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抓了常坤,你还能抓到常坤后面的人……你是当官的,这些事情,你比我清楚……”
“这些你不用管,你认罪把人供出来就行……”
戚老爷认命,把背后的人都供了出来。
事情不算复杂,就是戚家,印度阿三,和小日子一起把鸦片送入中华大地。
戚家负责利用江南水网,转送到各地。
目前可以钉死的人,就只有一个水师提督常坤,但是谁都知道常坤是谁的人。
所以,这个集团的幕后黑手是谁,已经很清楚了。
“戚家所有人收监,黄师傅,你和豹子头一起去抄家,不知情,与本案无关者,给点钱遣散了吧。”
“方唐镜,凌迟处死!”
“陈知县,贪赃枉法,明日腰斩菜市,包龙星转正为宁阳知县。”
张先几句话,就结束了今日的事情。
等到所有人都各司其职后,被遗忘的秦氏追了出来:“大人……我……”
“你?无家可归,真可怜,那本官就收留你好了。”
“啊?大人,我只是……”
五日后,京城。
张先的奏折送到了京城,上面详细的说了此次案件。
这封针对李鸿章的奏折,出乎意料的出现在了光绪的桌子上。
光绪一看,这还得了,堂堂水师提督居然勾结日本,阿三,走私鸦片?
“岂有此理!给我传康有为,谭嗣同……”
光绪没有主见,只能找自己的两个大臣商量一下。
谭嗣同,康有为来到御书房,行过礼后就看到了光绪递过来的折子。
“这是两江总督张先,张大人今日送达京城的折子,你们都看一下……”
康有为接过,谭嗣同凑上来看。
折子内容虽然多,但是说的什么一目了然。
康有为谭嗣同两人对视一眼,心中的想法并不相同。
“陛下,此事涉及水师提督常大人,应该慎重……”
“陛下,如此祸国殃民之举,我们应该派人调查,属实后立即查办!”
康有为和谭嗣同基本是同一时间开口的。
但是两人的话,完全不一样。
一个是想着如何利用这个折子谋取好处。
一个则是看不下去这种人,应当立即法办。
光绪本来就没主见,现在看到两人意见不一样,更加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两位爱卿,此事到底该如何处理?”
相较于康有为,谭嗣同更加的纯粹,他直接说道:“陛下,此事就依法办理,不仅要办,还要让天下人都知道!”
“这样,大家才知道陛下的心意……”
谭嗣同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办了常坤,借此事宣传一下光绪皇帝的威严。
免得朝廷上下,只知道老佛爷,不知道皇帝陛下。
谭嗣同想的是为国,康有为想的是自己。
如果帮了常坤,一定会得罪李鸿章,如此对他的事业十分不利。
于是开口道:“此事不妥,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张大人一面之词,如果我们照办。”
“难道明日张大人来一个折子,我们也要照办?”
谭嗣同闻言,忍不住皱眉道:“什么一面之词,上面写的很清楚了,不仅有参与人员的供词,还有常坤之子,常威……”
就在光绪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太监通报:“陛下,李鸿章李大人求见。”
听到李鸿章来了,康有为条件反射地就是要往书桌下面钻。
看到他的动作,谭嗣同十分惊讶:“康大人你这是……”
听到提醒,康有为这才想起来,谭嗣同还在身边,如果自己钻下去,岂不是会被他耻笑?
于是康有为拍了拍自己的鞋面道:“哦,刚刚不小心踩了一下脚,我拍拍灰……”
谭嗣同没有觉得奇怪,对着光绪建议道:“陛下,既然李大人求见,还是见一见吧。”
常坤虽然不知道宁阳县的事情,但是作为走私的总负责人,渠道断了一个,他们还是能反应过来。
刚好他宫里的人,跟他说了有一份两江总督的折子,是关于水师提督常坤的。
于是李鸿章就找来常坤,常坤就把宁阳渠道断裂的事情,说了出来。
宁阳,刚好是张先的地盘。
李鸿章敏锐的感觉到事情的不对,于是准备去找慈禧通个气。
但是慈禧不见人,说是折子已经送给了皇帝,李鸿章只好来求见光绪皇帝。
应对之法他们已经想好了,那就是常坤离开清廷,去海外。
他们和常坤做切割。
在他起身的时候,常坤已经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京城了。
他李鸿章则是过来大义灭亲,好跟常坤撇开关系。
“臣李鸿章,参见陛下……”
“李大人免礼,来人赐座……”
坐下后,李鸿章看到康有为,谭嗣同也在,笑道:“两位大人也在?”
康有为谄媚的笑笑。
谭嗣同则是直言道:“李大人来的正好,陛下让我们过来参谋一个折子,李大人经验丰富也跟着参谋参谋?”
说着,就把手里的折子递了过去。
看见折子,李鸿章心中了然,果然如此。
张先这小子,找到了他们的一点事情,就迫不及待的动手了,到底是年轻人。
不知道以和为贵。
心中波澜不惊,但是表面上李鸿章做出了被惊掉下巴的样子。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身为朝廷命官,提督北洋水师军务,居然做出这种贪赃枉法之事!”
“陛下臣以为,要依法办理,以儆效尤!”
听到李鸿章的话,光绪三人都有些疑惑。
毕竟朝廷上下谁不知道,水师提督常坤是他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小弟?
虽然疑惑,但是谭嗣同还是挺高兴的:“既然如此,就立刻通知衙门的人,抓捕常坤……”
李鸿章点头赞成:“谭大人说的有道理,只是我平日里不知此贼的真面目,和他有些公务来往,不好参与此事。”
“此事,还需要康大人,谭大人去办……”
众人都没有察觉出来这里面的门道,只以为李鸿章是大义灭亲,丝毫不徇私枉法。
“李大人为人,学生敬佩!事不宜迟,陛下一道口谕,我即刻去办!”
谭嗣同是个实干派,能有机会做实事自然是不会耽搁。
光绪当着李鸿章的面,下了一道口谕,写了一个折子,李鸿章也加上自己的名字。
谭嗣同带着口谕和折子去衙门,准备带人去再抓常坤。
留在书房的李鸿章则是,探讨起了接下来的人选:“陛下,常坤这个奸贼伏法,还需要立马点以为水师提督……”
“另外两江总督张先有功,一应办案人员都该嘉奖……”
听到这里,康有为心中一惊,这李大人手段高明啊,支走了谭嗣同,就可以主导下一任水师提督的人选。
相反谭嗣同,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