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
想哭?
哽咽?
不存在的。
此刻的小呆毛早就进入了理智化,人类的情感,渣渣!
一边去,等我阐述完了再说其他的!
后世咱们的“艾将军”对目前的防御体系可是很有一番真知灼见,再结合某个“不化蛹就跑去听风”家伙的评论,再凉席科技的发展规律,江夏已经将后续的发展方向理出了点思路。
“我说,你们听!另外‘空警一号’首战取得成果这件事,想必也是瞒不住的。那我就结合这个实例,展开来讲讲……”
“可惜,你们看不见我的黑板。那就请记录吧!”
“磨亮眼睛’,不是靠一两件新武器,而是要编织一张天网!一张基于‘数字化区域联防体系’的天网!而我们,已经拥有了编织这张网的关键线头!”
“线头之一:千里之眼——多普勒脉冲雷达!”
随着江夏话音落下,小刘秘书马上在大老王刚搬来的黑板上,端正的写下这几个字。
那堪比印刷体的字迹,让江夏抬了抬眉毛。
“我们刚攻克的多普勒雷达,就是这张网的‘眼睛’!它能有效过滤地物杂波,揪出低空突防的‘耗子’(如RF-101)! 探测精度、抗干扰能力远超老式雷达!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线头之二:神经脉络——数字化电台与调制解调器!”
“光有眼睛看到不行,信息必须快、准、稳地传到大脑!”江夏语速加快,原本一些有些脱节的地方,也在他脑子里逐渐构建成型。
“我们已有的数字化电台和调制解调器(modEm),就是这张网的‘神经’!想象一下:A雷达站发现敌情,不再是拿起电话一层层吼叫!而是通过数字化电台,将雷达原始数据(方位、距离、高度、速度矢量),经由调制解调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瞬间传输!这比语音报告快十倍、准百倍!避免了‘口误’、‘听错’、‘延迟’!”
想到“数字化电台”这玩意还没有铺开,江夏好心的对它进行了一番解释,但,不多……
诶,要的就是这个味,感兴趣的人指定会被这种方式吸引,到时候也可以按各人感兴趣的程度,重新组建研究小组,真好!
“线头之三:智慧大脑——晶体管计算机与未来集成!”
江夏这会亲自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同时将前两个东西把他们串联起来。
“这里是我们的‘大脑’——区域防空指挥中心!”
“在这里,来自各个雷达站的数字信号流,通过调制解调器汇聚! 输入我们的晶体管计算机(现在)以及未来必将实现的集成电路计算机!这就叫数据链!”
“计算机做什么?” 江夏目光灼灼:
“数据融合!自动剔除虚假目标,综合多部雷达信息,瞬间生成一幅精确、统一的战场空情图!不再是各自为战,碎片化信息!”
“目标识别与威胁排序! 根据速度、高度、航向,自动判断是敌机?友机?民航?哪个威胁最大?优先处理哪个?”
“最后就是最震撼的一步!”
说到这的时候,江夏顿了顿,“这一步,我们可能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做得出来,但,我认为,这才是终点!”
“那就是自动化引导!计算机算出最优拦截方案(哪架战机最近?航向如何调整?),通过数字化电台和调制解调器,直接将引导指令(航向、高度、速度)发送到战机座舱的简易数字显示器上!飞行员只需确认执行!大大缩短‘发现-决策-拦截’链条!”
“不,不只是飞行员,太片面了。这个自动引导,还可以适用在所有的末端执行机构上……比如我们的高炮和导弹!”
随着江夏的粉笔在黑板上重重一点,咔嚓,粉笔断成了两节。
话筒里,原本有些嘈杂的问好声,嗯,这个问好是向着谁去的,你们应该知道。
可等江夏阐述完成,话筒里就只剩一道道沉重的呼吸声。
诶?没反应吗?
哦!应该是对我前面说的那些设备认知度不够吧。
那就在整合整合?
“鉴于有很多同志对我说的一些装备,心中没有方向。那,这个体系也可以这么说……”
“停!”
“诶?怎么,有地方听不懂?需要我具体解释嘛?”
“具体的解释,你做个摘要汇报上来吧!玉权山这边开春了,景色挺不错。咳咳咳……”
进入理智化的江夏,现在听觉极其敏锐。嘿,这不是民兵总教头嘛?怎么他也在线上?
这个电话会议到底有多少大佬在“潜水”哦!
江夏还没答应对方,话筒里又传来一个急急的声音:“怎么都是空军的玩意!海军哪?”
“哦!用空军举例,那不是因为前面一直在讨论东风113项目嘛。空军能用的雷达,放在海上也一样啊。其实要我说,海军的改装更简易点,水泥船改装成‘电侦船’可比往飞机里塞雷达容易。要是集成化程度再高一点,把大黄搬到船上,对敌人的电波直接进行破译也不是不可能……”
“找到了目标,后面的流程都是一样的,侦查-发现-打击……咱比的就是谁先发现谁……”
江夏伸出手指在黑板上点了点。
“陆军呐……”
“啧,一样的道理!”
“本质就是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来实现我们的战术目标。发现是重中之重,只要发现了。咱们最后派什么打击终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选择就行了……”
“我看,你们还是没明白。请跳出自身职业的限制,用一种大方向的目光来看……”
“算了。我换种说法!”
江夏拿起水杯猛灌了两口,觉得还是给他们讲故事来得更深刻一点,自己干巴巴写出的文字,对面说不定都不知道这几个字是含义是什么。
是的,真的不知道。一堆研究员眼睛已经画圈圈了,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词语,模模糊糊有那么点认知,但,真实的含义确实不知道!
什么“天网”,什么“数据流”,什么“智能引导”,你这听起来充满未来感的东西,怎么感觉比我们正在弄的“双二五”项目还要不靠谱?
你这都不是卫星上天了,你是直接让我们都住在天上了吧?
呃,天顶星人?
也别怪这些研究员的困惑,毕竟,小呆毛这个蝴蝶猛扇出来的东西,有些他们是真没见识过。
不过,上级就不一样了呀。
这小子弄出了啥玩意,他们门清。
原本一些看似孤立的“高科技”,被这小子说一说的,居然串联在了一起。
聚沙成塔,那,这小子描述的东西。
好像真的能搞出来啊!
……
就在这帮人掰着手指开始盘算江夏的方案到底有几分可执行度的时候。
李老也在掰着手头盘算自己的人手都不够用。
“谁搞出这个电话会议室的!”
“这他娘的天南地北百十来个研究单位,怎么落实保密原则!”李老的脑袋砸的面前的桌子砰砰响。
“这人不成家,做的事就是不靠谱!”