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公和路女官回来的时候,大殿摆满了东西。
“稻花鱼在哪?”瑞王第一时间成为大家的嘴替。
路女官翻开一个竹箱,“这便是稻花鱼干,王爷可以闻闻看,腥味很淡。”
晒干的稻花鱼,卖相不太好。
瑞王皱了皱眉,拿起鱼干闻了闻。
“如何?”一侧的卢尚书问道。
与此同时,胡尚书拿起鱼干嗅了嗅,道,“如女官所讲,腥味很淡,煮的时候加上葱姜便闻不到腥味味了。”
其他大人听言,纷纷凑了过来。
元隆帝也坐不住,走下龙椅。
“羲和城有道名菜,叫风味稻花鱼,很受大家喜欢,就是工序有些复杂。”明珠对谢皇后道,“娘娘,很快便午时了,让路女官先带着鱼干去膳房如何?
她知道味道鱼干的做法。”
谢皇后看了元隆帝一眼,“陛下以为如何?”
“可!”
得了准话,路女官抬着鱼干去了膳房,其他大人继续看其他的。
“这是什么?”
“这又是何物?”
各位大人指着箱中的东西,满脸问号,“郡君,这些都是什么?”
“这是窝青,剥皮晒干后可以存放一年半载,泡水后清炒,可用来配粥,或者农忙时,带去拌饭的,一般做酸辣两种口味。
这个是酸菜,用卷蓝菜的叶子泡的,在羲和城,通常用来做配菜的,吃粉或者吃面的时候,放上一些,很开胃。
这是银杏叶拼凑而成的永生花,只要不淋雨不碰火,可静置三年不坏。
这是用旱莲的藕丝制成的颜料,色泽明艳,遇火不化,可用来作画、写族谱、或者是印泥都可以。
这是鱼油,由三斤三的银纹鱼的鱼脂提炼而来的,三两的鱼油,可以不间断的燃烧三年。”
“三两的鱼油能燃烧三年,那三十斤的鱼油是不是能燃烧三十年?”瑞王问道。
大家纷纷看了过来,都想知道答案。
“并不。”明珠摇头,“三斤三的银纹鱼并不常见,我这一小瓶的鱼油,收集了三年之久,还是田洲的百姓帮忙,才攒下这么一点。”
想讨要的瑞王,突然开不了口。
“除此之外,鱼油还有别的作用吗?”谢皇后问道。
“自然是有的,去皱。”
谢皇后听言,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眼角。
“娘娘保养得很好,还未用到鱼油的地步。”
谢皇后“……”
现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后用不上啊,而且银纹鱼只有田洲有,宫中想提炼一份,也是很折腾的。
明珠将瓶子收了起来,“会试在即,我打算借给我大哥用几天。”
皇后“……”
简直暴殄天物!
南荣修见谢皇后郁闷的微表情,不禁笑了一下,不料直接收到了皇后的刀眼。
南荣修立即收拾表情,假装在看东西。
元隆帝将母子俩的小动作看在眼里,却没有替他们两开口的意思。
“这边是府里自己种的,有卢竹花、荷叶丝、藕粉、荷花等等;
这边是吃的,鲜花饼,鲜花酿,还有自己酿的酒。”
吃的东西,明珠简单带过,提到种子的时候,明珠特意看了元隆帝一眼,“陛下,这是我羲和城农桑局研究出来的种子,要试试吗?”
“都是些什么种子?”元隆帝问,“是改良之后的种子,还是新品种?京城的气候和土壤,能否种植?”
“大多是改良之后的。”明珠指着其中一个袋子,“这是改良之后的莲种,可在旱地种植,亦可以种在池塘里,而且四季开花。
改良之后的四季莲,不管是叶子还是花瓣,效用都比之前的强。”
“这莲种是最新的么?”谢国舅开口,“我记得我去羲和城的时候,你们好像已经培育出四季莲了,难道是我记错了?”
