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讲与韩修德、常庆远等人碰面后,除了嘱咐一些灾后重建的事宜,承诺会让《长安报》组织灾区捐款外。
还有的,便是科举了。
毕竟,此时距离第一场科举,还有四日便要开启。
青州经历了这么一场风波,于情于理 ,都需要一些别的大事来分散注意力。
而科举,正好具备这样的能量。
灾后的重建是一件不小的工作,陆运、章谦等人纷纷自请留下,处理后事。
于是,最后只剩李讲一人要回去洛阳。
“殿下,再见,这段时间感恩您将我带在身边,我在您的身上学习到了很多。”
离别时,贺雁书眼睛红了。
这位被自己细心关照的病人生死相逼时,都没有落下泪水的姑娘,此时却哭成泪人。
“别哭,送你一样东西。”
李讲从纳戒中取出一物,送到贺雁书的手中。
“这是……《桓仁医经》?”
贺雁书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向李讲,“这不是我老祖遗失在外的作品吗?怎么会在您的手中?”
“在忘忧谷的时候,有幸得到贺老传承,当时他便嘱托,有机会,一定要交给贺家后人,今日总算不负所托。”
李讲笑道。
他一直想要物归原主,毕竟医圣的成道之作可不是等闲凡物,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这次来到青州,见到贺雁书,一段时间的考察,足以让李讲对其产生认可。
“相信以你的聪明才智,必然能够将你老祖的智慧发扬光大。”
李讲挥挥手,面前一扇光门升起,在众人的目送之下,离开了青州。
欲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药王阁嚣张跋扈太久,唯我独尊,目中无人,连大唐律法都已然不放在眼里。
正因如此,所以才一步步,将自己带入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日,药王阁全体成员,正式就青州疫情之事,写下两份请罪书。
其中,一份上报朝廷,禀告唐帝,一份交予李讲,刊载在两日后发布的《长安报》上。
一开始,听闻药王城出事了,大批的军队涌入城中,在药王阁的手中接走了管制权,百姓还无动于衷,认为是谬论。
但伴随着这一期报纸的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药王阁阁主临阵脱逃,药王阁阁老拒绝听命?我是看错了吗?还是这上面就是这样写的?”
一时间,舆论沸腾,得知事情真相的百姓官员全体震怒。
整个大唐都陷入了一场剧烈的地震中。
没人想到,药王阁居然能够犯下这样的罪行!
“气煞我也,要不是有文王殿下坐镇,写出一部镇国医经,扭转了乾坤,简直无法想象如今的青州,会变成什么模样!”
“一场席卷了超过六万人的瘟疫,险些埋葬了整个青州,而有些圣人不听命,有些圣人还妄图逃!”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医圣做出这般丧尽天良的事情,罪该万死!”
群情激愤,骂声如潮。
其中青州的百姓得知自己险些被抛弃后,后怕不断,骂得最狠。
同日,朝廷便对外宣布。
鉴于药王阁犯下的滔天罪行,决定取消药王阁众圣全体阁老“圣人世家”的特权,没收超过半数财产,贬为庶民。
三百年内,除非诞生新的圣人,将功抵过,否则其成员不得参与经商,更是被禁止了科举。
至于药王城那独立自治的特权,毫无疑问,被直接收回,从此改名为“药州”,与青州、兰州等地区再无不同。
这一系列的铁拳打出后,哪怕是再愚钝的人,也该明白。
从此以后,那超然于世的药王阁不存在了,彻底成为了历史!
但清算并没有因此结束。
首先就是骆家,他们不仅在疫情期间,披麻戴孝,煽动情绪,针对李讲。
而且还数次表示,要让文王去到骆淳渊的坟前下跪道歉。
如此这般的嚣张,结果便是相关人等,通通被押往了刑场,择日问斩。
其次,在镇压瘟疫之源的时候,李讲曾让陆运带着自己的口谕,前往太医院与药王阁,要求所有的医圣来到青州。
最终,远在洛阳的太医院如数而至。
而近在隔壁的药王阁,却有三位圣人无端缺席。
这三位圣人的下场极惨,抄家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便被举族发配到了穷乡僻壤。
没有唐帝的旨意,终生不得离开那片范围。
除此之外,还有陈尊……
《长安报》发布的当天,他被人发现自刎于书房之中,桌面干净,独留下一封绝笔书。
当日朝会,唐帝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念在死者为大的份上,没有进行株连,放过了他的家人。
不过,陈家还是被抄家了。
这么多年蝇营狗苟,抹去良心,从药王城百姓身上搜刮上来的民脂民膏,尽数充入国库,
一日之间,八座圣人世家地位动摇,从云端跌落谷底。
即便目前还有医圣坐镇,人们也清楚,这些世家完了,八成要一蹶不振,很难再恢复往日的荣光。
外面风风雨雨,流言不断。
可以说关于药王阁的批评与谩骂有多少,关于李讲的赞美与奉承就有多少。
现在,所有人都已经知道,李讲又一次办成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
不仅青州的人感激李讲,其他的人也很佩服。
“镇国级别的医道作品,二十出头的年纪写出来……古往今来有几位?独文王也!”
“文王不愧是文曲星转世,样样精通,博学广见,想必要不了多久,便能成功封圣!”
外界,赞誉声一片。
不过,李讲却显然没有心思仔细聆听。
因为,在《长安报》这一期报纸发表后的第二日,他筹备多时,专门为这一届考生举办的祈福大典,便要举行了。
不出意外,良辰吉时还未到,偌大的广场上,便早已是人满为患。
这里不仅聚集着要参加科举的考生以及家长,就连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世家子弟……等等,全都来了。
超过二十万人,目光炯炯的左顾右盼,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李讲的到来。
在许多人的眼中,哪怕只是看一眼李讲这位“文曲星转世”,那也是沾了莫大的才气。
广场上,热闹喧哗,人山人海。
李讲乘坐的乘风不过刚一进入世人的眼中,刹那间便引发了轰动,群情激动。
“快看,文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