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大明的税赋是一个黑洞。

是任何一个朝臣,或者皇帝都无法触及的领域,即便是皇命,在执行的时候,也会被打折扣。

明末税赋自万历年间,加派征辽饷,再到崇祯年间,增加剿饷和练饷,在崇祯九年起,一年高达两千一百万两白银,而征三饷,是导致百姓揭竿而起,各地起义不断的主要诱因。

顺治元年七月,摄政王多尔衮曾经下诏:前朝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后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骨刮髓。

自顺治元年起,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诏买米豆尽行蠲免,如有官吏朦胧混征暗派者,察实纠参,必杀无赦!

多尔衮深知三饷的危害,并且为此下达了必杀令,多尔衮这个人打仗不行,但是搞肃清,那是一等一的强,如此严厉的必杀令之后,有效果吗?

答案是否定的。

顺治二年六月,多尔衮就以【以前项辽饷,在万历年间加派,故复照旧派征】,征辽饷在被废止了一年以后,再次起复征收,而后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在同年九月份以同样的理由,再次恢复征收,仅仅剿饷累年征收就高达五百万两。

而崇祯年间,征辽饷是九百万两,剿饷是三百三十万两,练饷是七百三十万两。

故复照旧派征,就是多尔衮开始征收三饷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多尔衮用了很多次,顺治皇帝福临同样用了很多次。

从基本的田赋商税之后,巧立名目,在国家性质上,设立了耗羡、平余、落地、压税、帖捐等等税赋。

而旗人免税和旗人每月八两旗银的基础上,建立了如此多的名目的税赋,税负之重,比之明末有之过而无不及。

所谓永不加赋的康乾减税制度,就如同双十一提前涨价,消耗大量时间成本之后,依旧溢价购买货物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而且真的永不加赋吗?不加赋?那就摊派嘛,左右不过是换个名字。

鞑清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治,防止所谓的海外反攻,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海禁,将沿海迁界“上自辽东、下至广州”沿海数十里地区,全部扫荡成为白地,将百姓们从沿海迁出,达成海禁的目的。

且不说这些沿海地区本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灭绝性损失,这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是无价的。

就是迁民之后,这沿海数十里的白地迁界,他们本身承担的税赋,就会被转移到其他地区。

而鞑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摊派。

【其(界内)四十里之岁课,同邑共偿之,自江南达东粤数千里,盐场在界内者勿论,其界外缺额商赔之;惟以浙、闽、山东等处因迁而缺之课额均摊于苏、松不迁之地,曰摊派,而盐课之额极重矣。】

相比较明末,清政府在入关之后的苛捐杂税,远甚于大明。

不是清政府不愿意改变这种困局,是完全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

废除三饷后,仅仅一年,就不得不再次恢复三饷的征收,完全是这笔税赋,你朝廷不要,自有人去取。

你朝廷拿你的,我地方拿我自己的,互不干扰的绥靖,就是清政府入关之后,和反动地主、富户、缙绅、官吏们达成的妥协。

是多尔衮的错吗?

多尔衮这种打仗,打着打着都能当逃兵的主儿,它能承担的起这样的历史责任?

这么多反动至极的措施,多尔衮他可不配。

其实归根到底,为了完成统治,清政府的行为,完全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玩成了近似于奴隶制,才勉强保持了稳定。

即便是改朝换代都无法避免的赋税黑洞,毕自严终于是利用推广番薯这件事,要下手了。

“毕尚书呀,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黄立极品着茶,语气里带着几分的揶揄。内史监监丞并不在,不会记入起居注中,黄立极说话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毕自严看了一眼黄立极,跟这种人共事,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耻辱。

什么人呀。

“黄老师父。”朱由检的声音带着几分的训斥和严厉,对着黄立极说道:“景会掌司徒十数载,大明之顽疾,想必比黄老师父更懂其中的难处,景会肯做,黄老师父就不要阴阳怪气的嘲弄了。”

黄立极俯首说道:“万岁,臣是怕毕尚书没把事做成,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好心提点一句,为了贪功而冒进,是不可取的。臣是个坏胚,臣是艳羡毕尚书这等,能活的像自己个儿。”

黄立极是十分羡慕毕自严这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理想主义者,并且除了空谈以外,毕自严在皇帝的支持下,还能够脚踏实地的做事,能把握一切可以把握的机会,完成自己内心的理想。

读书人最高追求是什么,其实就是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黄立极就不是个读书人了?

