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渊深谷的灵脉雾依旧凝重,巴国弟子们围拢的身影透着僵持的张力。悠悠缓缓站起身,将怀中的巴国秘策举过头顶 —— 刹那间,淡绿色的木灵光从书页中汹涌而出,如温柔的浪潮般包裹住在场所有弟子,灵光中隐约浮现出上古五族先民携手布防的虚影,让原本激动的弟子们渐渐平静下来。
“各位师兄师弟,我知道你们担心巴国的灵脉安全。” 悠悠的声音透过灵光传来,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可你们还记得巴国先祖的训诫吗?秘策开篇就写着‘五族同源,灵脉共生;分则力弱,合则势强’。上古之时,混沌第一次侵袭山海界,五族正是靠着灵脉互通、资源共享,才将混沌封印在暗渊;若当时各族都怕‘灵脉被掌控’而各自为战,恐怕山海界早已沦为混沌之地,我们今天也不会有藤渊这片容身之所。”
她指尖轻轻一点,包裹众人的木灵光骤然变化,化作一幅立体的巴国灵脉图 —— 图中,深绿色的木灵脉如根系般延伸,分别与轩辕的金灵脉、青丘的狐灵脉、氐人的水灵脉、女子国的月华灵脉相连,五条灵脉在暗渊外围交织成循环的光网,混沌气一旦靠近,便会被光网中的 “净化光” 消融。而当灵光模拟 “各族灵脉断裂” 的场景时,光网瞬间破碎,混沌气顺着缺口涌入,巴国的木灵脉很快被灰气覆盖,渐渐黯淡。
“你们看,” 悠悠指着黯淡的灵脉图,语气带着恳切,“如今混沌气的浓度远超上古,若我们还抱着‘独善其身’的想法,就算守住藤渊,极北、青丘一旦失守,混沌气照样会从其他方向包围我们,到时候木灵脉再强,也挡不住四面八方的侵蚀。灵脉桩不是‘把巴国灵脉交给外人’,而是让五族灵脉形成‘循环屏障’—— 我们为其他族提供木灵支撑,他们也会用金灵、水灵守护我们的灵脉,这才是真正的安全。”
说罢,悠悠走到之前劝阻的年长弟子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位弟子曾亲历巴国故土沦陷,对 “失去灵脉” 的恐惧比谁都深,此刻看着灵光中的灵脉图,眼眶微微泛红。“李师兄,” 悠悠轻声道,“当年你带着年幼的弟子们从故土突围,为的是让巴国的传承延续;如今我们激活灵脉桩,也是为了让这份传承能长久下去 —— 不是靠躲在藤渊,而是靠五族联手,彻底守住山海界,让我们有朝一日能回到故土,重新种下灵脉藤。”
李师兄沉默了许久,目光从灵脉图移到悠悠手中的秘策,又看向谷底泛着微光的灵脉桩,终于缓缓躬身行礼:“悠悠大人说得对,是属下太过执着于‘守住眼前’,忘了传承的根本是‘长久存续’。属下愿意听您调遣,全力协助激活灵脉桩!”
有了李师兄的表态,其他弟子也纷纷放下顾虑。之前附和的中年弟子上前一步:“悠悠大人,我们错了,不该怀疑您的决策,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年轻弟子们也跟着点头,眼中重新燃起斗志,握着木灵杖的手紧了紧。
木灵光渐渐散去,深谷中的氛围彻底转变为协作的热烈。悠悠看着眼前的弟子们,心中涌起暖意,随即开始布置任务:“李师兄,你带两名弟子清理灵脉桩周围的碎石,注意避开地面的裂痕,别惊动里面的混沌气;王师弟,你用木灵术修复石柱表面的裂痕,只修复纹路部分,别破坏上古印记;剩下的师兄跟我一起记录桩身的木灵纹,每一笔都要精准,带回青丘后要和其他四族的灵脉纹比对,确定激活的顺序。”
“是!” 弟子们齐声应下,立刻行动起来。李师兄带着人小心翼翼地搬开碎石,木灵杖不时轻点地面,驱散裂痕中渗出的微弱灰气;王师弟指尖泛着淡绿,木灵术如细流般渗入石柱裂痕,受损的纹路渐渐恢复清晰;悠悠则取出灵脉纸与木灵笔,蹲在灵脉桩旁,一笔一划地描摹柱身的纹路,蛇纹法器放在一旁,杖头的灵光与桩身纹路呼应,确保记录没有偏差。
谷底的灵脉桩在众人的忙碌中,表面的绿芒愈发明亮,柱身的上古木灵纹仿佛被唤醒般轻轻跳动。夕阳透过谷壁的缝隙洒下,为灵脉桩镀上一层金边,也为巴国弟子们的身影勾勒出温暖的轮廓 —— 这场关于 “族群与大义” 的争议,最终以 “五族共生” 的共识落幕,而灵脉桩上的纹路,正承载着这份共识,等待着五族灵脉汇聚的那一刻。
待记录完最后一笔纹路,悠悠将灵脉纸仔细收好,抬头望向青丘的方向。她知道,这只是激活灵脉桩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说服轩辕、青丘等族献出灵脉印记,需要解决 “灵脉注入顺序”“混沌突袭应对” 等更多问题。但此刻,看着身边齐心协力的弟子们,她心中充满了信心 —— 只要五族都能明白 “共生” 的意义,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