣辣的痛感确实减轻了不少。
江浩长舒一口气,刚换上干净的衣物,准备出去走动走动,便听到门外传来张英小心翼翼的声音:
“江主簿,打扰您歇息了。”
江浩推门而出,只见张英搓着手,一脸歉意地站在院中,显然已经等候多时。
“属下接到主公吩咐,说是有要事务必让您知晓,但又说让您自行决断是否前去,不可强求。
属下不敢怠慢,又怕扰了您养伤,故而在外面候着,见您出来才敢禀报。”
江浩看着张英那副诚惶诚恐又认真负责的模样,心中并无不悦:
“无妨,张英。我辈初创基业,本就该时刻准备应对诸事。说吧,何事?”
这可比前世的996要轻松不少,创业前期,只能说时间精力分配的方向不一样。
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觉悟他还是有的,这可不是游戏,能够存档。
他就算不具体干事,可还是要把控事情发展的方向和进度。
否则哪天就跟袁术一样,死到临头还问“有蜜水吗?我要喝蜜水,不要喝凉水”
何其荒唐可悲。
张英见江浩并未责怪,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
“禀主簿,是简雍先生和田豫先生一起到了,主公正在县衙相迎,特意吩咐务必请您知晓。”
“简雍和田豫,他们到了。”
江浩闻言,眼中瞬间爆发出巨大的惊喜,连大腿的疼痛似乎都忘记了。他猛地一拍手,脸上洋溢着振奋之色,
“好。太好了。张英,你做得很好。现在便出发去县衙。”
张英看着江浩瞬间从疲惫养伤状态切换到精神奕奕的样子,也感受到他的喜悦,用力点头:“喏”
一路上江浩边走路边思考。
田豫、牵召、简雍。
招揽这三人,是他为刘备谋划大业人才布局中极为关键的一步。
就在第一天晚上,江浩便向刘备进言:讨伐董卓,兵马粮草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终究是人才。
正所谓“天下以智力相雄长”,一切竞争的本质,归根结底都是人才之争。
谁能聚拢更多英雄豪杰,谁就能在乱世中抢占地盘,消灭对手,最终问鼎天下。
以刘备当前微末的平原令身份,能通过书信情谊招揽到的靠谱人才,江浩反复思量筛选,最终锁定了三位:
牵招(字子经)、田豫(字国让)、简雍(字宪和)。
并且第一天晚上便派骑兵带着刘备的亲笔信星夜出城邀请。
牵招,那是刘备少年时的刎颈之交,过命的交情。
牵招年少师从名士乐隐,乐隐死于十常侍之乱,年仅弱冠的牵招竟敢只身护送恩师灵柩回乡安葬。
途中遭遇盗匪,同行者皆四散奔逃,唯他临危不惧,垂泪恳求,其情其义竟感动了贼寇,得以平安归乡,从此声名大噪。
后来他被袁绍征辟为督军从事,兼领精锐的乌丸突骑。
袁氏败亡后归顺曹操,先后参与征讨乌桓、汉中的大战,后都督青、徐诸军事,平定了东莱叛乱,最终官至雁门太守,封关内侯。
在雁门太守、护鲜卑校尉任上,他分化瓦解各部鲜卑及乌桓与枭雄轲比能的关系,使其难以坐大。
更曾多次率胡人联军击败轲比能,甚至阵斩其弟苴罗侯。
更在太和二年(228年)的马邑之战中,率军救出了被轲比能大军围困的田豫。
此等威名与功绩,堪称北疆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