但是黄立极活在现实里,他羡慕活在梦里的人,而毕自严显然是可以活在梦里的那种人。

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之。

“哼。”毕自严用鼻孔出气,并没有接受黄立极的好意。

“好了好了。”朱由检算是看出来了,两个人从头到尾都不对付,继续说道:“既然要将番薯改为正额,这件事,朕可以应允,但是具体贯彻上,景会有的忙了。”

“臣定不负君恩,万岁既然给了臣司徒之权柄,臣定当不竭余力。”毕自严听闻,赶忙俯首说道。

“毕尚书莫不是要做那,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黄立极立刻混不吝的问道。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上一个得此殊荣的还是张居正,张居正什么下场?毕自严、黄立极、大明皇帝能不清楚吗?

“在圣上面前,你屡次胡言,到底为何?!”毕自严猛地站起身来,盯着黄立极,这个人现在十分惹人厌了。

朱由检却是满脸笑意的看着黄立极,这个人去了辽东一趟回来之后,就有点疯魔了,这话能当着皇帝的面这么说?

毕自严是活在梦里的人,一心要成为道德圣人的那种人,而黄立极和朱由检却是活在现实里的人,所以朱由检能听懂黄立极的潜台词。

户部在整合六部私库、稳定了京师物价、整合地方转运司之后,终于将手伸向了税赋之事上。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稍有不慎,毕自严就是万劫不复,黄立极这么明目张胆的在大明皇帝面前,大放厥词,甚至连禁忌的话题都大声的喊了出来,其实目的却是在保护毕自严。

毕自严不懂,朱由检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黄立极是在问大明皇帝要承诺。

有时候,恶语相向、冷嘲热讽的并非敌人,小嘴抹了蜜,变着法的花言巧语之人,反而需要将警惕。

任何既得利益集团,都是执政者最难啃的骨头。在大明,换个首辅引起的风波,那是海面上的风浪,毕自严这个番薯入正额,完全就是深水炸弹了。

官僚们也是会内斗的,大明首辅这个位置,虽然是个背锅位,但是也是有无数的文人削尖了脑子想坐的,所以,出事了,换个首辅,杀几个人祭天,对于官僚们而言,完全是无所谓的,暗地里不知道多少人额手相庆,空出来的阙也需要人补的。

但是收税,搞税改,就不太一样了,这玩意儿损害的是集体利益,是要挨千刀的。

朱由检稍微琢磨了下,笑着说道:“治国如治病,改制如同下药,药多了不行,药少了也不行,但是大方向上,还是要死人的,毕尚书尽心去做就是,朕给你的剑,可不是因为这次的转运粮草打仗才给你的。”

黄立极立刻闭嘴了,老神在在的品着茶,对毕自严的诘责,一言不发。

他要万岁的承诺就是这句,将毕自严手里的尚方宝剑,从因事授予变成了因人授予。目的达到了,他自然不会继续作死了。

毕自严又开始了关于番薯推荐的议题,这一次,黄立极一言不发,除了点头就是嗯。

“黄老师父留一下,景会你且先去吧。”朱由检留住了黄立极,而让毕自严先走了。

“是。”毕自严出了乾清宫的时候,也大约明白了皇帝和首辅之间打的哑谜,擦了擦额头的汗,也不知道是冷汗还是热汗。

朱由检给黄立极换了杯茶,笑着看着黄立极,这个奸臣,是越来越有趣了。

自认奸臣之后的黄立极,虽然干的事看似都不靠谱,但是却是处处都让朱由检十分满意,这才是一个奸臣该有的样子。

黄立极看着朱由检的笑容,越看越是心惊胆战,俯首说道:“万岁这么看着臣笑,笑的臣心里发毛,臣失言,臣万死。”

朱由检被黄立极这个谨小慎微的样子,直接给斗乐了,这个人实在是有趣的很。

他笑着说道:“朕也觉得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干的不错,朕正在寻找张居正的家人恩荫,你不算失语。”

“这篇孔乙己,你发到紫金阁的邸报上吧,署名周树人,誊抄写上朕的名字。”

“名字?”黄立极差点就要跪下了,为尊者讳,当朱由检成为大明皇帝的那一刻,朱由检三个字,就不能再出现了。

连建奴任何公文提到代善的时候,都知道用贴黄纸替换,他要是这么干,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是大不敬。

