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晚会的气氛在校园里日益浓厚。走廊里偶尔能听到排练节目的音乐声,公告栏贴出了炫目的海报,就连空气中也仿佛跃动着期待的因子。
姜羡的生活节奏更快了。她像一名精算师,严格规划着每一分钟。课堂效率被提到最高,作业尽量在课间和自习课完成,“菁英计划”的任务和竞赛复习则雷打不动地安排在晚自习。
而每晚进入学习空间的那段“额外”时间,则被精准分割:一部分用于消化巩固白天的知识难点和拓展编程思维,另一部分,则完全奉献给大提琴。
有了1:7的时间流速,她在合奏排练之外,拥有了大量独自精进的时间。
弦的指导愈发严苛,每一个音符的质感、每一处揉弦的幅度、每一次运弓的力度,都要求做到极致。她不再仅仅满足于“拉对”,而是追求“拉好”,弹出色彩,拉出呼吸。
【情绪共鸣】天赋在一次次练习中被微弱地激发。她尝试去理解乐曲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欢庆,还有对过去的回望与对未来的祈愿。
她将自己的情感——重生以来的拼搏、对未来的憧憬、甚至偶尔的迷茫——细腻的融入琴声之中。
这使得她的演奏,在技术精准的基础上,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感染力,连弦都难得地给予了肯定。
合排进行得越发顺畅。姜羡与其他乐手的默契与日俱增。
她不再需要紧紧盯着谱面或同伴,更多时候是凭借听觉和感觉自然交融。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轻微的呼吸变化,都能成为彼此 cue进的信号。音乐真正在他们之间流动起来。
林学姐每次合排都到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轻松。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姜羡,你加入真是我们的幸运!”她不止一次地感慨。
然而,就在晚会前三天,一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发生了。
最后一次联排,学校特意借用了市里一个专业小剧场的舞台,让学生们提前适应场地和灯光。
站在空旷而专业的舞台上,被明亮的灯柱笼罩,看着下方黑暗中成排的座椅,一种与初中艺术节截然不同的、更为庄重正式的压力,悄然降临在几个高三队员身上。
“好大的场地……台下肯定坐满了人吧?”长笛手学姐小声嘀咕,声音有点发紧。
“这灯光打下来,我都快看不见指挥了。”小提琴手也调整了一下站位,显得有些不安。 就连一向沉稳的钢琴手学长,试音时也比平时多花了些时间。
姜羡反而相对平静。更大的舞台确实带来了更强的仪式感,但经历过数学竞赛全国赛场面的她,对于这种“大场面”的适应性反而更强。她更多的是在感受剧场的声学环境,调整自己演奏的力度和投射感。
联排开始。
或许是因为剧场钢琴的踏板机制与学校琴房略有不同,在一个需要柔和切换和弦的安静乐句处,钢琴踏板突然发出一声极其轻微却清晰的“咯噔”声。
这突如其来的机械异响让完全沉浸在音乐中的钢琴手学长气息一滞,虽然凭借极强的专业素养没有弹错音符,但流畅的节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丝微小的顿挫。
就是这瞬间的凝滞,让原本紧密咬合的声部织体出现了一缕松散的迹象!
就在这电光火石间,姜羡敏锐地捕捉到了钢琴手学长那几乎无法察觉的凝滞。这不是通过听觉,而是通过一种近乎直觉的感知——那是长期在空间中训练获得的“微表情与社交直觉”与“仪态洞察力”在此刻完美融合的体现。她注意到他肩颈线条瞬间的紧绷,以及那微乎其微的呼吸停顿。
她的反应几乎成为一种超越思考的本能——她的大提琴声部立刻以一个更为深沉、稳定且富有支撑感的低音旋律切入,精准地填补了那毫秒级的节奏空隙,如同为微微晃动的天平加上了一枚沉稳的砝码,既弥补了空缺,又毫不喧宾夺主。
同时,她抬起头,目光不是指令,而是带着沉静的确认与支持,望向钢琴手。那股沉静而可靠的气场透过琴声和眼神弥漫开来。
钢琴手学长立刻感受到了这有力而及时的支撑,那支撑并非来自纠正,而是来自一种深度的理解和共担。心神重新安定,手指下的旋律不仅立刻恢复了原有的流畅与自信,甚至因为这份无声却强大的支援而注入了一份更深沉的情感,仿佛危机化为了共鸣的契机。
小提琴和长笛声部也在这突然变得异常稳固的基底上,无缝地回归,整个乐句的衔接反而因此呈现出一种经历小小波澜后愈发圆融动人的质感。
一个小小的意外,被转化为彰显默契的契机。之后的演奏异常顺利,甚至因为经历了这个小插曲,乐手们对彼此的信任感和倾听达到了新的高度,配合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默契动人。
联排结束,灯光亮起。几个人都松了口气,然后不约而同地看向姜羡,目光中带着新的审视和赞赏。
“姜羡,”钢琴手学长率先开口,语气中感激之外,更多了几分真诚的佩服,“刚才……太感谢了。那一下我确实有点意外,你的应对简直完美。”
“真的,”长笛手学姐心有余悸又兴奋地补充,“我感觉心脏都停跳了一拍,然后就听到你的声音稳稳地托住了所有人,太可靠了!”
林学姐更是激动地跑过来:“姜羡!你刚才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救场’!你简直就是我们团队的定心丸!”
