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袁绍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沉思之中,眼神飘忽,仿佛在回忆着过往的种种,想起曾经与刘轩的多次交锋,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那些惨痛的教训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逢纪看着袁绍那犹豫不决的模样,心中焦急万分,但也深知,机会稍纵即逝,若不能抓住这个时机,袁绍的势力很可能会在刘轩的不断扩张下逐渐衰落。
于是,逢纪咬了咬牙,提高嗓门,大声喊道:“难道主公真的想要对刘轩俯首称臣吗?想当年,主公您何等的意气风发,四世三公的名号响彻天下,诸侯皆以您马首是瞻。可如今呢?就因为这刘轩,您一次次受挫,连冀州都被他打了出去,声名也被他毁了大半。难道主公就甘心如此,一辈子活在刘轩的阴影之下吗?”
逢纪的这一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袁绍的心上。
袁绍的身体猛地一震,眼神瞬间恢复了清明,想起自己当年被刘轩打出冀州时的狼狈模样,想起那些曾经追随自己的将士们因战败而死伤无数,想起自己在天下诸侯面前丢尽的脸面,心中的怒气再次蹿升起来。
“哼!”袁绍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目圆睁,大声说道,“大丈夫岂能受制于人?我袁绍堂堂四世三公之后,岂能向那刘轩小儿俯首称臣!传令下去,立刻召集天下诸侯,起兵讨伐刘轩这个逆贼!我要让他知道,这天下还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逢纪见状欣喜若狂,他就怕袁绍没有了争霸之心,就此沉沦下去。
如今看到袁绍终于下定了决心,逢纪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逢纪连忙单膝跪地,高声答道:“是,主公!属下这就去安排,定要让天下诸侯都知道主公的决心!”说完,逢纪便匆匆退了出去,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而在另一边,曹操的府邸中,气氛却截然不同。
曹操在得知刘轩称帝之后也是一脸懵,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心中思绪万千。
曹操实在想不明白,刘轩为何会在这个时候选择称帝。
要知道,如今这天下局势尚未完全明朗,各路诸侯都在暗中积蓄力量,刘轩此时称帝,无疑是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这刘轩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他真的有把握应对天下诸侯的讨伐?”曹操喃喃自语道,心中充满了疑惑。
于是,曹操找来郭嘉和蒋济商议此事。
还没等他们开始商议呢,就见外面有人来报,说是袁绍送来书信。
曹操心中一动,连忙说道:“快把书信呈上来。”
侍从将书信递给曹操,曹操先是打开书信一看,脸色微微一变,然后递给郭嘉和蒋济,叹了口气说道:“还是为了刘轩登基的事情,袁绍想要效仿之前的讨伐董卓联盟,联合天下诸侯讨伐刘轩。这袁绍,还是这么沉不住气啊。”
郭嘉接过书信,快速地浏览了一遍,然后递给蒋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说道:“看来袁绍这是想和刘轩决战了。他大概是觉得自己联合了天下诸侯,就能有足够的实力与刘轩抗衡。只是,他似乎小看了刘轩的实力。”
曹操明显能从郭嘉的话中听出来对刘轩的忌惮之意。
于是曹操说道:“奉孝,刘轩能在此时称帝,自然都想到了天下诸侯的反应。而那刘轩实力深不可测,从未打过败仗,乃世间罕见。即便到现在我们都不知道刘轩的底牌还有多少。”
此时的蒋济却说道:“我却是觉得这次联合讨伐刘轩也是一个机会。一来我们师出有名,毕竟刘轩称帝确实违背了天下大义,我们以清君侧、匡扶汉室的名义出兵,在道义上站得住脚。二来与天下诸侯联合实力也会强上不少,或许还能看看刘轩的实力到底如何。我们可以在暗中观察局势,若各路诸侯能够齐心协力,对刘轩形成有效的攻势,我们再适时出兵,说不定能坐收渔翁之利。若局势不利,我们也可以及时抽身而退,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
闻言曹操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便轻轻点了点头,眼神中流露出对蒋济见解的认可。
然而,郭嘉却是有不同的意见,向前跨出一步,拱手作揖,神情严肃且坚定地说道:“主公,那袁绍与刘轩新仇旧恨不少,两人势不两立,自然想要联合天下诸侯,借众人之力来对抗刘轩。但其他诸侯却是不一样,如今这天下谁不知道刘轩的实力?刘轩这些年南征北战,未尝一败,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各路诸侯心中都有一杆秤,在这个时候做出头鸟,去讨伐刘轩,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寻死路。所以,袁绍想要联合诸侯,未必能如他所愿。”
曹操听后,目光再次投向郭嘉,眼中满是询问,问道:“奉孝,那我们就不参加了?”
郭嘉再次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缓缓说道:“不仅不参加了,还得远离此地。”
这下曹操就有些不理解了,眉头紧紧皱起,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眼睛睁得大大的,急切地问道:“离开?为何?如今兖州乃是我们苦心经营多年的根基所在,百姓归心,兵马充足,粮草也有一定的储备,为何要轻易离开?”
郭嘉向前走了两步,双手摊开,详细解释道:“主公,兖州离刘轩的势力范围太近了。刘轩如今称帝,野心勃勃,必然会进一步扩张势力。以他的行事风格,定会将目光投向周边地区,兖州首当其冲。一旦刘轩对我们发起进攻,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很难与之正面抗衡。而且,兖州地处中原,乃四战之地,一旦战事开启,各方诸侯都可能趁机来犯,我们很可能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所以,我们得南下,寻找一个更为安全、稳固的发展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