“哦,哦,那算了,只署名周树人就是了。”朱由检也反应过来了,自己的身份,的确不太适合这么干。

“景会这个人就是这样,不太擅长交通,黄老师父还须像今日这般,保住他才是,大明需要做事的人。”朱由检对黄立极提点了两句,对黄立极这套阴阳怪气,他还是很满意的。

“臣领旨。”黄立极这才喘了个大气,大明皇帝不怪他失言,他也就没那么多的顾忌了。

黄立极也俯首离开,乾清宫又剩下了朱由检和王承恩,这推广番薯的奏议,持续了将近三个时辰,从午后,一直谈到了华灯初上。

朱由检揉着有些肿胀的脑阔,六部尚书直接递奏疏,的确收回了皇权,但是大事小事一手抓,的确很累。

“王伴伴,你说景会这事能办成吗?”朱由检叹气的问道。

王承恩信心十足的说道:“臣以为可以。”

毕自严干的事,其实不是什么不经论证的事,他做的事,其实是经过了历史考验,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毕自严走的是张居正的路线。

鞑清政权入关之后,要多反动有多反动,按照王朝周期律而言,鞑清政权不过百年,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是为何鞑清一直维持了将近三百年?

其实很简单,因为鞑清政权在改制上,并没有戛然而止,半途而废,同样走的也是张居正路线。

压低地方留存比例、包盐专卖、恢复九成合格的严格京察吏治考成法、军械开支奏销制、摊丁入亩等等,这些制度改良,都是明末探索出来的道路,是不用杀人就可以做到的。

鞑清的杀人,和这些改制完全没有任何的促进、依存关系。

杀人解决不了问题的,剿洗哲学入脑是不可取的。

张献忠建立大西国之后,一次性杀了几千个蜀中士子,有啥用?

倒是把大西国杀到瘫痪,张献忠始终未能在川西平原上建立有效统治。

哪怕是南下的豪格在取得了军事胜利之后,也不得不撤退,理由是一样的,无法建立有效统治。

杀人和改制是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

哪怕就是魏忠贤,阉党、阉党,用的不还是斗败的齐楚浙西党的人?

但是张居正路线就是正确的吗?

百年屈辱史有一个历史教训,那就是在不解决任何阶级问题和路线的前提下,试图解决外交、战争、军事等问题,是不可能的。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随风遗留谁规定海盗不能当大明首辅武侠,开局迎娶王语嫣妃傲天下,王爷为我披战袍开局被老朱绑架,我反手踹他大胯奇异世界奇闻录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无敌六王爷大清:第一廉官谍战:芒刺在喉极品假太监重生西晋当太子崛起的家族三国之应谋天下大明:干嘛老朱?我大姨马皇后!三国:从血龙十八骑开始争霸天下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我在边关契死士!帅教官开局穿成奶娃子御宠腹黑贤妻三国:我和贾诩祸害曹操清客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大唐再起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肥妃霸道,美病王溺爱情深大明小学生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美人如玉,史上最强大宋冷妃出逃,陛下快跟上紫塞秋风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从县令到称帝!大明,我来了!中世纪崛起飞行员牺牲后的灵魂之旅随波逐游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数风流人物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开局从李云龙开始智械战争大婚之日,我的老婆不正常南明义军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龙吟壮歌绿罗也是罗马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开局仙剑,古人傻眼了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成语故事科普曹操那些事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探唐:书荒自己写,与众共赏之逸云:一场探寻世界真相的小故事大魏第一武卒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吃鸡靠给古代大佬剧透,我逆袭了!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唐末从军行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水浒:我,绿林盟主,白衣秀士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穿越1644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大树将军冯异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唐末,开局就被软禁东汉之乱世黄巾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生存技能点满,边境打猎养全家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重生为质子,竟然称帝了?大明帝国一六一六秒懂三国全史记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我在大秦当兵王,开局被始皇认亲大明第一相我在北宋吃软饭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强召唤:屠尽皇城后,女帝跪求我原谅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让你冒充世子替婚,你调教出绝世女帝?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我来现代当明星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现代文三国演义【白话文】三国大反派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嫁给女帝后,我成了千古奸臣穿越女频反派:手握十万大军的我笑疯了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