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熊午良的人都知道——这位楚王有个老毛病,但凡是暴怒的时候,眼睛总会微微眯起来……大部分时候来看,熊午良但凡眯眼,就代表有人要流血了。
小黑陪着熊午良这么多年,对后者再了解不过。
眼见熊午良的眼睛已经眯起来了,不禁大为惶恐,立刻跪伏在地:“大王息怒……钟老师傅再三要求,不许我们和大王说他卧病在床的事情……言辞非常坚决……”
“当时大王正在北伐……”
眼见熊午良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小黑及时住口,额头紧紧贴在地上,不再吭声。
良久之后,熊午良颓然一叹,握紧的拳头微微松开了。
“召滑、慎到、芍虎、廉颇、秦开……”熊午良点了几个名字:“让他们今晚来我书房!”
小黑很懂熊午良的心思——
看来,第六次北伐又要开打了……
……
眼下,老屈原卧病在床,洪石头在【陇西】、乐毅则带着格速宜在【云中】、【九原】。
秦开原本也跟着乐毅在【云中】、【九原】,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才赶来【郢都】述职。
当天夜晚——除了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以外,熊午良的其他心腹都来到了熊老板的书房……温暖的炭火盆里,浅色的火苗跳动着,给整间屋子里带来暖意。
窗外已经是一片漆黑,但屋内的灯火却非常明亮。
在晚上,熊午良一向喜欢明亮的房间,最讨厌那种昏昏暗暗的、随着火光闪烁跳跃的影子晃来晃去的房间——因此楚王所在的任何一间房间里,夜晚的烛火都是塞得满满当当,争取不留一点儿暗角。
“大楚的国库,现在是什么情况?”熊午良直接开门见山——
“休养生息了一年,现在缓过来几分了?”
众人对视一眼,然后纷纷汇报起来——
经过了一年的休整,楚国的国库里又有了余粮——虽然比不上一连串北伐大战爆发之前那样的盆满钵满,却也能将各地的粮仓装满三成以上!
现在的楚国,造血能力实在是太恐怖了。
短短一年的时间,便能恢复得如此之快……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近年来风调雨顺,农业生产非常顺利。不过话说回来,以大楚的饱和式的水利建设,即便天公不作美,也至少能保证不会歉收。
除了农业之外,楚国从海外各个殖民地源源不断运回来的各种物产,数量也相当之多!
单就一个身毒大陆,去年一整年就运回来了不下一千船的粮食……至于其他各种纱、宝石、名贵木材、象牙、糖、矿石之类的财货,那就更多了。
众人汇报完毕,熊午良喜上眉梢!
“既然如此,寡人要在今年发动第六次北伐!”
召滑、秦开等人对视一眼,全都没有露出什么意外的表情……众人齐刷刷道:“臣等必竭尽全力!”
熊午良点点头,站起身来,指着挂在书房侧面的那一面巨大的天下山川舆图:“大楚的下一个用兵对象——赵国!”
烛火闪烁间,熊午良的手指影子在地图上微微跳跃。
手指指向的地方,硕大的‘赵’字赫然在目!
……
大楚既然有了钱粮,就肯定得北伐。
剩下的秦、赵两国,如同长在熊午良脸上的疮疤一般,让熊午良总觉得有什么事儿没办完……
但是,第五次北伐-灭魏之战,其实给楚国君臣们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
试想区区一个魏国,举国上下只有一两万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
居然能够凭借山势,硬生生拖了熊午良五万楚武军一年有余!
期间楚国为了求稳,只能一座一座山头儿夺过去,不得不付出了巨大的钱粮损失……虽然军队伤亡数目不大,但是这场灭魏之战着实给楚国恶心得够呛!
魏国的地形,还仅仅只是丘陵而已。
接下来要面对的赵国,剩下的国土可全都是不折不扣的山地……比魏国的丘陵地貌还恶心呢!
山西、陕西、宁夏——连绵的山地地貌,会让大楚的重装军团遭受怎样的折磨?如果牢赵也像魏国那样抵抗到底,那么到底要拖多久,才能打下赵国?
不太好打啊……
良久之后,有人轻轻咳嗽一声:“大王,臣有一计……”
熊午良定睛一看——说话的人竟是秦开!
面对楚王,秦开明显有点儿紧张,但说话仍然中气十足四平八稳:“想要灭赵,或许可以联络北方的楼烦、林胡诸部族。”
“臣跟着大司马乐公征伐云中、九原,为楚国收服了大量北方游牧部族。”
“这些北方游牧部族,以往都臣服于赵雍,跟着赵国南征北战——当时的赵雍对他们很信任,很多胡人首领都在赵国担任高官。”
“对于赵国,这些胡人部族远比我们熟悉。”
“利用他们来攻伐赵国,一定能事半功倍!”
召滑精神一振,目光炯炯:“胡人部族还有战力吗?”
秦开笑道:“当年赵雍麾下的胡人兵团,足有十万之众。”
“后来赵国两次内战,折损了许多——但仍然能拿出几万身经百战的精锐控弦之士。”
“而此前的历次北伐大战之中,胡人部族都置身事外,损失不大。”
“唯有在乐公带着我进攻云中、九原的时候,这些胡人短暂地选择和赵国合作,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但是很快,他们便选择了倒戈,臣服于大楚。”
“现在的楼烦、林胡诸部族,约莫还有两万可用之兵。”
“足够了!”
召滑不禁抚掌大笑:“真妙计也!”
驱使那些胡人部族去征伐赵国,一来他们会比楚武军军团更加熟悉赵国的地形,相当于半个主场作战,能发挥出更大的战力。
二来,就算折损了许多,熊午良也无所谓。
反正也不是咱们大楚的兵士,死了也不心疼!
召滑大声道:“如此一来,我大楚可以三路进击,攻灭赵国!”
“第一路:联络胡人部族,令彼等于北部的云中、九原进军,从北方进攻赵国!”
“第二路:令大司马乐毅,率领本部兵马于燕地出兵,自东向西进攻赵国!”
“第三路:大王可以亲自出征,或者择一能将——率领精锐步卒从西侧、南侧进军。”
“如此三路联合进兵,必能大大缩短战争持续的时间。”
“灭赵,不在话下!”
……
(快完本嘞,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