“国舅爷没有记错,五年前沈家便种有四季莲了,只是情况还不稳定,只能在自家庄子种上几亩。
为了保证莲种能够适应冬天,并保持四季开花,农桑局下了很大的功夫。
从挑选种子到培育,耗了三年的时间,直到去年,种子才彻底稳定。
这一盒连种,是精挑细选过的,国舅爷若是喜欢,可以带几颗回去,种在花圃里或者是水缸里都是可以的。”
“夏莲见多了,四季开花的莲倒是少见。”谢国舅拿了几颗莲种,“就是不知好不好养。”
“这个视情况而定,如若你种在都是沙粒的土壤里,又不经常浇水,肯定养不好。
要是池塘的水干净,你丢几颗种子下去,它也能活。”
明珠看向南荣修,“四季莲种泡水三天便能发芽,你要不要在东宫试试?
现在种下,端午便能赏花吃荷叶粥了。”
“可以。”南荣修欣然同意,“待小何露出尖角,我便让人放几尾锦鲤,莲花绽放时,可一边在凉亭纳凉一边垂钓。”
谢国舅神来一笔,“再来一碗冰镇荷花粥,岂不美哉?”
“还是国舅爷会享受啊。”瑞王说道,“东宫要种,瑞王府便跟着一起种。
我爹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出门不方便,呆在府中又无聊,不如养花养草,让他老人家自娱自乐。”
明珠听言,突然来了注意,“不知老王爷是否喝酒?”
“我爹年轻的时候就是个酒鬼,这几年腿脚不利索了才少喝的。”瑞王嫌弃道,“师叔祖问这个作甚?”
“既然老王爷爱喝酒,不如让他研究如何酿酒,既能打发时间,又可以活动筋骨。”明珠拿出一个酒方,“这酒方是一位客商从南召那边得来的,沈家已经试过了,还不错,老王爷可以试试。”
瑞王瞬间激动,“多谢师叔祖相赠,待第一锅酒出来,定邀师叔祖品鉴。”
其他大臣“……”
郡君,能否一视同仁?
其他大人见瑞王先是喝了顶级的天青茶,接着又得了酒方,既羡慕又嫉妒。
“郡君,我爹年纪也大了,你看……”国舅爷的尾音拖得老长,长到谢皇后和元隆帝以及南荣修都惊讶。
话未说全,但意思很明显。
不等明珠开口,就听到胡尚书说,“郡君,我年纪也大了,你看有什么好物适合我的?”
“郡君,我经常腰酸背疼的,你有什么好法子推荐么?”卢尚书跟风到,“家母快八十了,我想寻点好东西给她,让她乐呵乐呵。
郡君放心,绝对不会让你吃亏的,我愿意以市面价格的两倍给你。”
“郡君,我娘快要过寿了……”
“够了。”
林山长也想学着谢国舅褥明珠的羊毛,却不料话还没讲完,就被南荣修制止了。
“羲和城什么情况你们不清楚么?”
林山长“……”
其他大臣“……”
“郡君带来的每样东西,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它们不是菜市里头的青菜,让你们挣来抢去。”
“为了点东西,吵吵闹闹的,确实不像话。”元隆帝见臣子们安静如鸡,出来说道,“不过,郡君带来的都是难得的好物,大家心之向往也是人之常情。”
“诸位大人争抢我羲和城之物,说明我们羲和城的东西是真的好。”
明珠觉得自己有必要说两句,“实不相瞒,我此次入京,带了这么多东西,是有目的的。”
什么目的?