姜羡被这些直白的夸奖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她收起琴弓,谦逊地笑了笑:“我们能是一个整体,互相支撑是应该的。而且平时合排时,学长学姐们给我的提示和启发更多。”
这件事后,乐队成员对姜羡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她不再仅仅被看作一个技术不错、来帮忙救场的低年级学妹,而是真正被视为一个可以信赖、能够在关键时刻依靠其强大心态和专业素养支撑整个团队的、平等的合作伙伴。那种因年级差异而产生的无形隔阂,在这场意外的考验后悄然冰释。
【检测到宿主在突发状况下成功运用‘微表情与社交直觉’、‘仪态洞察力’及‘临场应变能力’,精准洞察同伴状态,并以卓越的专业素养稳定团队,化危机为转机。团队信任度显着提升,隐性领导力得到认可,气场增强。】系统的提示精准地印证了这一点。
晚会前一天,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姜羡反而放松下来,不再进行高强度练习,只是保持着基本的手感。晚上,她意外地收到了李艺的短信轰炸。
「羡羡!明天晚会了对吧!是不是要上台拉琴了!」
「啊啊啊好期待!我们教练居然松口,特许我明天晚上训练休息时可以用手机看你们学校官网的直播!」
「薇姐肯定在现场吧?让她给我发点前线独家报道!」
「紧张不?别紧张!你就是最棒的!我和整个队里的小伙伴(我安利的)在屏幕前给你摇旗呐喊!」
「[表情:疯狂打call][表情:闪光灯]」
看着屏幕上跳跃的文字,姜羡都能想象出李艺在训练间隙偷偷发消息、并努力向队友安利自己姐妹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回复道:「好,等着看你们的线上闪光灯。放心吧,不紧张,我会好好表现的:)」
她又看了看微信,妈妈也发来了消息:「幺女,明天好好表现,爸爸妈妈在网上看直播给你加油!放松心态,享受舞台就好。」
心底最后一丝波澜也被这些温暖的祝福抚平。
新年晚会终于到来。
傍晚,大礼堂早已座无虚席,人声鼎沸,五彩的灯光旋转闪烁,洋溢着欢快热闹的节日气氛。后台更是忙而不乱,充满了化妆品的香气、调试乐器的声音和低声的互相鼓励。
姜羡换上了演出服——一条简洁的黑色及膝礼裙,款式大方,衬得她气质沉静,亭亭玉立。
她小心地给弓毛擦着松香,动作专注而平稳。周围有其他候场同学的小声议论和紧张深呼吸,但她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气泡里,内心一片澄澈。
陈薇作为本校学生,自然在现场,她提前来到后台入口,远远地给姜羡比了个加油的手势,眼神一如既往的平静却带着支持。
“下面,请欣赏由校学生会文艺部带来的压轴节目——器乐合奏《四季回响·新年祈愿》!”主持人的报幕声通过麦克风传遍礼堂,热烈的掌声响起。
灯光暗下,再亮起时,姜羡和她的同伴们已经各就各位。
她坐在舞台偏左的位置,将大提琴优雅地置于身前调整好姿势。追光灯打在她身上,黑色的裙摆和深色的琴身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她知道,此刻不止是礼堂内的观众,还有无数像李艺、像爸爸妈妈一样,透过屏幕注视着她的人。
她深吸一口气,抬眼望向台下,目光沉静而专注。然后,她微微颔首,向钢琴手示意。
指尖落下,舒缓而深沉的《卡农》旋律从大提琴的琴箱中流淌而出,如同冬日里温暖而稳固的根基。钢琴清亮的音符如雪花般轻盈加入,小提琴和长笛随后交织进来……
音乐在大礼堂中回荡。姜羡完全沉浸在演奏中。她的手指在琴弦上熟练地移动、跳跃,每一次运弓都沉稳而充满情感。
华彩段落到来时,她的独奏如泣如诉,明亮而富有穿透力的音色抓住了每一位听众的耳朵,随后又完美地融入整体的和谐之中。
她听到了台下鸦雀无声的专注,也听到了乐章间隙那压抑着的惊叹和随后爆发的热烈掌声。
当最后一个音符缓缓消散在空气中,短暂的寂静后,雷鸣般的掌声瞬间席卷了整个礼堂,夹杂着由衷的喝彩声。灯光大亮,姜羡和同伴们起身,面向观众鞠躬致意。
她看到台下,陈薇平静地鼓着掌,眼神里带着清晰的赞赏。
那一刻,汗水、练习时的枯燥、时间平衡的艰难……一切都变得值得。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和喜悦充盈着她的内心。
【叮!选择性任务‘再登舞台’完成!评价:优秀。奖励:舞台表现力+5%,临场应变能力+3%,魅力值、气质值+10,‘情绪共鸣’初级已解锁并稳固。】
回到后台,林学姐和队员们激动地互相拥抱祝贺。
“完美!真的太完美了!”
“姜羡,你最后那个华彩段太棒了!”
姜羡笑着回应大家的夸奖,心情同样激动澎湃。她拿出手机,立刻看到李艺的轰炸式微信消息:
「啊啊啊看到了!太美了!琴声也美!人也美!羡羡你是我的神!我们队好几个人都说牛!」
「[表情:流泪][表情:疯狂打call][表情:闪光灯]」
后面还跟着一张她对着电脑屏幕拍摄的、有些模糊的直播截图。
姜羡笑着回复:「谢谢艺姐和队友们![表情:爱心]」
晚会结束后,她还收到了一条意外的短信,来自钢琴手学长:
「姜羡,合作愉快。你的专业和镇定令人印象深刻。以后如果还有机会,希望能再次合作。」
看着这条短信,姜羡微微一笑。这次救场演出,收获的远比一张系统奖励清单要多得多。
她背着琴盒,和陈薇一起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寒冷的夜风吹在脸上,却吹不散心中的暖意和兴奋。她想,李艺那边,大概也正抱着手机,一边回味直播一边兴奋地准备睡觉了吧。
这无疑是她重生以来,最为闪耀和难忘的夜晚之一。虽然好友未能亲临现场,但科技和友情跨越了距离,让这份喜悦和成就感得到了双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