大家好奇的看了过来。
“好东西是需要分享的,如若只存在自己手中,便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它们的作用。
比如四季莲,如若我不对外分享,别人就不知道有四季莲的存在,那么外人便能欣赏到四季莲的美,更不知道莲花也是能四季常开的。”
明珠说道,“羲和城这几年,看似发展的很好,实则根基薄弱,一旦田里的作物卖不出去,大家便会饿肚子。
两年前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大家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吃万牲草,等万牲草没得吃了,吃树叶。
好在最后关头,来雨了,不然还真不知道死多少人。”
那时候,京城也不常下雨,但没凌江和兴州那般严重,只是粮产少了两城。
青微草却受到了严重影响,导致军需方面开销巨大。
当时,卢尚书几乎愁的头都快要秃了,是以明珠说的,他能体会到那种艰难。
“家中有粮心不慌,大家挨过饿,便想多挣钱,然后囤粮。
经历干旱之后,羲和城的百姓,几乎每家都挖有地窖,用来存放粮食,或者存放一些干货。
干旱之后,衙门推出的山稻,很受大家欢迎,都不用衙门怎么宣传,家家户户都种好几亩。
土地少的,为了能多半袋粮,把菜地周围,院前院后都种上了。
现在天公作美,大家恢复正常,但挣钱过好日子的心却没有变过。
羲和城百姓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养鸡养鸭、养猪和种菜这三样。
可是鸡和猪的需求是有限的,当大家都在养的时候,价格就会特别低。
特别是凌江、兴州、青州都种植万牲草之后,鸡鸭猪的价格跟不要钱似的。
以往十八文到二十八不等,现在一斤猪肉才八九文,鸡蛋就不用说了,五文钱一斤。
青菜还好,卖到下游的静月城,或者上游的金阳城、扣除船费,还能挣一点。
“你当初花大力气开通水路,是不是早就预料到了物价的问题?”南荣修开口。
明珠点点头,“当初凌江知府、兴州知府来羲和城找我提供万牲草苗的时候,我是不太乐意的。”
“那郡君后来为何又同意了呢?”林山长问道。
元隆帝看了过来,“可是因为那句‘为生民立命’?”
这句话,提醒了各位大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壮志,正是羲和郡君自己提出来的。
京城的学子,为了这句话,疯狂了好长一段时日。
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为了当初的心愿,而挑灯夜读。
“羲和城本就是凌江和兴州分出来的,就好比两家分成了三家。
羲和城出来单干,日子有了起色,总不能让凌江和兴州眼巴巴的看着吧?”
明珠说道,“我当时也很纠结,因为一旦答应,便意味着吃亏。
事实也证明,答应凌江和青州供苗,供水车,羲和城不仅没捞到好处,反而因为两府,不管是肉价还是菜价,都大幅度缩水。
就像菘菜,原本两百文一斤,到了去年,一斤才卖十文,价格缩水了二十倍。
卷蓝菜也是,原本能卖二十到二十五文一斤的,现在五六文一把都很难卖掉。
我之所以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去清理上下游的水路,造大船通商,就是为了多一条出路。
鸡鸭猪这些,在本城是卖不出去的,只能卖到更远的地方,比如明山城、江州、夕阳城。
水路正式开通后,蔬菜便往两头输送。
下游经过景田镇、静月城、永业镇、曲兰县,上游经过金阳城、八宝镇、康兰县。”
刑部尚书咦了一声,“康兰县怎么听起来非常耳熟呀?”
“大名鼎鼎的土匪窝就在康兰县,不出名才叫做怪咧。”
八卦的事情,瑞王争做第一流,“听说,康兰县的每任知县,都会收到黑山寨的威胁信,但凡有点血性的知县,都会带人杀去山寨,结果黑山寨凭借地势,愣是把知县等人耍的团团转。
后面来的县令,知道奈何不了黑山寨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惯得黑山寨胆子越来越大。”
刑部尚书见瑞王吹牛没个重点,忍不住开口,“我说瑞王,你就不能讲重点么,每次都长篇大论的,你不累么?”
“快午时了,你打算讲到何时?”吏部尚书帮抢道。
瑞王还想反驳,却见元隆帝、谢皇后还有南荣修都看着自己,便长话短说。
“既然说我长篇大论,那我便简单说……去年,师叔祖去康兰查探水位,在半道上被黑山寨给拦了,一番交手后,对方逃之夭夭。
因为损失较多,师叔祖叫人报官,让官府帮忙追讨损失,可知县却推三阻四的,师叔祖只好带青吾卫把黑山寨一锅端了。
开年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内阁提到过此事。”
杨阁老点头道:“却有此事,折子还是唐仙府的知府上凑的,最后的结果是,革去知县官职,知府降级,调到别处任同知。”
元隆帝看明珠的眼神深了两分,“郡君当时不怕么?”
“怕有用吗?”明珠反问,“我怕了,黑山寨便不会为非作歹了?
不会!
对付这样的横匪,唯有以恶止恶以杀止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